燒土灶導致溫室效應?繼禁燒秸稈後專家又提新禁令,農民朋友咋看

2021-01-08 未央財經

前言

人們的環保觀念越來越強,對於很多保護環境的措施,大家也都是非常支持,但是也有一些專家提出的所謂環保方案遭受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比如前幾年,就有一些專家表示應該在農村禁止燃燒秸稈,而之所以禁止燃燒的原因,是這些專家認為秸稈在燃燒時會產生煙氣,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加重溫室效應。

燒土灶燒出了溫室效應?

就在燃燒秸稈產生的煙氣是否會汙染環境這一個問題依然存在著爭議的時候,又有一些專家提出了一個新的禁令,要求禁止農村燃燒土灶。在之前提出禁止燃燒秸稈之後,農民會把一部分的秸稈打碎之後撒到田地裡面去,另外一部分則會曬乾之後存放起來,燃燒土灶。

而與之前禁止燃燒秸稈的理由相同,這次專家之所以提出禁止燃燒土灶,同樣也是認為這一做法會不利於環保,認為在燃燒土灶的過程當中,秸稈會產生一些汙染氣體,這些氣體不僅是會汙染環境,對於農民的身體健康也同樣不利。

並且有一些地區也確實是聽從了專家的建議,開始引導農民拆除土灶,但是用秸稈燃燒土灶真的會產生那麼大的危害性嗎?其實未必。農民用秸稈燃燒土灶的時候,一般是為了燒水做飯,因此使用的時間其實並不長,產生的煙霧也並不多,遠遠不足以達到汙染大氣層的程度,更加不可能因為燃燒土灶就讓我國的溫室效應加快。

專家的建議可能會碰壁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專家的這一個建議還很難實現,畢竟會燃燒土灶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偏遠落後的農村,而這一些農村的家庭收入基本上都是比較低的,如果不燃燒土灶來燒水做飯,那麼就必須用電或者是其他的煤氣等能源來代替,不管是用電還是其他的能源,都是需要花費的,對於一些剛剛從貧困之中脫離出來的農村朋友來說,很難接受這一筆開支。

何況農村不比城市,除了要為人燒水做飯之外,還要給家中的一些豬羊牛等家禽燒火熬食,如果全部都用電,或者是其他能源來解決,那對於農民來說,無疑是增加了一筆額外的開支,這是很難讓他們接受的。

何況,對於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來說,就算農民捨得用電或者是用煤氣來開火,也並不是特別的方便。

雖然說現在基本上全國上下都通了電,哪怕是偏遠的山區,也同樣有電源,但是很多偏遠地區的電壓其實是相當不穩定的,基本上只能夠滿足日常充電照明的需要,至於要用電來燒水煮飯的話,那麼電壓往往不足以支持,這種情況下用電來燒水做飯,經常都會跳閘,哪怕是煮上半天,也很難將食物煮熟。

另外,對於一些偏遠地區來說,煤氣的使用也並不方便,因為有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的通路,要進入到山區裡面去是要通過很崎嶇的山路,這樣的情況之下,想要更換煤氣,自然是很不方便的,所以使用煤氣來燒水做飯,這對於過於偏遠的山區農村來說也同樣並不現實。

因此想要徹底地禁止農村燃燒土灶是並不容易的,至少在這一些偏遠地區,沒有能夠真正發展起來之前,還是離不開土灶的。

環境汙染另有元兇,禁燒土灶無法解決問題

專家之所以提出禁止燃燒土灶是出於保護環境的目的,從這一點來看並沒有錯,但是現在環境的汙染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各大工廠的超標排放,因此想要從根本上保護環境,杜絕空氣環境汙染,緊靠著禁止燃燒秸稈以及禁止燃燒土灶根本不可能實現。

所以希望這一些環境保護專家在提出建議之前,能夠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真正的提出行之有效,並且可實行的環境保護措施。

畢竟對於很多農村的人來說,目前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減少開支,但自己的收入有更多的節存。尤其是比較貧困的地區,燃燒土灶是當地人做一日三餐的唯一方式,想要讓他們拆除土灶,不再使用土灶並不現實。

何況想要禁止土灶的燃燒,不能依靠一句輕飄飄的建議,而是應該從實際出發,多提出一些能夠提升農民收入,讓他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措施,當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也就會選擇用其他更為方便快捷的方式來燒火做飯,燃燒土灶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過去。

結語

專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建議,出發點當然是好的,畢竟環保的確是當前所有人都應該注重的一件事情,但是專家的目標雖然很好,可是卻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來考慮。因此,這一些建議才會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吐槽,也很難真正地實現。

