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流星:高速飛行器

2021-02-14 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先吐倆槽,以正倆視聽。

第一槽獻給美國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故事大概如下:毛子擊毀一顆廢棄衛星,產生的碎片擊毀了所有衛星和空間站,並弄死了炮灰男主角,女主角被迫流浪太空,然後輾轉到了中國空間站,最終逃回地球,收穫多項奧斯卡大獎。

本僧覺著,導演肯定以為太空和他家院子一樣大,隨便一跺腳,濺起的石子能把院子裡所有蚊子給滅了,女主角從哈勃望遠鏡到國際空間站再到天宮空間站,像是在村裡串門一樣方便。

蹭下熱點。《流浪地球》確有不少科學硬傷,較真的觀眾當然可以吐槽,這是科學問題。但在吐槽的同時,非要誇幾句美國《星際穿越》《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科學嚴謹,那就是立場問題了。中美的電影工業、電影文化、甚至電影明星,差距頗大,下次吐槽記得選個好下手的地方喲。

蹭完熱點,第二槽送給灣灣媒體,每次大陸航空母艦稍有進展,灣媒就一片嗚呼哀哉,各種兵棋推演手忙腳亂。

來,咱也兵棋推演一下:在130公裡寬的臺灣海峽裡,擺上3艘航母,然後是福建機場的戰機趴窩看著航母上起飛的J15?還是福建起飛的戰機先到航母歇個腳再飛去對岸?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裡的戰機,為啥要用航母才能飛越130公裡的臺灣海峽?

難道,是為了對付協防灣灣的美帝航母?誰規定對付航母一定要用航母了!岸上一堆飛機不用,非要用航母上的飛機?兔子玩命發展東風21東風26,你以為是玩呢?用航母鬥航母,那是美帝天天燒香盼著的事兒,兔子決計不會作陪。

總結兩點:第一,太空很大,比亞歐美非洲加起來還要大上萬倍;第二,武器是用來打仗的,不是用來比賽的。要說超高速飛行器,離不開這兩點。

人類能飛多快

飛機速度為啥用「馬赫」表示?馬赫就是音速的意思,多少馬赫就是多少倍音速。

在空氣稀薄的萬米高空,音速是295m/s,1馬赫就是295m/s;在空氣稠密的低空,音速是340m/s,1馬赫就是340m/s;在沒有空氣的太空,聲音無法傳播,所以不能用馬赫表示速度。

為啥算個速度要這麼折騰?咱試著用幾句話說明白:飛機會產生很大的聲音;聲音傳播的本質是空氣分子的振動波;聲源速度等於聲波速度,波峰波谷就會無限疊加;空氣就被壓縮,壓力驟增;空氣中的水蒸氣被液化成小水滴,也就是白霧,並產生音爆;超音速的瞬間,飛行器像是撞到了一堵用高密度空氣築成的牆上,這種由聲波導致空氣壓縮產生的阻力,學名激波阻力。

激波阻力驟增驟降,很考驗飛行器的技術含量,而音速不是一個固定值,因此用馬赫來表示大氣層內飛行器的速度也就順理成章了。

此外還有因空氣摩擦產生的飛行阻力,這股力與空氣密度成正比,與速度平方成正比,即,速度加一倍,阻力變四倍。

被這哥倆一鬧騰,出大事了!如果全程都在稠密大氣層內飛行,無論飛彈還是飛機,超過5馬赫就算半仙了!即便撐到了5馬赫,也是拿油往發動機裡灌出來的,持續5分鐘就是真仙了!

5馬赫,差不多是大氣層內低空飛行器的極限,因此,用大氣層內武器去攔截5馬赫以上的機動目標,主要取決於祖墳是否冒青煙。

空氣真不是個好東西!於是,人們就把主意打到了外太空。

太空,不是想飛就能飛

「太空沒有重力,輕輕一推就能飛很遠?」

大多小盆友一直認為太空沒有重力,這讓九年義務教育外加三年高中情何以堪!

