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老牛愛吃嫩草,傳奇的一生

2021-02-26 藝族聊字畫

張大千的一生,

是很熱鬧的一生,

最起碼的,

想睡的女人,都睡了,

愛得轟動;

想吃的美味,都吃過,

吃得盡興;

他說畫畫是他的副業,

主業是廚師,

但他的畫登堂入室,

風靡全球。

無論在哪方面,

他都活得很極致,

不將就不湊合。

即使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他的一生,依然是熱氣騰騰的。


2016年,香港,

張大千的《桃源圖》拍出了2.7億港幣的天價,

轟動一時,

堪稱中國最貴的畫家。

30多年前,1979年,

張大千80高齡,

此時的他,鬚髮皆白,

一架破眼鏡也沒了用處,

因為前幾年右眼因毛細血管破裂堵塞眼球

導致視力下降,

這幾乎終結了他書畫生涯,

此後,他再難提筆作畫。

但令人驚訝的是,

這位老先生竟然獨創了潑墨藝術,

即在一張宣紙上,

僅用墨水潑灑,

營造層次感,

而作出山水之畫,

這是張大千藝術生涯最大之蛻變。

80歲那年,

他接受了好友黃天才的請求,

作一幅長10.8米,寬1.8米的巨幅山水畫。

本來張大千是拒絕的,

無論從體力身體各方面,

他都不適宜再作畫了。

但他就是不服老,

畫家不畫畫,和死了有什麼區別?

他答應下來,

夜以繼日,嘔心瀝血,

用一年多的時間搜集資料,

作腹稿預備處理,

1981年7月正式動筆,

這幅巨著,

以實筆為主,潑墨為輔,

氣勢磅礴,虛實相間,

墨綠相映,堪稱曠世奇作,

名作「廬山圖」,

是張大千畫藝上的巔峰之作。

也正是這幅「廬山圖」耗盡了張大千最後的生命,

作畫期間多次心臟病發作送往醫院急救,

稍微恢復便又重新被抬上畫案,

醫生家人,都勸不住。

直到1983年3月11日

畫成落筆,最後一刻,

才駕鶴西去。

每每看到這段史料,

我都會感慨,

得多麼極致的一個人啊,

才會在80歲高齡,

不好好打太極養生,非要畫畫,

在自己已經登峰造極的畫藝上,

再來一次極致的驚豔。

張大千,人如其名,

大千世界,浩浩蕩蕩。

他就是用他的極致,

在這大千世界裡,

活得熱熱鬧鬧。

張大千

醉翁亭記

登峰造極的畫藝:

五百年來一大千

張大千的畫藝有多厲害?

齊白石是這麼評價的:
「五百年來一大千。」

齊白石大家都知道,

那是我國書畫界一等一的泰鬥,

這話,還是他不好意思誇得過分,

要實際說,

張大千是千年來難得一個的書畫天才,

不僅天賦高,而且勤奮。

張大千和民國當時著名畫家黃賓虹有交往,

黃賓虹最喜歡清代畫家石濤的畫,

是當時收藏石濤畫最多的人,

也是鑑賞石濤畫作的頂級權威。

張大千也喜歡石濤,

但他手上沒有精品,

於是就向黃賓虹借,

黃賓虹一聽臉就耷拉下來:

「你開什麼玩笑啊,

這幅畫怎麼能借?

不借不借。」

張大千吃了閉門羹,

於是心生一妙計,

黃賓虹不是喜歡石濤的手卷嗎?

