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總面積佔到了地球表面積的約71%,平均水深3700米。海水在地球上所有水資源中的比例達到了97%,然而我們對於海洋的了解卻只有5%。可以說,我們對海洋的探索和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程度其實是差不多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神奇的海洋世界。
1-3m
這是一般人正常遊泳的深度。泳池的深水區一般不超過2.5m。
20-30m
這是大部分珊瑚礁以及水生植物生長的深度。如果海水清澈,陽光充足,40米左右的深度也可以發現這類植物。
70m
這個深度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鯨鯊體型龐大,身長可達20米。
無裝備潛水到這裡,人就可能開始產生幻覺,發生危險。
100m
2010年4月,法國自由深潛運動員吉翁·奈瑞,創造了113米的無裝備潛水世界紀錄,打破了生理學家預測的100米為人類潛水極限深度。
有一種章魚,叫做北太平洋巨型章魚,一般生活在60到70米的深度,但也有報告稱它們同樣可以適應百米深海的環境。這種章魚成年期平均體重約15公斤,臂展可達4.3米。
200m
200米是國際上對於深海的定義。陽光一般無法到達這個深度,光合作用也就無法實現,所以在這裡是看不到綠色植物的。
2007年6月14日,奧地利人赫伯特·尼特奇,綽號「飛魚」,只用一口氣屏氣下潛到了214米的深度,創下了一個難以置信的記錄。2012年夏天,他嘗試挑戰244米,但在返回水面的過程中突然失去了知覺。好在有事先做好準備的救援小隊,他最終安全返回地面。
500m
500米是地球上已知體型最大的哺乳類動物——藍鯨的下潛深度。藍鯨身長可達33米,體重180噸。藍鯨的心臟可以達到一輛汽車的大小,舌頭可以站滿50個人。幼年藍鯨生長速度驚人,24小時就可以增加90公斤的體重。藍鯨也是世界上聲音最大的動物,它們在與同伴聯絡時,發出的聲音可以高達180分貝,比噴氣式飛機起飛時跑道上的聲音還要大。
1000m
這裡生活著一種最大的頭足類軟體動物——大王烏賊。大王烏賊身長可達20米,體重約1噸。幾百年前流傳的關於海怪的故事,很有可能就是大王烏賊。
1300m
歐氏尖吻鮫,也成歐氏尖吻鯊、哥布林鯊,最早於日本發現,但由於太過罕見,科學家對其了解十分有限。這種鯊魚在捕食時,口齒可以伸出口腔,看起來非常的嚇人。
1700m
這裡生活著一種非常兇惡的捕食者——深海龍魚,也叫黑巨口魚。和鮟鱇魚類似,它在下頜的地方長著一個發光器用以誘惑獵物。
2500m
這是抹香鯨的下潛深度。抹香鯨體長可達18米,體重50噸,是體型最大的齒鯨。前面提到的大王烏賊,就是抹香鯨偏好的一種食物。抹香鯨腸道內的分泌物乾燥後,會形成一種固態蠟裝的可燃物質,被稱為「龍涎香」。龍涎香自古以來就被作為一種非常高級的香料,可稱之為極品。
3700m
鐵達尼號,1912年建造完畢,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同年4月14日晚上十一點四十分左右,鐵達尼號與一座冰山相撞。15日凌晨兩點,其船體斷裂,沉入大西洋3700米左右的位置。船上2224名船員及乘客,僅有700多人生還。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以此為背景執導的同名電影在美國上映。他曾潛入海底12次,拍攝鐵達尼號沉船畫面以求靈感。
6500m
海洋中深度超過6500米的海域被稱為深淵,只佔到海洋總面積的1.2%。2010年,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下潛到了7000米的深度,創下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8178m
2017年8月,日本的一個科學探測小組在8178米的深海發現了一種通體潔白的魚——深海獅子魚,刷新了拍攝深海魚的深度記錄,也是人類已知的最深海洋魚類。
10641m
2011年7月,在加州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科學家們通力合作下,在這個深度發現了一種名「Xenophyophores(巨型阿米巴蟲)」的單細胞生物。雖然是單細胞生物,但其直逕往往超過十釐米,也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單細胞生物。
11034m
這是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被稱為挑戰者深淵,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這裡的壓力約是海平面的1100倍。1960年1月25日,比卡德和沃爾什曾用深潛器下潛到了1萬米,但當他們準備繼續下潛的時候,深潛器的玻璃突然出現了裂紋,於是立即返航。
1995年,日本的海溝號遙控水下航行器抵達了挑戰者深淵,發現了一些海參,蠕蟲和蝦類。
2012年,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駕駛單人潛艇深海挑戰者號來到了挑戰者深淵,逗留了約3個小時,是自1960年以來第一個潛入挑戰者深淵的人,只在海底發現少量的蝦。
2019年,海底探險家維克多·維斯科沃多次在11000米的深度進行探索,但令人沮喪的是,他在海底發現了許多塑膠袋和糖果包裝。
目前登陸月球的人比潛入馬裡亞納海溝的人還要多,深海勘探依然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但對於海洋的探索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人類起源、地質歷史,也有可能發掘更多可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