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斤欠斤欠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今天我們做個短推送,解開徐家匯太平洋百貨那首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寶貝對不起》的真相。
事情是這樣的,太平洋百貨今天宣布,今年11月,因為租約到期,不夜城店將正式告別上海。
當年火遍全上海的太平洋百貨,將只剩下自1993年就開業的徐匯店仍在營業。
說起徐家匯太平洋,很多上海人恐怕都聽說過《寶貝對不起》的故事,這可能是上海最著名的都市傳說之一。
借著不夜城店告別的新聞發布機會,我們專門問了太平洋百貨官方,為大家偵破這一赫赫有名的都市傳說「謎案」。
首先,我們確認,徐家匯太平洋百貨到底放過《寶貝對不起》這首歌沒有。
答案是放過。
1996年1月6日,文匯報上刊登過一小篇文章,標題是《太平洋,寶貝對不起》。
1996年1月6日
刊登在《文匯報》上的
這篇小文
此文對當時商場成天循環播放同一首歌提出激烈批評,認為這種做法「不可思議」。
「顧客逛店時聽五、六遍尚可忍受,但假如讓營業員一整天聽這首歌,豈不太殘忍了一些。這時候,對不起的恐怕已經不是『寶貝』了。」
這篇小文至少向我們證實了一件事:當年太平洋無限循環《寶貝對不起》確有其事!
實際上,太平洋百貨的名字已經和這首歌同命運共呼吸地聯繫在一起了。
打開百度詞條,搜索「寶貝對不起」,立馬跳出:「該曲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上海徐家匯太平洋百貨開張而廣為傳唱。」
在百度詞條裡
《寶貝對不起》這首歌
和徐家匯太平洋百貨聯繫在一起
乘著這次宣布不夜城店告別的機會,我們又去找商場內部人士求證。原來,這首歌竟然年中無休地循環播放了近10年!
1993到2002年,每天除了早10點開門音樂和晚10點關門音樂,其他11個整點時分,徐家匯太平洋商場廣播全都播放的是這首歌。
而且,1997年開張的淮海店、2000年開張的不夜城店,也都在整點放《寶貝對不起》,同樣一直放到2002年。
也就是說,在這近10年中,如果客人在商場逛上三四個小時,會聽到3遍《寶貝對不起》。
我們粗略計算了一下:一年365天,一年就要放4015遍。如果一口氣放10年,那就是4萬多遍!
1993年12月19日
太平洋百貨徐匯店的
開業廣告
從90年代到00年代,太平洋百貨是上海最紅的商場之一。這種看似毫無緣由的「奇葩」做法,使得吃瓜群眾們滿臉問號、滿心疑問。
無巧不成書,徐匯店這幢樓又剛好緊緊地挨著「國婦嬰」。
配合著商場上萬次播放著《寶貝對不起》,到了網絡時代,種種神秘兮兮的都市傳說開始在網上出現了。
流傳最廣的段子是這樣的:傳說商場原址在舊社會是育嬰堂,後來太平洋百貨開張了,為了表達一種「紀念之情」,就日夜播放這首《寶貝對不起》。
當然,到了網絡上,還有各種越編越玄乎的版本,隨便搜搜都一大堆。
傳說可能有點過分,我們就不打算打出來了,大家自己看截屏圖。
▼
▼
▼
網上各種言之鑿鑿的
討論和傳說
真相,只有一個。
太平洋究竟為何要這樣做?實際上,這首歌和一個「商業秘密」有關。
太平洋百貨徐匯店是1993年開張的。那個年代沒電腦沒手機,但商場總經理需要隨時了解整個商場的銷售業績,怎麼辦呢?
於是「整點音樂」就作為一種 「暗號」出現了,目的是為了提醒每層樓負責的人,該收集「情報」了。
每當音樂一起,就像是城牆烽火臺上升起的「狼煙」。
這時相關人員馬上反應過來,抄起小鑰匙小本子,奔到各個收銀臺去,打開放著「真金白銀」的小柜子數數字、抄數字。並且在五分鐘之內,迅速報告給總經理辦公室。
對於實時的銷售業績,每個樓面只有手握鑰匙的負責人才能掌握。
為了最快、最精準地搜集「情報」,《寶貝對不起》這首歌就成了大家火速行動的號角。
1990年代
建設中的徐家匯
左下角為太平洋百貨
/陸傑 攝
「如果放個衝鋒號般的聲音,也不太像樣。」太平洋內部人士說。
「正好草蜢樂隊蠻火的,年輕人都喜歡,又符合商場當時『流行的領導者』這一定位,所以就定了這個音樂。」
除了商業策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當時的商場總經理王德明很愛這首歌。
2002年他離開太平洋去了大洋百貨當總裁,於是乎,太平洋百貨不再有《寶貝對不起》迴蕩,改換了其他流行音樂。
然而很快,一模一樣的旋律又出現在南京的大洋百貨裡。
「其實有傳說也蠻好的,假如哪天看不到(這些),反而有點失落,大家忘了太平洋嗎?」
商場內部人士說,前幾年商場重新將《寶貝對不起》作為背景音樂,無歌詞的版本,讓老客人懷舊。
但也許單單只是一種懷舊了,「現在來逛的人,他們還會在乎嗎?不在乎了。」
- END -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圖片
···
寫稿子:李欣欣 / 編稿子:韓小妮/
拿摩溫:陳不好玩/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原標題:《《寶貝,對不起》的真相,我們今天解開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