那我何不臨摹一幅石濤的手卷,

騙騙這廝。

然後張大千就臨摹了一幅石濤的手卷,

畫完了,放在他老師曾農髯那裡。

碰上有一天,

黃賓虹去看曾農髯,

見其書桌頭放著一幅石濤的手卷,

以為是真跡,一下子就痴迷住了,

愛不釋手,要買。

曾農髯說:「這是我學生張大千的啊,

你要買,找他吧。」

黃賓虹屁顛屁顛兒過來找張大千了。

張大千心想,

這人和我老師是朋友,

用假畫騙他的錢於心不忍,

也不屑為,還是換他的畫吧。

於是說:「我豈敢要先生的錢,

我拿這幅畫換我上次要借的那幅石濤畫吧!」

黃賓虹非常爽快地答應了,

並且立即把那幅畫拿了出來。

就這樣,張大千用自己畫的一幅假畫,

換了黃賓虹的真畫。

而黃賓虹,一個頂級權威鑑畫專家,

居然都沒看出來。

張大千在畫畫

秋江野鶩圖

還有一次。

北方有個著名的畫家和收藏家,

叫陳半丁。

這哥們也特別喜歡石濤的畫,

有一次,他搜求到一冊石濤畫頁,

特別興奮,視為精品,

天天揣懷裡,

當傳家寶似的寵著。

為了炫耀自己得到了這幅石濤的冊子,

他特地設下宴席,

請當時京城裡有名望的藝術家和古玩家都來,

說是來喝酒賞畫的,

實際上也就是來顯擺的,

好比你買了輛卡宴,

不組織一幫親朋好友來家裡看看,

自己可勁嘚瑟,

都覺得對不起這卡宴。

估計嘚瑟過度,場面有點失控,

張大千走過去對陳半丁說:

「你的畫冊在哪兒啊,

拿出來看看唄。」

陳半丁興奮地拿出石濤的畫冊。

張大千瞥了一眼,

「卟哧」笑出來。

陳半丁問他:「你笑什麼啊?」

張大千說:「原來是這個冊子呀,

我早知道了。」

陳半丁不信,

張大千立即說出第一頁畫的什麼,

第二頁畫的什麼,

第三頁畫的……題的什麼款,

鈐的什麼印。

陳半丁一邊翻看一邊對照,

越看越驚奇,與張大千所說毫無二致。

陳半丁問:「這畫冊你收藏過嗎?」

張大千得意地說:

「這是我畫的。」

陳半丁目瞪口呆:
「你開什麼玩笑!

這是我拼了老命才搞到的石濤畫冊,

怎麼會是你畫的?」

張大千拿起筆,

當場仿畫了一幅石濤的畫,

全場人都目瞪口呆。

湖光山色

這兩個故事都是張大千造假,

造假是很容易的,

但造假的程度如此逼真,

以至於連黃賓虹陳半丁這種人都看不出來,

那就是天縱奇才。

因為古畫造假,

不單單是技術臨摹的問題,

要想不被黃賓虹這種人看出來,

還得有原畫者的氣韻和格調,

這非幾十年如一日的積累功底而不能成。

畫家葉淺予說:

「張大千是所有中國畫家中最勤奮的,

把所有古人的畫都臨過不止十遍。」

書畫鑑賞家、史論家傅申評價張大千:

「他是身上拔一根毫毛,

要變石濤就變石濤,

要變八大就變八大,

要變唐伯虎就變唐伯虎。」

這就好比是你學了截然不同的幾門絕世武功,

不在山洞裡苦練個幾十年,

斷然無法運用自如。

這就是張大千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他是真正藝術天賦的畫家,

而他也沒有辜負這份天賦。

無論哪個時代,

有天賦有機遇的人都很多,

但能不辜負天賦,不辜負機遇的人,

只有那麼幾個。

所以,幾百年來,

也就一個張大千。

雪江歸櫂圖

張大千在藝術領域的巔峰,

應該就是臨摹敦煌壁畫。

1940年10月,

張大千帶著他的三老婆楊宛君,

還有兒子心智來到敦煌。

敦煌有什麼?
敦煌有莫高窟,

是這個世界最一流的壁畫,

可惜千百年來,

一直隱藏在大漠深處的石窟中,

少有世人可見。

張大千此行,

就是要一筆一筆地將敦煌莫高窟裡的畫,

全部都臨摹下來。

這個項目的難度可想而知,

敦煌地處沙漠,

取水相當不方便,

石窟內光線陰暗,

長年潮溼陰寒,

想要臨摹畫畫非常困難,

尤其是石窟內天花板上的畫,

要撐起一個架子,

人躺在上面畫。

到了冬天,滴水成冰,

石窟內很冷,

但畫畫的手不能戴手套,

只能放在外面凍。

「白天八九點鐘,

敦煌的太陽射進洞裡,

一到午後,

太陽往南走光線就暗了」,

張大千要一手秉燭或提燈,

一手拿筆,

往往需反覆觀看多次才能畫上一筆。

於是,本來規劃幾個月就完成的事,

耗費了張大千整整3年。

1943年10月,

張大千用20餘頭駱駝載著臨摹的276幅壁畫,回到四川,

並完成了20萬字的學術著作《敦煌石室記》。

陳寅恪盛讚張大千:

