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雷神3:諸神黃昏》上映,作為一部改編自北歐神話的大製作電影,不懂點神話故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看懂了。影片情節是主人公雷神索爾在得知諸神黃昏的預言後,希望全力阻止火焰巨人蘇爾特爾毀滅阿斯加德。他與弟弟洛基從父神那裡獲知自己的姐姐——「死亡女神」海拉的存在。
在一次與海拉的戰鬥中,索爾的雷神之錘被海拉摧毀並摔下彩虹橋來到了薩卡星,成為了這裡的階下囚——一名角鬥士。為了重獲自由,索爾不得不與自己的老友綠巨人進行對戰。而索爾也必須與綠巨人浩克、弟弟洛基以及女武神瓦爾基麗雅組成「報仇者聯盟」阻止諸神黃昏的來臨。
實際上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是與北歐神話有較多出入的。北歐神話是個多神系統,大致上可分成四個體系:巨人、諸神、精靈以及侏儒。巨人是最早的生命,生出了諸神,但同時也是眾神最大的敵人。神分為兩個部族,以主神奧丁為首領的阿薩神族以及以大海之神尼約德為首領的華納神族,其中主要神有十二個。精靈及侏儒屬於半神,他們為神服務。
在北歐神話中,阿斯加德是阿薩神族的地界,亦可稱作阿薩神域,所有尊奉奧丁為主神的神明都住在這裡。 諸神黃昏的序幕是芬布爾之冬,傳說中比冬天更為嚴酷的凜冬。三個漫長嚴冬接連而至,世界上各種衝突和鬥爭爆發,道德淪喪、人性毀滅。這是末日的開始。芬布爾之冬之後,諸神所居的阿斯加德遭到敵人的聯合進攻。
雷神索爾將殺死環繞「中庭」的巨蟒耶夢加得,但被後者的毒液毒死。守護神海姆達爾和火神洛基同歸於盡。豐饒之神弗雷被火焰之國的火巨人史爾特爾打敗。然後,火巨人將烈焰投擲向四面八方,九界成為一片火海,敵友一同葬身於此,整個宇宙沉入海底。
「諸神黃昏」它代表著世界的終結、啟示錄和末日降臨。而在北歐神話中,毀滅在另一種層面上,也是一個新輪迴的開始,一個世界新的生命循環。北歐神話的寓意融匯在北歐人民的血液中,這是北方日耳曼神話與其它民族神話最不相同的特色。
像人類這樣渺小的存在,其「生」與「滅」實在是不足道。在宇宙末日的大火焰中,有巨大的力與力之瘋狂相搏,在極其悲愴壯烈的最後之戰中,連「諸神國度」的諸神也都毀滅了,這些幻想實已臻至人類思惟的極限。
所以,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北歐國家的自然主義跟民族主義的關係更加緊密。這一點,也體現在北歐的藝術創作之中。北歐國家的自然主義畫家特別偏愛可以象徵「民族特性」的鄉村生活場景。
在1889年的展覽上大獲成功的挪威畫家埃裡克•維倫斯謝奧德的作品《農民葬禮》便是一個例子。他是一個著名的挪威民俗故事插畫家,同時也創作關於挪威農村生活的大幅畫作。
埃裡克•維倫斯謝奧德,《農民葬禮》,1883-1885年,1.02×1.5米,國家美術館
《農民葬禮》一畫中,一群老老少少的男性農民圍站在一個剛剛壘好的墳堆旁,墳堆上有一個用泥土堆成的十字架。左邊的一位年輕男教員暫時頂替缺席的牧師,誦讀著一本袖珍《聖經》。他身後站著一個孤零零的女人,也許是死者的妻子或女兒。
維倫斯謝奧德用自然主義手法描繪農村葬禮,他力求真實再現挪威鄉間的一個簡單場景,為後代記錄下還未受工業影響的挪威鄉間生活的美好簡單。對於維倫斯謝奧德和其他有過國外經歷的北歐藝術家來說,他們的故土和西歐已經工業化的國家比起來是那麼的原始和純潔,彌足珍貴。
阿爾伯特•艾德菲爾特,《教堂山丘上的來自魯奧科拉赫蒂的老婦人》,1887年,布面油畫,1.31×1.59 米, 阿黛濃(Ateneum)美術館,赫爾辛基
作為1889年展覽上榮譽大獎的得主,芬蘭畫家阿爾伯特•艾德菲爾特的作品同樣是北歐民族主義的典型。他1887年的作品《教堂山丘上的來自魯奧科拉赫蒂的老婦人》表現了四位來自小鎮魯奧科拉赫蒂(在芬蘭東南部)的女人做完禮拜後閒聊。最左邊的一位老婦人說著話,其他的三位正在聽。
艾德菲爾特把她們的表情捕捉得惟妙惟肖,不相信、懷疑、心不在焉皆有。瑞典畫家安德斯•佐恩畫了不少瑞典農村生活的場景。
安德斯•佐恩,《戶外》,1888年,布面油畫,1.33×1.98米,藝術博物館,哥德堡
艾德菲爾特在世時特別出名的是一組於1880年代晚期開始創作的自然環境下女性裸體的畫作。比如這幅在1889年的沙龍上獲得成功的《戶外》(Outside)時,佐恩把模特帶到了戶外,在那裡他用素描和攝影記錄下她們洗澡、行走、攀石的樣子。佐恩的裸體人物和她們周圍的環境共同沐浴陽光,用同樣的畫筆完成,看起來天人合一。
事實上,在世風保守的19世紀末,很少有畫家會採用戶外裸體模特的做法,比如說馬奈畫《草地上的午餐》和雷諾瓦畫《大浴女》時都還是在畫室裡使用裸體模特。
佐恩的畫作似乎在倡導一種關於女性身體的新式的、解放的態度,這被認為和瑞典文化息息相關。就在佐恩畫裸體人物的同時,人們也開始追求寬鬆的服飾、身體的健壯和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說佐恩的繪畫和照片預示著「自然崇拜」運動的到來,著重強調其自然性。
[文/編 弘雅書房編輯部:阿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