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將在線教學推上了歷史風口。面對國家已經定下的信息化2.0和「三個課堂」普及化的發展目標,行業又應該如何改變呢?後疫情時代,企業又該如何抓住新機遇?致力於建設一流教育現代化服務新央企的國新文化,其旗下核心企業廣州市奧威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威亞)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創新發展和生動實踐給我們帶來新的視角和啟發。
教育信息化之路在疫情中出現拐點
教育信息化從早期的多媒體到過去10年的互動教室,主要以學校為單位開展教育信息化設備採購和教學組織應用。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這種模式提出了考驗。疫情期間,師生、家校之間的物理隔離凸顯了區域教學資源無法共享、教育管理服務平臺無法互聯互通等問題。普及教育信息化應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現實需求,成為教育部出臺加強「三個課堂」應用指導意見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
疫情期間,教育部部署全國教育系統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為一直以來默默無聞的教育信息化企業從幕後走向臺前提供了機會,尤其是國內一批產品和服務體系完備、響應市場十分迅速的企業又一次迎來「風口」。因為這些企業有技術、有資源、有創新力,自發自覺地將學校、課堂、老師、資源和家庭連接在一起。「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企業歷史性地走上了教育信息化的主角位置。
全社會教育資源從分散走向「全連接」
「在線教學」成為疫情期間上億網民關注和討論的話題。不斷升級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需求將教育主管部門、數千萬師生和學生家長,以及以教育為主業的信息技術公司聯繫得更加緊密。
疫情期間,國新文化發現許多區域,如山東省青州市、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教育系統為開展「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交上了很好的答卷,這離不開當地教育局的前瞻性建設,也缺不了企業提供的信息技術平臺及應用模式這一關鍵支撐。參與到這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企業主要是兩類:一類是成熟的智慧教學服務商,另一類是跨界而來的以音視頻交互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企業。
奧威亞是前者的典型代表。奧威亞曾是教育錄播行業的龍頭企業,佔據細分領域30%的市場份額,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產品。2017年底,奧威亞經資產重組成為中央企業控股企業後,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在將研發重點投向視頻資源錄播雲與應用雲關鍵技術、著力打造「雲+端」技術優勢的基礎上,奧威亞敏銳捕捉到教學實踐中的難點痛點,2019年在行業內率先提出「全連接」概念,攜手生態合作夥伴不斷打磨、打造「全連接」解決方案。
「全連接」從概念到模式——聚沙成塔的改變力
談到在應對疫情中奧威亞「全連接」模式的表現時,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杜炫傑認為這是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迎接的「質變」。他分析到,「學校或者個別教室即便搭建了信息化系統性應用,也僅僅是幾個學校之間的連接,這些投入在疫情之下都沒有辦法立即投入到遠程在線教學上。」
「全連接」概念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是一個效率加速器」。對於很多地方教育決策者,投入新的資金資源是最頭疼的問題。奧威亞「全連接」模式不需要「報廢」既有系統和設備,而是將各學校的教學空間有機連接起來,把空間所產生的區域優質教育資源放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供師生按需使用。
從底層的各種設備,到中間教學、教研、網課、自學等多種教學場景,再到頂層包括教育管理、教師生產、學生和家長等多種角色的連接,打造教學數據、智慧分析、教學視頻、實時在線與後期資源利用等互聯互通,學校、社會和家庭智能設備自由交互的「網絡學習空間」。
打破學校資源、家庭資源兩者之間的「鴻溝」,這是疫情期間在線教學能否流暢高效開展的問題。奧威亞的「全連接」通過利用企業服務輸出模式、社會性大平臺的雲技術,突破了這種傳統教育場景的「割裂」,真正實現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杜炫傑說,「這是未來教育信息產業發展的重大方向和革命,專業學校教育,不可能忽視不斷增長的社會智能信息化資源和不斷增長的家庭智慧設備資源」。
「全連接」,你是誰?為了誰?
究竟什麼是「全連接」?
「全連接」的核心內涵是覆蓋教育教學全過程場景,歸納為教學、教研、德育、黨建、家庭、師範院校共六大類應用場景;本質是場景連接、資源連接、時空連接的複合體,是真正理解到了信息化自身存在著的「普惠與扁平」化本質;基本理念是「開放合作」。奧威亞意在成為整合多方合作資源的平臺,打造「全連接」智慧教學生態圈。這種生態式場景結構,是開放的、互聯的、融合的、多媒介的、多終端的,打破了傳統模式中「供給端局限在有限應用格局下、應用端局限在教室等特定場景下、商業模式局限在單維度採購招標結構下」的創新與價值局限,實現了應用延伸、體驗拓展和價值成倍升級;獨特價值是實現「六易」,即教育教學場景的易直播、易互動、易學習、易教研、易運維、易德育,目的是讓更多師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疫情期間,依靠我國領先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在線教學成為學校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前唯一的有效手段。奧威亞運用「全連接」模式已連續3個月向全國340多個區縣教育系統免費提供雲直播技術支持服務,將「全連接」模式應用於需求高並發的教學場景,積極響應教育部門提出的切實把疫情對農村和貧困地區考生複習備考影響降到最低的工作意見,已為50000多場教學直播提供支持,惠及師生千餘萬人。
理念和價值指導著企業的技術和應用創新。杜炫傑指出,奧威亞的「全連接」模式在疫情下的應用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就在於,它突破了傳統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端資源瓶頸」——這是平臺化和數據中心化產品應用設計的好處。
教育信息化2.0,從疫情中再起飛
杜炫傑認為,目前是教育信息化「增量改革」的關鍵時期。「行業過去幾年最熱的概念叫作『教育均衡』。那麼如何實現教育均衡呢?顯然不能是簡單的重分蛋糕——必須用增量方法解決均衡問題。而信息技術就是一個『存量』放大器,能夠最快速地做出供給側增量。」但是,有了信息技術下視頻教學、遠程教學的「數據生產」,教育均衡發展還不算完成,還需要將這些數據「用起來」。
「誰能幫助這些增量數據用起來?答案只能是調動更多的社會化資源。而調動社會化資源的行為主體一定是企業,行為方式一定是市場化的。」疫情期間,奧威亞幫助各地教育機構展開在線教學的案例,充分說明企業和市場力量的強大。「此前是摸索,今後是康莊大道!」杜炫傑說道。
奧威亞「全連接」模式,秉承央企擔當和教育信息化國家隊的重任,專注15年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正在將「懂教育」與「懂信息化」深刻地結合起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從行政主導到市場和企業主導,這是2.0時代的應有之意。
新冠肺炎疫情讓教育信息化的產業進化過程大大加速,同時也減少了各區域教育系統走彎路的可能,可以說這是「全連接」實踐帶來的最重要的社會價值。
【責任編輯:趙藝涵】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