相關焦點

  • 2021年起,農村「4大禁令」不再一刀切,農民發展不用擔心了
    當然了,對於在打造美麗新農村的時候,也是對農村的各種不和諧的行為作出了制止,就像這幾年我國已經對農民下發了很多的禁令,雖然說有的禁令是為了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但是有的禁令則是違背了農民的意願,就拿這個合村並鎮來說,現在不嫩個一刀切的讓農民住樓,必須徵求農民的意願。所以說從今年起,農村的部分禁令也是得到了緩解,比如以下四個禁令就不再要求一刀切。
  • 秸稈禁燒的「團結樣本」
    秸稈禁燒難,難在有些村民不支持、不配合。然而,孝南區肖港鎮團結村在秸稈禁燒中,卻出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全村4700多畝耕地,最多一年過火面積達3000餘畝,經過知恥後勇的整治,2020年居然沒有出現1起火點。一個每年都會出現數起燃點的村,一下子出現「清零」,是什麼原因讓「團結樣本」出現?
  • 2大「禁令」將解除!「一刀切」已不再!好日子來了!
    以環保為例,在禁燒秸稈、限號出行、禁燒土灶、全面禁養等等「限令」方面,農村「一刀切」的做法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使得廣大農民朋友的利益受損。顯然,在舉國家之力發展農村經濟的背景下,這些不合理的「禁令」及「一刀切」的做法應當進行相應的調整與適度放開,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二是為了助力農民發家致富,過上幸福的好日子!
  • 【秸稈禁燒攻堅戰】葦河:「疏堵結合」抓好秸稈禁燒
    進入秋防期以來,葦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集團秋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兩手抓」,在嚴格秋季森林防火各項責任、制度全方位落實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監管措施,健全服務機制,推進「疏堵結合」,確保全局範圍內秸稈禁燒管理常態化。
  • 農村出"新規",4大"禁令"解除,農民的好日子要來了?
    但是對于禁燒灶臺的規定,網友表示太過於"一刀切"了。畢竟農村生活的樂趣和標誌就體現在了這"灶臺飯"上,柴火燒出的飯還是很好吃的。鑑於此,專家表示:其實農村的土灶臺並不足以造成較大的環境汙染。因此很多地方又重新恢復了柴火灶臺的使用。但是也有居民表示,天然氣還是挺方便的。
  • 「 偷偷把村支書家的秸稈也燒了」 ——冬天裡的一把火,五常70名...
    政府承諾的秸稈處理補貼遲遲沒有到位,令他在宣傳禁燒政策時缺乏底氣。「告訴農民們能處理秸稈,能解決,到現在還是張空頭支票。」「禁燒秸稈應不應該有個緩衝期?」回想起2018年12月13日早晨,劉子軍還記得自己當時腦子裡「嗡」的一聲——田間地頭的秸稈都化作黑炭,自己村裡的人也點火了,「完了,要挨處分了」。
  • 寶山區七星鎮「四個強化」抓好秸稈禁燒工作
    東北網雙鴨山4月7日訊(唐海燕 張佩婷 記者 楊軍)3月26日,寶山區七星鎮所轄6個村集中開展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宣傳活動,提高農村群眾的環保意識。這是用他們以「四強化」硬核措施抓好秸稈禁燒工作、確保春季防火安全的具體舉措。
  • 西峽縣回車鎮:禁燒秸稈防汙染 護林防火保環境
    從12月24日起,西峽縣回車鎮全面加強宣傳工作,黨委政府根據上級部門西峽縣禁燒辦公室的緊急通知,召開護林防火火暨秸稈禁燒工作推進會,動員下轄的二十一個行政村和派出所、林業執法中隊、農業發展中心等單位立即行動起來,向廣大群眾宣傳《關於全力做好秸稈禁燒衝刺攻堅的緊急通知》文件精神,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全力配合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遏制焚燒秸稈等非法行為
  • 秸稈禁燒了,乾旱澆田限制了,就連路上曬點糧食也被灑水車衝洗了
    今年農忙回家,地裡全是秸稈。爸媽用車裝了好幾天了,都累壞了,這地種的是真難,關鍵付出那麼多,最後賺的還不如別人一個月工資多!我們響應號召,秸稈不讓燒,就不燒了。
  • 定州新聞 最新限行 禁燒秸稈 愉景綜合體項目新動作 點餐須關注餐廳公眾號?
    息冢鎮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態度,持續抓牢秸稈禁燒工作,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秋收期間生產生活安全。該鎮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不間斷巡邏巡視,引導農民推進玉米機械收割、秸稈還田、土地深耕、秸稈青貯等技術,從源頭上解決焚燒秸稈問題。各村還利用喇叭循環播放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及焚燒秸稈的危害等,採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展開宣傳,讓保護環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 多舉措織密秸稈「禁燒網」
    今冬明春,秸稈(甘蔗葉)禁燒進入關鍵時期。興賓區現有甘蔗種植面積113多萬畝,年產甘蔗葉56萬噸左右,為全力實現「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的目標,該區結合區情實際,對今年秸稈禁燒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綜合施策,多點發力,從嚴從實推進秸稈(甘蔗葉)露天禁燒管控工作。