「其為敦煌學領域中不朽之盛事,

更無論矣。」

甚至可以這麼說,

正是張大千,

使得敦煌石窟中的壁畫,

成為一項世界性藝術,

他的努力,

讓這些沉睡著的壁畫,

開始富有永恆的生命力,

五百年來一大千,

盛讚著實不虛。

張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

觀瀑圖

渣得透頂的情種:

再老也要談戀愛

很多人不知道,

張大千在是畫家之前,

就是個情種;

張大千在會畫女人之前,

就睡過很多女人。

這點和齊白石很像,

齊白石一生和很多女人糾纏不清,

末了末了,

84歲高齡住個院,

還泡到了協和醫院的護士長。

張大千比齊白石悠著點,

但也踩遍無數女人的裙角。

張大千的第一個女人,

是她表姐,叫謝舜華,

長得漂亮,性格溫婉,

從小和張大千長大,

像個大姐姐似的照顧張大千,

有什麼東西呢,

就先想著張大千:
「這裡有好吃的,

來,給你吃。」

張大千闖禍了,

謝舜華通常能幫他搞定。

這讓張大千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母性的溫暖。

謝舜華幾乎能滿足他對於女人的一切幻想,

而他也能在那個女人身上感受到安心。

這個世界風吹雨打,波雲譎詭,

所以你得有矛有盾,有野心,

但一定有一個人能讓你放下所有戒備和盔甲,

就那麼靜靜的像貓一樣溫順地呆在她身邊。

對張大千來說,謝舜華就是這樣一個人。

張大千和池春紅

白雲隱居

18歲那年,張大千要去日本學習染織,

謝舜華去送,哭得梨花帶雨,

從懷裡拿出4個雞蛋,

躲在村子後的林子裡,

等著張大千。

臨走的時候,謝舜華把雞蛋拿出來,

往張大千手裡一塞,

哭著說:「我等你,早點回來。」

張大千剎那熱淚橫流,

狠狠地說:「等著我,

等我一回來,就娶你。」

謝舜華拿這句話當成了永世承諾。

但他們倆,誰都沒有想到,

承諾竟然變成了訣別。

謝舜華打小身體就不怎麼好,

張大千走後,

更是對他日思夜想,

久念成疾,得了血癆,去世了。

遠在日本的張大千驚聞噩耗,

課都沒上完,也不顧國內軍閥混戰,

匆匆忙忙買票趕回來。

謝舜華已經落墳,張大千心如死灰,

想來想去,找了個寺廟出家了。

給自己定法號「大千」。

自此青燈古佛伴,

面思如來面思卿。

漁村夕照

但張大千估計自己都沒想到會這麼快被打臉。

出家三個月之後,

張大千他哥跑來找他,

讓他還俗,

「你一個年紀輕輕的大好青年,

連女人都沒摸過,

好意思出家嗎?」

張大千不願,

非要呆在寺廟裡。

他哥好說歹說,沒說動。

最後說:「回去吧,

咱爸又為你找了一門親事。」

張大千聽畢心一動,

哦,原來是回去結婚啊,

又找了一個女人。

張大千動搖了:

「要不回去看看?」

於是從禪定寺還俗,

老老實實回四川去了。

這是張大千人生中第二個女人,

叫曹正容,典型的傳統大家閨秀。

張大千對她沒有絲毫感情,

尤其排斥這種父母指定婚姻,

所以他和曹正容的日子,

也就是湊合著過。

就這麼湊合著過了2年,

曹整容依然生不出孩子,

這在那個時代的家庭裡,

可是個大事兒。

於是張大千他爸又尋思著給她再找一個,

張大千一聽,太好了。

於是,老張生命裡的第三個女人登場,

名叫黃凝素,

性格潑辣,豪氣奔放,

和你今天站在重慶解放路看到的川妹子一樣,

穿超短裙,透視襯衫,

漏肚劑眼兒,帶著墨鏡,

白白的臉蛋,

翹翹的屁股,

壯壯的大腿。

張大千很是喜歡。

曾經的喪愛之痛,

以及要入寺為僧的壯志,

已經忘得一乾二淨啦。

張大千與黃凝素

李檢法定林蕭散圖

自此之後,張大千的桃花運,

就跟坐上了高鐵似的。

1920年,在上海認識李秋君,上;