太空只是沒有空氣而已,近地軌道的重力和地面差不了多少。失重不是失去重力的意思,而是指飛行器繞地球轉圈產生的離心力與地球引力相等,這應該不難理解,我保證高中的你一定知道。

實際上,所謂的太空飛行,純粹是靠慣性在天上飄著,路線都是死死的。眼下是不可能在太空實現自由翱翔的,因為這需要海量燃料,多到根本飛不起來。光是把飛行器加速到7.9km/s,幾十噸燃料就沒了,想在太空掉個頭,就只能請佛祖幫忙了。

舉個例子。在大氣層內飛行,只要動動機翼,就能來個直角轉彎。太空的直角拐彎怎麼做呢?飛行器要開啟反向發動機,把豎直方向的速度從7.9km/s降到0,與此同時開啟橫向發動機,把橫向速度從0加速到7.9km/s。速度慢一點不行嗎?當然可以,但是底下還得開個發動機託著,不然繞圈離心力不足以抵消地球引力,飛行器就會掉下來。

再把這中學知識給那些大學畢業生強調一遍:在太空是沒法懸停的,你能做的只有飛速繞地球轉圈,讓離心力去抵消重力。

速度固然可以飆很快,可一旦想轉彎或減速,你還是會懷念空氣的。

電影裡的太空戰基本是二戰時的空戰

魚與熊掌兼得

對於飛行器來講,趕路的時候最好沒有空氣,滯空或拐彎的時候最好有空氣。妥了,只有大氣層邊緣才能這麼玩,學名臨近空間飛行器,簡稱臨空飛行器,因為這貨速度通常超過5馬赫,所以也可以叫超高速飛行器。

這有啥好處呢?標題黨老拿速度說事,這僅僅是速度的事兒嗎?


超高速飛行很稀罕嗎?洲際飛彈幾十馬赫它驕傲了嗎!臨空飛行了不起嗎?一枚低配版火箭就可以太空旅遊了知道嗎!無論按速度還是按高度算,高速飛行器拍馬也追不上彈道飛彈。

這肯定不妥,是哪裡不對勁呢?

如果不懂點中段反導的常識,就不明白高速飛行器的意義。簡單總結下前文《反導篇》的內容:

洲際飛彈可以看成一門大號火炮,加速彈頭就幾分鐘而已,剩下80%的時間,彈頭是處於無動力滑行狀態,最後靠自由落體砸向目標。

反導攔截彈也是一門大號火炮,同樣無法在太空自由翱翔,到了太空也是靠慣性飄過去,末端軌道修正能力不會超過十公裡。

如果不是提前約好地點,兩門大炮想在太空相遇,這緣分怕是八輩子都修不來。所以,反導的前提是計算來襲彈頭的軌道,能計算軌道的前提是彈頭必須無動力滑行,這就是中段反導的基本原理。

相撞時,兩者都是無動力滑行狀態

彈頭若是這麼傻傻飄過去,被攔截的概率還是不小的,後來洲際飛彈就動了很多腦筋,變軌啊、誘餌彈啊、製冷啊、鋁箔幹擾啊……總之,兩者在中段飛行時的較量是非常激烈的。

可是,彈頭一旦重返大氣層,就基本無解了。大氣層內的攔截彈撐死5馬赫,十幾馬赫的彈頭稍微拐個彎,攔截彈馬上甩沒影,幾秒鐘後,茶葉蛋就送家門口了。

有個疑問,攔截可以迎頭碰撞,為啥還要比誰速度快?舉個例子,來襲彈頭10馬赫,攔截彈4馬赫,兩者相距5公裡,約1秒後相撞。此時彈頭來個末端機動,橫向移個十幾米,你4馬赫的小短腿跟得上不?

所以大氣層內的防空主要針對低速目標,諸如飛機、巡航飛彈之類,對付洲際飛彈,和徒手接子彈的難度差不多。

看到這,能不能悟出點啥?如果彈頭能夠跨過中段飛行,直接進入末端,帶著10馬赫的淫威重返大氣層,面對不到5馬赫的攔截彈,此時響起的背景音樂肯定是: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

新物種誕生

咱們用數字說得明白一點。

假設,在2000公裡外、50公裡高的大氣層邊緣,發現一架高速飛行器以10馬赫速度飄過來,該怎麼辦?

首先,發射一顆足夠射程的中段反導攔截彈!前面說了,中段反導是一門大號火炮,這傢伙助推完成大約只飛出一兩百公裡,剩下的一千多公裡靠慣性飄過去。攔截彈為了飆速度趕時間,也為了攔截瞬間的靈活性,不可能帶很多燃料,因此變軌距離非常有限。

早些年,被譽為黑科技的美帝「標準3」中段反導攔截彈,末端變軌能力也才3千米出頭,也就是說,這枚攔截彈飄到一千多公裡外,與目標的偏差不能超過3千米。3千米啊,這點距離在太空算啥!高速飛行器的方向盤抖一抖,就能輕鬆甩開這3千米!

