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蔡英文因害怕被解放軍「斬首」,不斷強化臺北地區的防衛部署和臺軍的「反斬首」能力,進一步加強臺軍「反斬首」的演練、部署和規劃。
臺防務部門在派駐海軍陸戰隊進駐北投復興崗後,仍感「反斬首戰力不足」,於2018年初將「憲兵指揮部」所屬的「憲兵勤務連警衛排」擴編為「憲兵快速反應連」,相繼在兵員配額、武器配備、戰力提升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並在今年的「漢光36號演習」中予以重點演練,儼然已把其當成蔡英文「反斬首」的「御林軍」。
「排」到「連」,地位躥升
「憲兵快速反應連」的前身是「憲兵機車連」,最早可追溯至1954年的「憲兵機車隊」,1970年改編為「憲兵司令部」直屬單位「憲兵機車連」。
2012年因應「精粹案」組織人力精簡,與「憲兵指揮部」原「本部連」、「支持連」合併為一個「勤務連」,由原先的「機車連」縮編為「警衛排」。配備65輛由日本山葉株式會社製造的「皇家之星」1300CC、車身重愈370公斤的重型摩託車,主要任務是在一些禮儀性質的場合,騎著重型機車前方開路,往往以莊重、精神的形象示人,重點擔負島內重大活動的「表演任務」和負責護送臺當局領導人出行、為到訪臺灣的貴賓車隊開路、為閱兵部隊開道等勤務。如每年10月10日臺灣的「雙十慶典」,該部隊官兵騎著機車,以極慢的車速通過「總統府」,進行編隊行進與隊形變換表演,給臺灣民眾留下深刻印象。
過去外界一直戲稱該部隊是島內重要活動的「軍人禮儀隊」「機車模特隊」,「存在就是表演」,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從軍隊的發展趨勢來看「更應該裁撤」。
但就是這樣一支頗受爭議的部隊,自組建以來參加「雙十慶典」逾五十次,「外事活動」更是數不勝數,多次榮獲臺軍模範連隊殊榮,被臺軍認為是臺「憲兵」中名氣最大、訓練最硬的部隊之一。
雖幾經浮沉和多次改編,但該部隊並未遭到裁撤,甚至「鹹魚大翻身」,於2018年1月升格為「憲兵快速反應連」,以反制大陸對臺「斬首戰術」和強化臺北地區防衛作戰能量,由專門負責臺北地區防衛的「憲兵202指揮部」指揮。
除負責原有的禮儀任務外,還肩負「憲兵指揮部」營區安全防護、掌控「總統府」周遭要點及重要街道和反空機降、反特攻、反突擊的「反斬首」任務。
在臺軍組織再造和人員精簡的大背景下,該部隊位階不降反升、員額不減反增、任務不少反多,島內民眾多有不解。
臺防務部門官員回應,軍方核定將「憲兵勤務連警衛排」擴編為「憲兵快速反應連」,是希望借重「憲兵機車連」重型機車可擔負市區內機動、快速的作戰特性,擔任「反斬首」行動中的第一線支持戰力。
島內媒體譁然,說白了還是「表演能力」讓其「地位躥升」,世有「學而優則仕」,臺軍卻是「演而優而上」。
「演」轉「戰」,戰力成疑
「憲兵快速反應連」成立之前,訓練內容是「倒車扶正」、「直線煞車、加速」、「剎車起步」等基本駕駛能力和隊形綜合練習,訓練目標是能穩定駕馭重型機車且保證「騎得慢、不會倒」。
由於被戲稱為「表演隊」的緣故,官兵的訓練場地被稱為「片場」,訓練內容則被認為是在「拍戲」。
「憲兵快速反應連」成立之後,設置有三個排,每個排由機動班、防空班、反裝甲班三個班組成。裝備除原有的重型機車外,還納入雲豹「萬鈞甲車」、反空降機降及反特攻等各式裝備,增添新式資通電裝備。「表演隊」瞬間升格「作戰隊」,「片場」也立馬變身「戰場」。
防空班主力裝備是手持的個人攜行式的「刺針」飛彈,每個班總共裝備3具。此款防空飛彈射程約4.8公裡,採紅外線導引熱追蹤的方式制導,可有效對付對方的直升機隊或執行空降的運輸機等,進而阻止「斬首部隊的入侵」。
