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戰狼2》上映時候還有點「不愛國」的小風波。
因為影片採用了不少美國班底和演員,因此中國首映的同時,也在洛杉磯舉辦了首映發布會。影片動作指導Sam Hargrave以及片中的反派大熊、蟑螂等人都有到場。
當時有網友指責這是「不愛國」的表現,現在這種聲音也被淹沒在風裡了。
發布會後,《戰狼2》在北美的53個院線上映,到目前為止的票房約為21萬美元,當然這個數量級跟國內是沒得比的。
一方面是吳京並沒有北美發行的打算,另一方面這部電影也的確不符合北美對中國影片的想像。
那麼,看過電影的外國影評人和觀眾,究竟是怎麼看待《戰狼2》這部電影的呢?
首先,《綜藝》上周末法國一則報導,指出《戰狼2》憑藉首周末1億2700萬美元的票房,超過了諾蘭的《敦刻爾克》,成為了全球票房冠軍。
(天哪,是全球耶▲)
目前,它爛番茄上沒有影評人評分,但是爆米花指數(也就是觀眾喜愛程度)有88%,共178人打分。
對比《戰狼》第一部,實在是有非常大的提升。
也有4家媒體看了電影,給出了評價。
《好萊塢報導》給了好評:《戰狼2》比《戰狼》的場面更大了,儘管這種策略並不總是奏效,但動作類型片粉絲應該會很喜歡這種實打實的大場面電影。
《Film School Rejects》也給了好評,認為這部電影瑕不掩瑜,其中不合理的情節,或者過於誇張的表達,放在非常具有娛樂性的動作場面和打鬥戲面前,顯得不是那麼重要。
不過,《洛杉磯時報》給了差評:雖然《戰狼2》是一種幾乎泛濫的類型片(橘子君認為在好萊塢的確是這樣),但它的愛國熱情讓人振奮。這部電影中,中國人為了非洲受壓迫者的利益而行動,同時,其他國家卻只是單純利用他們。
《Film Journal International》同樣也給了差評:雖然較之《戰狼》是一次全面升級,但《戰狼2》從來沒有突破B級片(美國體系中,A級\B級是指投資成本)的桎梏。
更能反映普通觀眾觀感的是IMDB,目前《戰狼2》的評分是7.4,有314人打分。
同時,如果我們翻一番從前的《戰狼》,會發現評分是5.4,1636人打分——這也反應了《戰狼2》的提升。
在IMDB頁面中,最受歡迎的一條評論來自美國的觀眾YAOYINGLUN(懷疑是個華人),他認為雖然這部電影有為中國愛過主義宣傳的嫌疑,但其中的動作場面是非常不錯的,而且撤僑這件事也是真實發生過的,不如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2015年的葉門撤僑。
另外,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觀眾KAMEN認為,這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動作片,讓他想起了上世紀90年代末的成龍電影。
(太長了...▲)
另外來自澳大利亞的MELODY,則給這部電影打了滿分,並且認為這是她看過的最好看的中國電影之一。
由外網的評價來看,雖然數量不大,但總歸能看到點想法,外國普通觀眾也好,影評人也好,都把這部電影當做是普通的動作片來看,不管喜不喜歡裡面的愛國主義,至少對於動作這個部分,是稱讚的。
最後一句希望《戰狼3》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