若中段攔截失敗,等高速飛行器近了,再發射末端高空攔截彈,比如薩德!薩德從地面往上飛,不爬到幾十公裡高,速度是上不來的,而高速飛行器居高臨下,兩者極限速度又差不多,繞個圈,把薩德燃料耗完,事情也就了了。飛到目標區域後,以10馬赫的速度丟下彈頭,然後返航。

到最後彈頭飛下來,用近防炮、密集陣攔截,只是圖個心理安慰!這些玩意兒的射程大約2~3千米,對彈頭來說,不到1秒就飛完了,何況,茶葉蛋一般在空中引爆,留給近防炮的時間不會超過0.5秒,肯定是指望不上的。哦,對了,近防炮的炮彈初速度一般在3馬赫左右。

飛彈的速度+飛機的機動性,無論是去扔炸藥,還是送茶葉蛋,那畫面,就比開著轟炸機回古代稍差些。也只有這般意義,才不枉我等吃瓜群眾日思夜想吶!

黑鳥SR71,是史上最接近該場景的實例。

這貨巡航速度超過3馬赫,飛行高度20公裡以上,甩開同時代的防空飛彈如家常便飯,縱橫天空三十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最真實寫照!

不過,開掛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即便是美帝。對於快如閃電的黑鳥來說,也遭了不少罪,拐彎拐得太急都容易散架,更別提複雜的戰鬥動作了。所以黑鳥只是一架直來直去的偵察機,威懾力大減!即便只是偵察,32架黑鳥雖無一被擊落,但自個兒摔了12架,這比例直追三哥!

1989年4月,黑鳥在菲律賓海上空飛行時,左發壓氣機軸承卡死導致葉片爆炸而墜毀。再後來,3馬赫沒法包打天下,黑鳥便只能退役了。

難!難!難!

3馬赫的黑鳥都摔成這樣,就知道這事肯定不簡單。高速飛行器作為一個新物種,沒有三把刷子鎮不住偌大的名頭。

第一,超燃衝壓發動機

想要飛的快,就得燃料倒的多,燃料一多,空氣就不夠燒了。

航空發動機的解決思路是裝一臺抽氣機,箇中原理前文說了很多。抽氣機需要渦輪驅動,所以叫渦輪發動機。抽氣機轉太快是要散架的,卯足了勁抽的空氣,最多只能供發動機飛到兩三個馬赫。

還能快點嗎?

能!當速度超過3馬赫,迎面吹來的空氣就足夠燒了,這就是衝壓發動機的概念。悲劇的是,火焰燃燒是有傳播速度的,如果風速太快,火焰傳播速度追不上風速,就會被吹散。為此,超過3馬赫的空氣要降為亞音速才能進入發動機燃燒室,這一降速,塞進發動機的空氣也就有了上限,導致飛行器速度快不過6馬赫。這類在3-6馬赫之間的發動機就叫亞燃衝壓發動機。

還能更快點嗎?

更快的速度意味著更多的空氣,為了塞更多空氣,只能任由超音速空氣進入燃燒室,主角終於來了:超燃衝壓發動機。核心就一句話:在超音速空氣中實現點火併穩定燃燒,這需要巧妙的設計和優異的材料。

不算已故的老毛子,美帝在這塊一騎絕塵。早在十多年前,X-43就實打實試飛了多次,速度幾乎飆到了10馬赫,不過每次只能持續10秒鐘,讓人有點絕望。後來美帝改玩6馬赫的X-51,動力飛行達到了300秒,算是看到了一點實用的希望。

中國緊趕慢趕,2015年破了6馬赫,美帝終於有伴了。2018年底,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實現了5毫秒內在3000m/s的空氣中對氫燃料的點火,這倆參數是超燃衝壓發動機突破10馬赫的關鍵。當然,這只是在風中點火而已,不比人家美帝實打實的飛行試驗。

對於超燃衝壓發動機來說,6馬赫只是門檻,10馬赫也不是夢想,過了15馬赫就比較乏力了,理論極限大約25馬赫。

還能再快點嗎?

