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之所以叫我們5000km保養一次,就是因為確實能多賺不少錢。
如果所有車主朋友們都是乖乖聽話的,1、2年的毛利就能趕上總基礎投資誒,沒想到吧?
能多賺多少錢
汽車後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4S店的重要業務了,毛利率是遠遠超過整車銷售。就是:賣新車還沒有修車賺錢了。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期刊上面有篇論文,《尋求汽車4S店新的盈利增長空間》給了個數據:汽車銷售的毛利率只有1.5%到8.7%,真的是低得可憐。
但是汽車後市場的毛利率波動區間是22.3%到54%,多的時候,對半賺都是有可能的。就是:4S店收了我們100塊錢,有50塊錢是利潤,有點猛的。
廣西師範大學有篇論文,分享給你《NJXZYX汽車4S店盈利能力提升研究》上面講。還真的是,有人就是喜歡琢磨怎麼去從我們消費者手裡賺錢。
這論文是對某個4S店的營業狀況做了個統計,拿了2014年的數據舉例子。
新車銷售,不少車型的毛利甚至是負的,虧錢,賣車虧錢。維修保養、鈑噴業務等這些後市場服務毛利達到1032萬。
和多賣幾輛車相比,提升維修保養的頻次,對於4S店來說賺頭更大、更有吸引力。
就好像:一個是青菜,一個是螃蟹。飯店肯定跟你說:「螃蟹好吃,今天打折,你多買買。」誰會推薦青菜嘛,對不對?賣螃蟹賺得多呀。
就有可能4S店讓我們這些用戶從1萬km保養一次,變成了5000km保養一次,頻率翻了個倍了,對不對?
還是剛才那篇論文裡面的4S店舉例子。
比如說:2014年銷售的凱美瑞、漢蘭達、致炫、逸致、雷凌等等的這些主要車型,說明書上都是建議1萬km保養一次的。
如果所有來保養的車子都把保養頻率提升1倍,變成5000km了,1年不是來2次了嘛?那麼4S店的毛利就可以從1032萬變成2064萬,直接乘上去的。
而這家4S店總的基礎投資也就2300萬,1年毛利就已經快趕上總共投下去的錢了哦。
所以從我們車主朋友的角度來說,5000km保養一次也要多花不少錢的。
拿4S店主力銷售車型凱美瑞舉個例子:機油種類不一樣的,小保養分成386塊和599塊2個級別。
取個平均值,每個車主平均做一次小保養需要492塊5毛錢。
智庫機構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的報告《2018中國乘用車實際道路行駛與油耗分析年度報告》上面給了個數據。
中國乘用車全年的平均出行裡程為17213km。
如果1萬km保養一次,一年就是1.7次。按照4S店說的5000km保養一次的話,會增加到3.4次。
也就是說:每個車主平均每年要在4S店多花837塊錢。夠買30來斤豬肉,對不對?不好說了。
如何判斷車子保養周期
4S店之所以「建議」我們車主朋友縮短保養周期,主要是因為不少車型的說明書上是會附上類似的說法的。
比如說:「如果駕駛環境惡劣,保養周期應當適當縮短」,這些話很多車子都有。
一汽-大眾有一個叫做「洪治平」的高級工程師,他有提到過。
說明書上的保養周期是考慮到國內用車環境的,不存在說明書內容和國內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
4S店說國內油品差、空氣差,要縮短保養周期,其實只是想要車主多花錢的一個藉口。
有點像是:一袋糖果保質期是一年。我提醒你:極端溫度下糖果可能就是會化的,比如說在大太陽時放在馬路上面,是不是?那就只有半年了。
但實際上我們保存時就是家裡放放,不太會到極端溫度的了,是吧?
具體按照周期,以前我們視頻講過很多次了,完全按照說明書上寫的就可以了。
按照說明書保養就可以
總得來說:說4S店賣車不賺錢,修車賺錢,的確有一定道理。
它們建議我們這些車主朋友們把保養周期縮短了1倍,也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一年下來甚至可以多賺1000多萬,不是幾百塊。
那麼,我們怎麼辦?說明書上說多少就多少,說5000就5000,7000就7000,1萬就1萬。
他說:「「啊」我們這個城市不一樣的,我們這邊是城市,環境髒一點的。」
廠家都想過了,好不好?沒必要再多送錢了。
明知4S店保養貴,為啥這麼多人還去
那麼4S店保養這麼貴,也有點坑錢,其實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大家也都愛去4S店呢?大多數車子還是在4S店保養的哦。
買車的時候,4S店最怕我們這些客戶以什麼形式、什麼方式來砍價?
為什麼在4S店買車問價格時,銷售都是說:「你到店裡來,我們到店詳談。」
現在別說有微信了,打電話時代都可以說清的事情,為什麼他們一定要逼著你去店裡面聊?
是要讓他看看我們的長相?還是說,讓我們去看看他有怎麼樣的情況呢?
想要知道這些很簡單,只要關注微信公眾號「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4S店」就可以了。
我這個公眾號,每天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乾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挑你自己喜歡的版本就可以了。
各位朋友,買車的時候,怎麼樣才能買到最便宜的車?砍價怎麼樣能砍到車子,砍不到人?「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