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仙子》是迪士尼最知名的叮噹小仙女領銜主演的動畫片,從迪士尼經典動畫《小飛俠》(1953年)推出以來,小叮噹一直頗受大家歡迎。電影講述了奇妙仙子不甘心只做一名工匠,希望得到比人強的能力,結果差點令春季無法降臨大地的故事。
小仙女Tinker Bell在遇到彼得·潘之前,在夢幻島與幾位小仙子好朋友負責大自然的四季交替、顏色變換、風霜雪雨……每一個仙子,在到達夢幻島之後都會得到自己的天賦,而Tinker Bell得到的天賦卻是—工匠!Tinker Bell認為自己的天賦很差勁,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像其它仙子朋友那麼特別,因此想要更換天賦,不想要再當自己了,沒想到這樣的改變卻造成災難……
隨著由託爾金開創的現代西方奇幻(嚴肅奇幻)文學及以其為源頭的奇幻文藝和遊戲作品的流行,「精靈」這一概念逐漸為國人所熟知。可如今漢語中「精靈」一詞的指向著實含混:它很多時候指一種智慧機敏,身手矯健的類人生物,即託爾金筆下的「elf」;有時也指一種嬌小,空靈的魔法生物,就像《仲夏夜之夢》中的「fairy」;少數語境下還可以指鍊金術或神秘學中的「elemental」;以及更加少見的「spirit」——一種非物理性的存在,諸如「幽靈」,「天使」等等。
現存的日耳曼諸語的手稿中,最早提及「精靈」(elf)的來自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英國,與北歐地區不同,古代英語中「精靈」多出現於醫學文獻之中。
到了伊莉莎白時代,英語中的「elf」和「fairy」幾乎完全等同了(但「fairy」佔主要地位,「elf」更像是一個別稱,這點在《仲夏夜之夢》中有所體現)
「elf」和「fairy」在託爾金那裡才算有了徹底的區分(儘管在他初期的構想中,中土世界的「elf」應該更像「fairy」)。託爾金所創造的「elf」(雖然從設定上講,他是在用「elf」來翻譯精靈語中的「quendi」)一定程度上借鑑了北歐神話中的「亮精靈」(Ljósálfar):帶有一定程度上神性的類人生物,並加入了其它特點,諸如永生不朽,非凡的美麗和智慧,敏銳的知覺和與大自然的親近以及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葉子般的尖耳朵」等等。託爾金在《On Fairy-Stories》一文中提到,他希望藉此機會分清「elf」和「fairy」,消除它們之間在含義上的重合,至於為何選用前者,則因為它是英語中的原生詞,而後者是舶來品。
(作者:荊棘鳥_Official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375708 出處:bilibili)
招生對象:24月齡--6周歲兒童
電話:18249097304
0451-51066461
地址:哈爾濱市道裏區麗江路876號遠大都市明珠二期16-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