再快就往航天上去了。航天發動機的解決思路是自帶氧氣,也就沒空氣啥事了,速度當然快,但行頭無比龐大,掉頭是不可能的,做的是有去無回的打算。這就是大夥熟悉的火箭發動機。

總結一下,渦輪發動機在3馬赫以下混,亞燃衝壓發動機在3-6馬赫混,超燃衝壓發動機在6馬赫以上混。

衝壓發動機是不能慢的,不然迎面吹來的空氣不夠燒,於是就有人想到了組合式發動機。前面提到的黑鳥,就是渦輪發動機和衝壓發動機的組合發動機,幾十年前的產物,哎,不得不服幾十年前的美帝。

第二,熱防護

稀薄的空氣,阻力雖小,但也不利於飛行器散熱,10馬赫的飛行器表面達到上千度也不稀奇。黑鳥在飛行時,因熱脹冷縮,機體會增長30釐米,而機內的零部件並不會跟著變長,光這一點,得帶來多大麻煩!

不過,本僧對熱防護技術沒啥興趣,找了一張高速飛行器的溫度分布圖,算交差了。

第三,氣動外形

這得好好說道說道。

論外形的重要性

空氣和水都屬於流體,在流體中運動,外形的重要性,遠超外形在戀愛中的重要性,這事歸「流體力學」管。飛行控制和外形是一回事,都屬於流體力學的範疇。

如果你指望用計算去對付流體力學,最終都會敗在老師傅的經驗下,正如你無論用什麼技術折出兩架紙飛機,都不可能扔出一模一樣的飛行軌跡。

本僧鬥膽放個妄言,在我看來,流體力學和中醫頗有幾分神似,因為流體力學的公式經常用到一個東西,叫「經驗係數」,這非常符合咱們的傳統習慣:我覺得這樣差不多了。

中國在這方面的造詣可謂登峰造極,而錢學森更是堪稱開掛級人物。當然,經驗係數也是靠實驗數據堆出來的,錢學森更不是掐指搖扇的算命先生。錢學森的貢獻並不只是空氣動力學,他的代表作是《工程控制論》,對中國整個工業化體系的建立意義非凡。

論貢獻和不可替代性,在建國後的中國科學家裡,錢學森算頂級中的頂級。另外,研究外形的錢學森的外形也是相當不錯喲!

因為流體力學有大量的經驗係數,所以需要積累大量經驗,這主要靠兩個手段,一是真刀真槍的飛行實驗,二是風洞實驗。

超高速的風洞實驗,持續時間是用毫秒算的,獲取的信息非常有限,沒法和實際飛行相比,而飛行實驗,燒的可不是油,而是錢。兩者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美帝儘管風洞不弱,但人家當年仗著錢多,就想一步到位,直接玩飛行試驗,沒想到這錢燒的比油還快,沒幾年就收斂了不少。飛行實驗獲得的都是寶貴實測數據,可畢竟數量太少,經驗不夠就湊不出經驗係數。

從漫天飛舞的消息看,美帝的玩法通常是裝上發動機猛踩油門,直接飈速度,有點像黑鳥的升級版,然後到處喊著1小時全球打擊。沒辦法,誰讓人家發動機牛逼呢!

錢學森彈道與打水漂

太空飆車,省油比速度重要,速度過了10馬赫就完全夠用了,再快都是浪費,但航程永遠不嫌多,要形成威懾力,少說也是幾千公裡起步。

如果像黑鳥那樣,單純靠衝壓發動機的蠻力,推著飛行器在大氣層邊緣狂飆數千公裡,來去自如,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摸著石頭過河,不如摸著美帝過河,黑鳥的路線是走不通了。省油還得找竅門,竅門主要在外形,外形依然靠經驗。

兔子因為當年窮,狠命發展風洞,一不小心把高速風洞玩到了獨步武林,風洞實驗還算省錢,所以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數據。於是,錢學森就開了一掛,說道,可以在大氣層邊緣走「助推-滑翔」彈道,也就是大夥熟知的「打水漂」。

原先一直以為這個比喻很形象,最近做了些功課,發現自己還是膚淺了。如果你知道了Sanger彈道,就會認為把錢學森彈道比喻成「衝浪」更合理,而「打水漂」這個比喻還是送給Sanger吧。

