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
這是《小飛象》上映的第五天了,身邊還是有很多朋友會談起這部片子。
對它滿心期待許久的人應該還挺多的,理由也很簡單。
原版經典動畫+蒂姆.伯頓+他的新晉御用女主伊娃格林。
很難有人能抵抗這種魔幻氣息的組合。
我在21歲生日趴的前夕看了這部片子,我看到一點馬戲之王的演出,一些Marry Poppins Returns的橋段。
但很難過,關於童年的我想重溫的,全沒得到。
《小飛象》
我們這一代應該很少有人沒看過動畫版的《小飛象》。.
1941年「誕生」的小飛象算得上是迪士尼早期一個比較傷感的故事。
一個耳朵巨大,看起來像異類的小象Dumbo,因為長相怪異而被霸凌,他的媽媽也因為保護他而被隔離。在困境中的Dumbo受到「精神導師」老鼠Timothy的鼓勵和其他動物夥伴的幫助,發現自己的大耳朵是沒有羽毛的翅膀。於是表演大象飛翔,繼而成為動物明星的故事。
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尚沒有「抵制一切動物表演」的政治正確,所以Dumbo的故事傳遞的是一種缺陷也許是另一種恩賜。
而這一次當蒂姆.伯頓交出他對老東家迪士尼經典動畫小飛象的翻拍答卷。
雖然上映首周就衝頂北美票房冠軍,但是imdb評分6.8,爛番茄50%的口碑實在差強人意。
豆瓣分數也中規中矩,從開畫的7.0一路下滑,落在了6.8的尷尬區間。
外媒影評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 「forgettable」 ,換到豆瓣上,這個詞是「無趣」。
一
當然,《小飛象》絕不是一部爛片,甚至對於迪士尼的老影迷和波頓的粉絲來說,它依舊是一部非常值得去影院刷上一遭的視覺小片。
它依舊有很多能讓我們覺得欣慰的東西。
比如對一些動畫場景的真實還原和經典鏡頭的致敬。
CGI製作出的Dumbo,從一開場就俘獲了觀眾的心,比起技術條件有限的原版動畫,更加無辜可愛,更加真實化的形象也貼合人類故事為主的現實畫風。
Casey Junior小火車也在真人版的開頭呼嘯而過,列車長哼著火車開動時的經典兒歌
原版中喝醉的Dumbo吹出的粉紅色泡泡,在他眼裡變幻成大象的形狀,正對應著英文諺語中「Pink Elephant in the room」。形容十分荒謬無釐頭的事情。
這也成了全片最具有幻想色彩的經典一幕,讓你永遠也無法忘記腦海中的」粉色大象」。
蒂姆波頓版的小飛象中,這幕成為了一場馬戲團的表演,雖然從緣由上消減了夢幻性,但是畫面無論從色彩還是CG製作上都充滿了詭譎冶豔的波頓式美學,是對原片的一次絕佳致敬。
二
既然依舊保有精巧構思的視覺體系以及強烈撞擊眼球波頓美學,那他這次口碑不如預期問題出在哪?
首先是文本上的問題。
故事被徹底換成了人類視角。
主角是參加了一戰的馬戲團演員男主Holt,失去一條手臂,妻子也在疫病中去世,他帶著兩個孩子重返馬戲團生活,並認識了被迫與媽媽分離的Dumbo。
因為視角的變化,所有動物都不會說話了。
Dumbo沒有語言了,Timothy變成了孩子手中籠子裡的只會可愛的小白老鼠,也沒有西方傳說中送子的鸛先生銜著Dumbo出場的經典一幕了。
在動物朋友全部下線由正義小朋友們填充的開場後,開始了不能更俗套的主線劇情。
一個負責但是不善經營的馬戲團長想要拿Dumbo賺錢,推進到另一個事業成功但是邪惡的馬戲團長想要拿Dumbo賺錢。最後正面人物靠破壞反面角色的生產材料,讓誰也賺不到錢。結束。
新版的故事說到底就是在動物的掙扎外添加了更多人類的痛苦和欲望的黑暗。在原版一個小時的劇情外添加了一個小時沒有任何小朋友在乎,也沒任何大人覺得不老套的劇情。
人類視角徹底弱化了原版的童話性,同時又放大了成人故事的俗套性。
三
另一方面,蒂姆的敘事風格和《小飛象》產生了嚴重的排異。
我並不同意很多人說的,這是蒂姆.伯頓江郎才盡,走下神壇又一次應驗,問題只是在於蒂姆.波頓依舊太過於執著,堅持想在童話裡講他最喜歡的邊緣人故事。
即使手頭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可他依舊能想到辦法改變它的風格屬性。
他從來不去考量什麼是一個好的童話故事的標準,於是他創作出了弔詭的愛麗絲仙境,難以超越的紅白皇后,查理的巧克力工廠。
但這個套路並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新版小飛象就因為這種「風格修正」變的異常奇怪。
小飛象被弱化成了一個媒介,一個載體。
只是借著小飛象去繼續表現人類的醜態。
對於成年觀眾來說,他們只能坐在一群小孩子中,看著臉譜化的壞人,神秘到過頭的伊娃格林,和熒幕上為了金錢糾纏成一團的人類,去繼續感受自己所處的成人世界的惡意。
像是已經對人性的黑暗面看了太多的大人們對未來的一場大劇透,他們把未來會發生的糟糕事,和小孩子們會長成的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像夾帶私貨一樣摻雜在童話裡,等著小朋友吃到他們藏在玻璃糖球裡的一塊黃蓮。
而對於小朋友來說,這又是一種無法理解的苦楚。
只有大人才能敏銳的探測到大人在甜美故事中的埋伏。並且因為這種現實的無奈發生在小貓小狗小朋友這種純真形象上而加倍放大其中的悲劇性。
我不知道大人們是懷著給即將被真實人生推搡打磨的小朋友先上一課的體貼,還是真的無法回歸純粹童心,下意識地把那些無力感,苦痛糅雜在童真裡。
明明他們不需要提早明白人生的宿命就是要不斷地與幸福失之交臂。
那太奇怪了,童話是否真的應該背負這一些呢?
最後
看完小飛象,如上,我好像是失望的。
可寫完這篇文觀感好像又變的奇怪起來了,我越發喜愛原版的那個純真至極的故事了。
Dumbo對我來說,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看DVD的回憶,是知道小朋友不止是從垃圾桶裡撿出來,還有可能是䴉排成人字送來我媽媽手裡的,
一句「她是上帝賜給你的禮物」,讓我知道原來我也很珍貴。
在所有學齡前小朋友都會玩智慧型手機的今天,在大家不再吃糖精和色素超標的零食,假甜這種不高級但讓人快樂的味道消失的今天,我又怎麼能怪Dumbo不會說話了呢?
至少它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在徹底進入成年人行列的這一晚,和童年再揮別了一次。
音樂/main title-迪士尼原聲
配圖/《小飛象》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
「各有態度」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