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舞臺,也許任何人都希望呈現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盡力避免形象「翻車」。5月5日,在江蘇衛視播出的一場晚會上,70後演員劉敏濤演唱歌曲《紅色高跟鞋》時,疑似忘記「表情管理」,以「三分薄涼三分譏笑四分漫不經心」的詼諧神情引發網絡熱議。晚會播出當晚,「劉敏濤的表情管理」詞條就刷屏了,隨後更是以一己之力上了四個熱搜,演唱直拍播放量突破3000萬。
在電視劇《偽裝者》中飾演外柔內剛的明家大姐「明鏡」,在《琅琊榜》中飾演隱忍堅毅的「靜妃」,劉敏濤的舞臺形象大多與嫻靜、知性的女性角色重合。在此次的舞臺上,她則展示出自己在演藝生涯外真實而富於個性的一面,讓觀眾看到中年女性不一樣的瀟灑和肆意。
打破既有印象的反差感固然是吸睛原因,然而真正觸動觀眾的,是作為演員的劉敏濤對表演的投入。不少網友留意到,在演唱時,劉敏濤的表情和動作隨著歌詞不斷變化,在放鬆的狀態中,把歌曲慵懶溫暖的風格、都市女性獨立自信的風採表現得舒服自在。「表情『翻車』的劉敏濤,優雅中帶著一絲搞笑氣息,但是她的眼神卻是真誠、堅定的,從中能清晰地感受到她演唱中的情緒,從而讓我對她有更加充分、生動地認知。」網友「traffy」在留言中這樣表示。隨後,某檔電視節目現場連線劉敏濤,在電話中,她誠懇地回復道,「作為唱別人歌的演唱者,我所理解的這首歌表達的『女人』,就是我那樣一個狀態。每天在小區走路、鍛鍊的時候我都聽著這首歌,每次對它都會有新鮮、不同的感受。」舞臺表演如果沒有生活經驗的支撐,往往缺少感染力,難以展現藝術的魅力,而這一場率真的「沉浸式表演」,卻讓演唱者手裡的話筒化作了「搖晃的紅酒杯」,唱出當下流行舞臺上難得的亮色。
舞臺上偶然失敗的「表情管理」之所以會受到輿論的認同和喜愛,本質上是因為當下觀眾對「完美明星」愈加感到審美疲勞。隨著「飯圈」崛起,「人設」流行,歌手、演員往往會被要求時刻保持好看、得體的形象,成為一個完美的、理想化的情感投射體。因此,他們除了進行唱歌、跳舞、形體、語言方面的訓練,還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面部神經,以便條件反射地作出符合「人設」的喜怒哀樂的反應。層層彩妝,創造出千篇一律的「24小時美人」,即使明星在生活中擁有獨立人格,一旦登上舞臺也會戴上「面具」,雷同的表情和同質化的形象,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好看的表情,從來都是「從心而生」。越來越多的觀眾所希望的,是在舞臺上看到更多演員滔滔不絕、神採飛揚地表達自我,體會他們對藝術發自內心的熱血和衝動,傾聽他們坦誠地談起成功與失敗,欣賞他們率直地分享真實的個性和想法……這樣做也許會帶來表達的焦慮和壓力,但心靈的交流和精神的共鳴,遠勝過僅憑肌肉記憶拗出的「盛世美顏」和「管理」造就的流水線「表情」。
轉自:新華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