二戰時,小鬍子想炸美帝,於是德國人Sanger提出了一種前無古人的飛行器方案:飛行器重返大氣層後,利用小型發動機和氣動外形拐彎,再度飛出大氣層,如此往復,以增加射程。後來這一方案被美帝繳獲,然後被美國陸軍航空兵上校錢學森看到了。錢學森認為只要熱防護技術過關,飛行器完全可以在特定高度滑翔,根本不需要像Sanger彈道那麼折騰,於是就提出了錢學森彈道。

錢學森彈道簡單來說,就是把大氣層看成水面,飛行器像衝浪一樣在上面滑翔。對比彈道飛彈,好處有三:其一,避免彈道被敵方計算;其二,大幅度提高航程;其三,可利用氣動外形實施機動。

因為高速飛行器和茶葉蛋攀得上關係,保密級別你懂的,所以只能是據說。據說,美帝只會用蠻力飈速度,速度飈得比兔子快,而兔子已經可以開著衝壓發動機去大氣層邊緣浪了,還據說,可能已經給型號了。

2015年9月某次國產機試飛結束後,官方用了這麼一組描述:「該飛機剖面特殊、飛行方式獨特、飛行速度高度遠超史上所有試飛機型。」此事被認為是錢學森彈道已經應用的重要旁證。

從外媒捕風捉影的WU-14,到自家半遮半掩的東風26,還有大方示人的殲20運20,無不透露著兔子在氣動外形領域的深厚功底,這可能是兔子為數不多的能穩穩壓過美帝的主流技能了。

本僧雖常嘲笑阿三,調侃毛子,逗逗歐萌,但,從不看扁美帝。當年瑞典的鷹獅戰機採用和殲20一樣的鴨式布局,飛控和氣動布局沒過關,飛機直接拍地上,請美帝幫忙,美帝一出手就解決了問題。後來美帝覺得發動機才是王道,一直就沒把氣動當回事,如今就落了下風。若是兔子把錢學森彈道這條路趟出來了,美帝未必不能趕上來(當然,得是健健康康的美帝)。

經驗算科學嗎?

依慣例,文末要對基礎科學感慨一番。

物理學家已經能把氫原子的狀態用方程表示出來,稱為狀態方程,解出這個方程,就能得到氫原子的狀態。

1個氫原子的狀態方程,計算難度大約是課後習題的水平。

2個氫原子待一起相互影響,狀態方程就複雜多了,非學霸無以解之。

3個氫原子的狀態方程,值得成立個課題,研究如何精確解。

10個氫原子的狀態方程,誰能精確解出來,諾貝爾獎也是能指望的。

100個氫原子的狀態方程,任誰都得跪。

啥意思呢?哪怕只有100個氫原子組成的系統,人類也無法精確計算其狀態。要知道,氫原子只有一個質子,是最簡單的原子,如果再把氧原子也放進來,那連計算的念頭都不會有。

