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雷李平
美股再遇「黑色星期一」,北京時間9月21日晚間,道瓊指數以下跌近500點開盤,隨後抵抗式下挫,盤中最大跌幅935.47點,達3.38%。納斯達克與標普500同步下跌,盤中最大跌幅2.51%和2.72%。其中,科技股繼續下行,特斯拉盤中跳水最大跌幅7.93%,蘋果直接低開3.5%;銀行板塊則普跌。
(新浪)
歐洲股市亦集體下跌,21日接近24點時,英國富時100指數跌3.39%,德國DAX30指數跌4.45%,法國CAC40指數跌3.74%。
(新浪)
紐約黃金期貨盤中跳水,最大跌幅3.66%,最低價1885.40美元;WTI紐約原油期貨盤中最大跌幅5.54%,報38.87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盤中最大跌幅4.62%,報41.51美元/桶;紐約白銀期貨價格直線跳水,最大跌幅11.81%,為23.78美元;國內商品期貨夜盤亦普遍收跌,滬銀主力合約一度跌停,跌幅10.02%。
此外,美元指數日內漲幅最大至0.88%,澳元兌美元跌幅最大至1.21%,英鎊兌美元跌幅擴大至超1%。
流動性極致寬鬆後的回撤擔憂
美股大跌,再加上歐洲和A股下跌,全球金融市場的普跌,給消息面帶來了短暫的恐慌之後,原因迅速趨於明朗:對美國流動性寬鬆難以持續以及歐洲各國疫情二次爆發的擔憂,是造成此次「黑色星期一」的主要原因。
(圖蟲)
今年春季和夏季,美國聯邦政府向美國經濟注入了巨額資金以期幫助經濟實現復甦。市場擔憂,一旦援助款項耗盡,又缺乏進一步的刺激措施,美國經濟復甦將停滯甚至反覆。
而上周公布的美國主要經濟數據如零售消費、新屋開工、工業產出等均不及預期。
儘管,上周美聯儲議息會議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水平保持在0-0.25%不變,維持的貨幣寬鬆政策直至經濟恢復,但是,近幾次美聯儲FOMC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未能在貨幣寬鬆的實質內容上有新的突破。
川財證券分析師陳靂認為,上周五眾議長佩洛西表示堅持財政刺激規模至少要有2.2萬億美元,這表明美國兩黨在新一輪刺激計劃問題上分歧有所加劇。
中金公司分析師劉剛也指出,美聯儲9月FOMC議息維持寬鬆基調,但同樣也沒有提供任何市場已知外的增量信息。因此對於市場而言,既不用擔心過快收緊,但期待進一步加大力度也不太現實。
市場則普遍認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和威廉士將在21日周一發表的講話立場鴿派。
川財證券分析師陳靂表示,現階段美國貨幣政策的想像空間較為有限和新一輪財政刺激的受阻一定程度上影響美股市場信心。
歐洲二次疫情與全球債務攀升
而另一個重大影響因素,除了美國疫情新增和死亡病例近期都略有增多外,歐洲疫情出現嚴重反彈。
近日,法國單日新增創下疫情暴發以來的新高,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不幸「中招」,英國首相詹森也直言,英國出現第二波疫情「不可避免」,更嚴格的全國防疫限制措施已經在考慮之中。歐洲再次風聲鶴唳,波蘭、義大利和法國等歐洲國家股市領跌。
根據新華社發布的全球疫情簡報,世衛組織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1日16時30分(北京時間22時30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72585例,達到30949804例;死亡病例增加4698例,達到959116例。
另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數據實時統計系統,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月20日晚6時,全美共報告新冠肺炎確診6792075例,死亡199481例。
市場擔心,美國和歐洲爆發第二波冠狀病毒疫情大流行並導致更多企業重新關閉。
而更深的隱憂是,全球債務爆炸式增長。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全球債務與GDP之比在今年一季度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目前非金融部門的所有債務佔全球GDP的252%。這一數據較2019年底躍升240%,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季度增幅。
同時全球主權債務也大幅攀升,主權債務佔GDP的比例已經達到89%,上升了10個百分點,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季度增幅。
有專家指出,由於這一數據的滯後性,最壞影響還未完全展開,今年二季度全球債務將有更大的增幅。
另據美聯儲2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二季度未償還聯邦債務餘額激增2.9萬億美元,年化增長58.9%,達22.5萬億美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債務增長了14%,雖低於第一季度18.4%的增幅,但仍創1980年來最高水平。州政府債務增長了3.5%,為2009年以來最快增速。
經濟學界已經開始擔憂,疫情的反覆和相伴的「撒錢」模式,是否會誘發新一輪「經濟危機」。
而滙豐、渣打、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和紐約梅隆銀行等,「多家國際大行涉嫌轉移逾2萬億美元可疑資金」的消息,則直接導致了美股銀行股的普跌。
美股市場的震蕩和波動還未結束
實際上,在此次「黑色星期一」之前,美國三大股指已經連續三周出現下跌,驅動之前一輪美國牛市的科技板塊持續回調。
這裡面有一個大家沒有關注的情況是,「美股各大指標股在納斯達克指數,接近最高位處時已經完成了高送轉。」有上海不願意署名的資深投資人士21日晚向時代財經記者強調,「比如,蘋果和特斯拉的除權日就是幾乎是納斯達克的最高點。」
蘋果和特斯拉均在8月31日高送轉除權,9月2日,納斯達克創出12074.10最高點,此後調頭向下,大幅回調。這可以理解為,在有限的基本面情況下的「利好出盡」,該人士認為。
而從估值來看,西部證券分析師張弛表示,美股三大股指的PE(TTM)都已經接近09年的高位,「水牛」推升的估值已進入到了「泡沫化」。未來美股發展或類比2011-2013年,新一輪上漲需要依靠業績兌現來消化高估值問題。
而當前美國經濟仍處於下行周期,一旦貨幣推升的高估值重回基本面卻無法兌現,將可能面臨「泡沫」破滅。張弛強調,美股的短期風險和波動將加大。
川財證券分析師陳靂也認為,考慮到今年3月底以來美股漲幅過大,且現階段美股估值偏高,尤其納斯達克指數現階段的市盈率嚴重偏離近十年的平均水平,以及疫情對美國經濟復甦企穩仍構成一定阻力,疊加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帶來了美國政治不確定性上升,他預計美股市場的震蕩和波動還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