  • 富錦市創新工作方式 打好秸稈禁燒組合拳
    本網訊(荀文文) 為做好秸稈禁燒工作,有效防治大氣汙染,改善空氣品質,打贏藍天保衛戰。富錦市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強化執行力度,打好禁燒組合拳,全力做好秸稈禁燒工作。佳木斯市富錦生態環境局秸稈監控指揮中心負責人于田陽介紹說:「通過秸稈智能化監控系統,利用高清晰的可見光和熱成像兩套成像系統,24小時全天候對富錦市540萬畝耕地的99%進行實時監控。在指揮中心,利用監控系統操控平臺,實現對布設的66個攝像頭進行畫面放大、畫面移動等操作。
  • 景縣王瞳鎮全力做好麥收期間秸稈禁燒工作
    為深入推進2020年夏季麥收期間秸稈禁燒工作,保障全鎮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王瞳鎮本著「早部署,爭主動」原則,做到壓實責任、提前宣傳、強化巡防,確保鎮域內零火點。統籌部署,壓實責任。該鎮召集機關全體幹部及各村支部書記召開秸稈禁燒工作部署會議,要求全鎮把秸稈禁燒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並在會上與各村籤訂了秸稈禁燒承諾書。實行鎮、村兩級幹部分片、分區域責任制,嚴格落實網格化監管責任,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監管到位。加大宣傳,提高意識。
  • 【基層動態】王瞳鎮召開秸稈禁燒和防火工作會議
    近日,王瞳鎮黨委、政府召開秸稈禁燒工作和防火工作會議。會上,相關負責同志對麥收防火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會議強調,一是要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明確各片長、包村幹部分別為秸稈禁燒監管責任人,各村支部書記為秸稈禁燒第一責任人。
  • 方城縣趙河鎮召開2020年三夏生產暨秸稈禁燒工作會
    5月27日上午,方城縣趙河鎮組織召開2020年三夏生產暨秸稈禁燒工作會議,進一步強化禁燒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全鎮領導班子成員、全體機關幹部、鎮直部門全體成員、駐村第一書記、各村兩委班子及黨員代表和群眾代表參加了會議,鎮人大主席張懷周主持會議。
  • 景縣王瞳鎮紮實開展秸稈禁燒和文明祭祀工作
    中新網河北新聞4月1日電 清明臨近,氣候乾燥,為紮實做好清明期間秸稈禁燒工作,倡導文明健康的祭掃方式。景縣王瞳鎮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紮實開展宣傳和清除火源隱患行動。  3月25日下午,在省市縣秸稈禁燒工作會議召開後,該鎮連夜召開會議對秸稈禁燒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把秸稈禁燒當作首要工作來抓,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 北大教授:農民燒火做飯,產生大量汙染!請給農民留條路吧!
    就在這幾天,北大一位專家教授關於農民的一個研究,又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筆者也不例外。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科院院士陶澍教授,前不久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該論文的主要觀點是,我國農村農民燒火做飯、取暖,會產生大量的PM2.5汙染,每年導致數十萬人死亡。
  • 秸稈綜合利用 長春市頻出「新招」
    秋收結束後,長春市各地積極行動起來,在做好秸稈禁燒的同時,頻出「新招」,形成了具有本地特點的秸稈收儲運模式,不斷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秸稈打包機緊張開展作業。相對於購買費用,許多農民更關心使用效果。「農機遠程監測技術是通過行動網路實時上傳作業數據至雲端,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作業軌跡、日作業量及合格率等相關數據分析與統計後自動保存。」榆樹市農村能源管理站副站長孫衛東告訴記者,如果出現因信號差等導致數據不準確,農民還可以申請重新核對。
  • 這件事情農民不要在幹了!一次2000元處罰太讓人肉疼!
    秸稈禁燒政策大家都是知道的,違規焚燒秸稈是要接受處罰的,這件事情大家也是知道的。但是焚燒秸稈究竟會受到怎樣的處罰我們卻並不清楚。咱們今天就說說我們村的真人真事,看看燒秸稈的老農被罰這2000元到底冤不冤?
  • 農民取暖問題該如何解決?農村接上天然氣後,燒煤現象該禁止嗎?
    這導致一些地方禁止大氣汙染治理的方向或目標已經轉移到農村冬季取暖方面。 一些專家認為,農村冬季取暖對空氣汙染非常嚴重。畢竟,農村冬季取暖基本上是燒一些煤、柴火或者農作物秸稈,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空氣汙染有一定的影響。燃燒後至少會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汙染物。當然,燒煤也會汙染環境,比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