所以,作為半導體領域基石的能帶理論,更不可能算出矽磷硼原子之間的複雜關係,只是一個近似理論。而在空氣動力學領域,連原子狀態方程都沒必要寫了,直接靠實驗攢經驗。

還有,製備材料的分子動力學,救死扶傷的醫藥學,探究生命的生物學……

科學,有時候無奈得只能靠經驗。

相關焦點

  • 了解天外來客,流星和隕石是什麼?
    它們穿過一顆行星的大氣層時,就會變成流星。當它們被大氣摩擦到熾熱時,會留下一道明亮的痕跡。每年都會有幾次,地球穿過形成流星雨的碎片群。任何在這個過程中倖存並撞擊地面的碎片都被稱為隕石。流星是星際間的物質碎片,它們穿過地球的大氣層,在摩擦中被加熱至熾熱。這些物體被稱為流星體,因為它們在太空中飛馳,在划過天空的幾秒鐘內就變成了流星,並留下了發光的軌跡。
  • 太空落下寶貝在中國,一克天外流星到底多值錢?引無數人趨之若鶩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流星這個詞,在以前的時候,我們很多人都幻想過,如果自己能夠遇到一顆流星划過的話,那麼自己一定要抓住機會,許一個願望。而在前不久的時候,我相信大家都聽到過,青海地區真的發生了一次流星划過天際的事件。
  • 四軸飛行器原理
    一起走向智能工業革命時代,單片機DIY、基於c語言/彙編的編程。通過測量所在地的大氣壓值,與標準值比較,就可以獲得物體所在位置的高度。這就是氣壓高度計的基本測量原理。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結合溫度等對測量 結果進行修正。 2012-10-22: 四軸飛行器傳感器之總匯: 在上面的各個章節中,分別介紹了角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地磁傳感器和氣壓傳感器。
  • 美國想把地月軌道管起來 相關的飛行器正在研發
    「接下來的十年間,在月球附近出現的衛星和飛行器數量將呈指數級增長。」布勒強調說,「太空交通管理至關重要」。 太空飛行器管理局聲稱,需要對地球-月球之間的區域以及運行在月球軌道上的飛行器和太空碎片實施監管,防止它們發生碰撞事故。
  • 今天凌晨,「天外來客」墜落東北!瀋陽多人目擊!現場視頻曝光!
    今天凌晨00:16分左右一位「天外來客」造訪了東北!
  • 美國阿芙羅飛車,最早的碟形飛行器
    關於飛碟的傳說由來已久,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飛機發明之前,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科學家試圖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發展蝶形飛行器,以獲得一種高速度、高靈活性的飛行裝備,阿芙羅飛車就是人類早期研製的蝶形飛行器。不過阿芙羅飛車並非一開始就想要設計成碟形,它的原始出發點是設計製造一種垂直起降飛行器。
  • 目前人類最快的飛行器,飛往1光年外需要多久?來看看!
    目前人類最快的飛行器,飛往1光年外需要多久?來看看!光年是距離的單位,這意味著1光年等於光在一年中行進的距離。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300,000公裡,一光年就是為9.46萬億公裡。現在最快的人造飛行器是美國太空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遠程探測器旅行者一號於1977年發射,目前的飛行速度約為每秒17公裡,每年飛行大約3.6個天文單位。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宇宙中航行了40多年,離我們這個星球上已有140個天文單位,大約19個光時,或210億公裡。與一光年為9.46萬億公裡相比,這個距離是不值一提的,所以旅行者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飛到1光年之外?
  • 公開寬域飛行器,D18-1S與D18-2S亮相,中國秀高超音速技術實力
    當然在該展示的時候還是要拿出來曬一曬,中國官方在11月22日自信公開了D18-1S、D18-2S兩種寬域飛行器。據報導,這是中國官方非常罕見的公開高超音速飛行器,引發高度關注。 這裡先為大家介紹一下什麼叫做寬域,寬域,顧名思義就是寬速域,也就是說該飛行器的最低速度以及最高速度之間的速度範圍。
  • 特種飛行器-地效飛機
    地效飛機是一種藉助地面效應原理實現貼近水面或地面高速航行的飛行器,也稱地效翼船。地效飛機是飛機和船舶技術的結合,既具有與水上飛機形同的機身、機翼、尾翼、發動機等設計特徵,又在抗沉、抗浪、航行、信號、救生等方面與船舶相同要求。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規定,地效飛機劃歸高速船舶範疇,其民用適航性需通過船級社認證。
  • 美國大片首洩絕密飛行器?2小時打遍全球,號稱反制殲20的殺手鐧