反裝甲班則以「中研院」研發製造的「紅隼」火箭彈為主,每個班同樣裝備3具。根據臺灣軍備局公布數據顯示,紅隼有效射程超過400米以上,擁有射程能貫穿400毫米的穿甲能力,雖然對於像是解放軍99式等坦克殺傷十分有限,但是對於武裝車輛、輕型戰車等機動部隊,仍具有一定的殺傷力。
至於機動班則是以「憲兵」重型機車為主,負責蔡英文座車的前導安全。目前臺軍已著手將現有的65輛重型機車全數淘汰,採購新型的重型機車供「快速反應連」使用。
島內一家綠營媒體援引「國安局」特勤中心官員的話說,「憲兵快反連」現有裝備等於陸軍一個步兵營的反裝甲戰力,以及相當於一個旅級編制的防空戰力,再加上「憲兵239營所」配屬的雲豹「萬鈞甲車」,可確保解放軍對蔡英文的「斬首」行動失敗,力保臺灣地區領導人安全無虞。
然而,這支「反斬首」部隊的實際戰力並不被島內民眾看好。一個之前以迎賓為主要任務的部隊能否應對突如其來的戰爭,令人懷疑。
其一,「勤務兵」轉換「戰鬥兵」異想天開。島內軍事人士通批,將平時值一般勤務的「憲兵警衛排」,「脫胎換骨」成有戰鬥力的部隊,「戰鬥憲兵」都不易達成,「更遑論成為反突襲、反斬首之精銳勁旅」?
其二,重型機車用於機動作戰難於實現。臺軍退役中校黃竣民撰文指出,「憲兵」機車在多數時間以「騎得慢、不會倒」為訓練重點,如何能與「快速反應」產生聯繫實在「匪夷所思」。對此,民眾痛罵蔡英文「除了會做夢,啥都搞不來」,直指該部隊「還是比較適合在片場拍戲」。
「舍」難「保」,路在棄「獨」
「憲兵快速反應連」成立的初衷是強化臺軍的「反斬首」能力,「確保蔡英文的安全萬無一失」。
因此,作為蔡英文逃跑的中堅力量,蔡英文對其自然是關愛有加。蔡英文第二任期開啟臺軍視導之旅,首站就是到「快速反應連」了解訓練整備情況。今年7月舉行的「漢光36號」演習,「憲兵快速反應連」也參與其中,重點演練針對「臺灣地區領導人被解放軍劫持」的反制行動。由此看來,蔡英文還是很惜命的,因此才不計成本演練如何逃命。
自從蔡英文上臺以來,幾乎每次演習都在演練如何逃跑。
2016年上臺後不到兩年內,就安排了六次「反斬首」演練,其中還包括兩次「撤離計劃」。為了「保命」,蔡英文可謂是費盡心機,完全把民眾當作其「保命」的墊腳石,一切行為都昭示著:民眾需「捨命」保其「逃命」。
對於「憲兵快速反應連」來說,亦不例外,只不過是蔡英文逃命之路上的又一塊墊腳石而已。
只是,蔡英文如此保命方式完全是開錯藥方拿錯藥,「舍再多的命也難逃命」,到頭來註定是死路一條。如若其不知悔改,頑固堅持「臺獨」路線,繼續「以武謀獨」,丟掉的不僅僅是性命,還將被兩岸人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其實,蔡英文真要想活命、避免被「斬首」,關鍵不在於配置了什麼部隊、增加了什麼武器,而在於要徹底摒棄「臺獨」路線。
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曾表示,如果你不搞「臺獨」,你有什麼可怕的?所以,蔡英文還是應該認清形勢,回到「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來,紮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切勿繼續以臺灣民眾為賭注,在「臺獨」的道路上狂飆,如此方可「安身立命即無憂」。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版權作品,未經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編輯:夏蕾 編審: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