    這裡面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壯志凌雲2》近期發布的第二部官方預告片中,除了依舊令人感到眼花繚亂的各種空戰鏡頭之外,一款美軍絕密飛行器的身影也隨之浮現。如圖所示,圖中這架全身純黑色塗裝,外形頗為科幻的飛行器剛剛離開跑道正準備拉起升空。
  • 人類史上最大的飛行器:「天帷巨獸」——齊柏林飛艇的起源
    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人類首次將戰場擴展到了此前從未有軍隊涉及過的「地方」——天空,在這一時期,飛行科技發展的十分迅速,出現了很多新技術和武器,而在當時所有飛行器中,有一種飛行器在戰爭初期表現的尤為出彩,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帷巨獸」——齊柏林飛艇!
  • 坐飛行列車從武漢1小時到新疆、乘空天飛行器往返太空!這個論壇上...
    會議現場圖太空往返航班化乘坐空天飛行器,能體驗舒適的太空往返旅遊,未來也不再是夢。「五雲一車」工程中,騰雲工程對應空天飛行器,實現可重複使用空天往返飛行。「騰雲工程目前已完成我國首次組合動力模態轉化飛行試驗,實現了空天飛行動力技術重大突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符志民介紹,未來將致力於提供環保、高效、便捷、安全的天地往返運輸服務,實現航班化運營,推動人類實現自由進出空間的航天夢。
  • 未來的5種個人飛行器
    但是,在努力製造個人飛行器的道路上,這些團隊已經實現了裡程碑式的、令人鼓舞的成績——已經推出設計作品的全尺寸或縮小版樣機,可以起飛並進行有限機動。本次競賽的獎金為200萬美元。上述團隊令評委相信,他們正在打造的作品能夠實現本次競賽的宏偉目標——開發緊湊的單人飛行器,能夠垂直起降,航程20英裡,50英尺外聽到的聲音低於87分貝(幾乎柴油卡車或貨運列車駛過時的聲音一樣大小)。GoFly是Gwen Lighter構思的活動。Lighter是一名律師,曾在哈佛大學學習。同時,她介紹說自己曾多次創業。
  • 迷你世界:水陸空三棲飛行器,大神5步建造完畢,時速達到800碼!
    車輪的安裝,保證地面行走然後就可以開始在機械車間的建造區域內製造飛行器了,首先建造飛行器的輪子,在箭頭指示的前面安裝轉向車輪,後面安裝2個動力車輪。車輪安裝完畢後,下面就可以建造飛行器的骨架和駕駛艙了,這時就要用到剛上線不久的全新飛行機械載具機翼了,使用機翼將前後的輪子連接在一起,然後在前面安裝一個駕駛座椅,後面放上動力馬達,最後使用透明玻璃製作出飛行器的擋風玻璃就可以了。
  • 完美世界手遊飛行器隱藏任務位置大全 飛行器隱藏任務在哪裡
    完美世界飛行器隱藏任務在哪裡呢?飛行器隱藏任務就是收集飛行器碎片,集齊飛行器碎片就可以使用飛行器了,那麼遊戲內的飛行器隱藏任務都在哪裡呢?
  • 熊出沒:洞洞么的飛行器流行了,超級飛俠7裡也有一樣的飛行器
    而今天小編來說說洞洞么的飛行器是多麼的受歡迎。在探險日記2裡,被換掉的大馬猴和二狗之後,王老闆重新僱傭一位天才級的人物,就是天才威,而天才威也帶來了他的搭檔,也就是他的寵物洞洞么,為來了讓洞洞么幫助他抓動物,才幫這隻土撥鼠發明了飛行器,時這矮小的土撥鼠能方便來去自如。在洞洞么地已出現,它的後背就背起來小型的飛行器,可以收縮,變成背包。
  • 【行業資訊】航天飛行器熱防護系統低密度燒蝕防熱材料研究進展
    航天飛行器再入/進入大氣層時產生嚴重的氣動加熱,熱防護系統是確保飛行器內部電子元器件和載人空間正常工作所必須依賴的關鍵子系統之一,而防熱材料是熱防護系統中至關重要的部分。
  • 熊出沒:懷疑超級飛俠7裡的小風飛行器,竊取了洞洞么的飛行器
    其實這都要感謝他的主人幫它發明了飛行器,也就是背在洞洞么後面的東西,像不像翅膀一樣的東西,這東西卻給洞洞么帶來了方便,可以飛來飛去,速度也挺快的。而小編在超級飛俠7裡也看到同樣的飛行器,也是一位新的人物小風身上背的飛行器,從感官上是很相似的飛行器,這是不是竊取了熊出沒的呢。
  • 《飛行器的執行周期》:我和郭頂的孤獨殊途同歸
    孤獨是我看得見漫天的飛行器穿越流連忘返,卻沒有一個可以為我停留的有效地址,孤獨是我常常記起你的樣子,卻找不到你。孤獨是我抱著趕赴刑場的心,終於乘上這離開我所棲息的無人之地的飛行器,等不到天亮,一路疾駛開往天光,想要與你的靈魂碰面,卻在落地之前,透過清澈的天,只看到昏天黑地的暗,透過清澈的眼,只看見記憶模糊的臉,透過自己的臉,只看見物是人非的眼。
  • RACER初長成:歐洲下一代高速複合式直升機布局露崢嶸
    」計劃的大框架下面,「未來遠程突擊飛行器/FLRAA」、「未來攻擊偵察飛行器/FARA」等子項目吸引了波音、貝爾、西科斯基等一系列直升機巨頭和諸多新晉航空公司的參與,誕生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構型高速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