1927年,在朝鮮認識池春紅,上;

1934年,在北平認識16歲的懷玉,上;

同年,又在北平認識楊婉君,上;

1947年,認識徐雯波,上。

張大千曾說:「凡美人者,

一等肥、白、高;

二等麻、妖、騷;

三等潑、辣、刁。」

張大千喜歡的女人,

差不多都有點微胖,

很有肉感,流淌著狂野的原始欲望。

張大千還逢人就說說:

「人生啊,再老也要去談戀愛。」

所以,五六十歲的時候他去日本,

還喜歡上了日本姑娘山田小姐,

墜入愛河不能自拔。

這是一個就算荷爾蒙停止分泌,

身邊也要嗅到女人味的男人。

渣不渣?渣,真渣。

渣得坦坦蕩蕩,

渣得世人皆知。

但我們似乎無法用普通倫評價他。

作家須一瓜說:

「藝術家骨子裡都是野生動物。」

原始的人性慾望永遠不會被文明的條框限制住,

但也正是如此,

他們永遠活得比常人更加熱血沸騰,

那股躁動著的欲望,

像巨大的渦輪推力,

推動著他們在各自的藝術領域登峰造極,

也推動著這些人擺到在一個又一個女人的裙擺下。

張大千和徐雯波

金璧雙輝—巫峽清秋

骨灰級的吃貨:

吃,是人生的最高藝術

張大千還是真正骨灰級別的吃貨。

2001年,一本食譜在臺北舉行義賣,

起標價新臺幣160w元,

最後拍出了1090萬元。

堪稱世界上最貴的一本食譜。

這本食譜是誰的呢?

就是張大千親筆寫的《大千居士學廚》。

大家都知道,

張大千是畫家,

民國第一畫家,

名頭響噹噹的。

但張大千自己說:
「以藝事而論,

我善烹調,更在畫藝之上。」

張大千曾拜書法大家李瑞清為師,

這哥們雖然老了,

但是一枚典型的老吃貨,

特別喜歡吃蟹。

曾經有一天吃掉100隻螃蟹的紀錄,

因此,得了個「李百蟹」的綽號。

而他死,也正是死於吃蟹。

據傳是某天吃到了死蟹,

引發傷寒,然後掛了。

拜這麼個吃貨為師,

張大千難免受其影響。

所以張大千的一生,

除了是畫畫和撩妹的一生,

同樣是吃貨的一生。

張大千掌勺

張大千 荷花屏風美女 1966年

作為一個吃貨,

張大千首先是吃,

什麼都吃,哪個地方的都吃。

張大千喜歡吃杭州菜,

有一段時間常駐杭州,

對外宣稱是去西湖採風,

屁咧,明明是去吃的!

繞著西湖畫了一圈兒,

周邊的餐館一個沒落下。

張大千最喜歡吃杭州西湖樓外樓的菜,

尤其是西湖醋魚、龍井蝦仁,

和生爆鱔背。

生爆鱔背這個菜,

張大千每天早起必然去吃。

有一次,張大千在樓外樓閣樓上畫西湖,

幾筆下墨,西湖的輪廓就出來了,

意境悠遠。

飯店老闆看了很喜歡,

說:大千啊,你畫畫不錯啊,

能不能給小店畫一幅,

我免你餐費。

張大千搖搖頭:

「那可不行,我的畫啊,

以後是要流傳後世的。

為了一頓吃的,

就給你畫畫,那不行。

不過我可以和你們合影啊。」

於是就興衝衝地和樓外樓的老闆合影。

此後,這個習慣被張大千帶遍世界,

每到一個餐館,只要餐館的飯菜好吃,

他老人家硬是要跑到後廚去誇廚師:

「好吃啊,好吃啊,真好吃。」

然後合影留念。

典型的鐵桿吃貨。

張大千 雙美圖 1944年

晚年的時候,

張大千定居在臺灣,

和當時一樣定居在臺灣的張學良、張群成了莫逆之交。

這個三個老頭子有事沒事就聚在一起,

但由於張學良被軟禁,

所以「三張」的聚會只能在張學良府上進行。

每當這個時候,

就是張大千展示廚藝的時候。

對於張大千的廚藝,

張學良是這麼評價的:

「蔣先生常說我在家中看看書,

打打球,釣釣魚,

過的是神仙般的生活。

今天我要告訴蔣先生,

有了張大千的佳餚,

我的神仙生活又提高了一步。」

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

是的,作為一名資深吃貨,

張大千不僅會吃,

而且極善於烹調。

有一次,張大千的老婆徐雯波過生日,

張大千說:「哎呀,老婆啊,

你平時照顧得我無微不至,

今天就讓我來為你做壽麵吧!」

然後就擼袖子下廚。

張大千做菜很苛刻,

他不會去配調料,

而是讓手下人按照要求配好。

自己動手添加。

而且他加調料時從不用匙,

一手挽住他的長袍寬袖,

一手抓調料,均勻地、細細地撒在菜餚上。

並且,只會加這一次,

絕對不會說加了之後嘗嘗,

看夠不夠味。

這也是他的絕活,

張大千曾說,抓得準,

才是真正的好廚師。

因為張大千是畫畫的,

很擅長於擺弄各類色調,

所以他做菜,

十分注重色彩的搭配,

不僅要好吃,還得好看。

開席後,只見張大千特製的四隻大盆擺在正中:

兩盆略帶鹹味的白切牛肉,

一盆帶汁的紅燒牛肉,

一盆是連湯的清燉牛肉;

一隻帶花紋的青盆盛寬面,

另一隻帶花紋的黃盆盛細面。

旁邊還有一盤碧綠的香菜,

一盤紅辣椒絲炒綠豆芽,

周圍一圈擺著八隻小碟,

盛有鹽、胡椒、糖、醋、醬油、辣油、面醬、豆豉八種佐料。

這樣的牛肉麵,

如果你在場,

不用吃,不用聞,

光看,哈喇子就能流一地。

張大千的女兒張心瑞評價張大千:
「父親一生所嗜,

除詩書文畫,

喜自製美食為樂,

其足跡遍布全球,

食盡人間美味。」

如果不是張大千畫畫名聲實在太大,

其實他更應該是個美食家,

對他來說,人生沒有比吃更重要的東西,

人可以不善待自己的肉體,

但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嘴,

吃,就是最高的藝術。

張大千像

張大千 三美圖 1930年

活到極致,才能活得熱鬧

張大千曾評價自己的一生:

「老夫足跡半天下,

北遊溟渤西西夏。」

他在大陸出生,

在日本留學,

在歐洲辦過畫展,

在阿根廷和巴西都住過,

晚年在臺灣和張學良廝混。

古往今來,真正達到遊歷全球的國畫家,

除了張大千,

再找不到第二個。

張大千的一生,

是很熱鬧的一生,

最起碼的,

想睡的女人,都睡了,

愛得轟動;

想吃的美味,都吃過,

吃得盡興;

他說畫畫是他的副業,

主業是廚師,

但他的畫登堂入室,

風靡全球。

無論在哪方面,

他都活得很極致,

不將就不湊合。

即使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他的一生,依然是熱氣騰騰的。

張大千 仕女 1945年

其實,在張大千的人生裡,

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影子,

誰都想痛痛快快愛,

誰都想暢暢蕩蕩活;

但或多或少,

我們總是受羈絆太多,

在意世俗的評判,在意他人的目光;

於是,老婆在懷裡的時候,想著情人;

情人在懷裡的時候,想著道德倫理;

無比糾結;

吃東西的時候,想著減肥;

減肥的時候,想著自己錯過美食;

一樣無比糾結。

我們想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熱鬧,

卻害怕自己的觸角伸出受到傷害,

變得畏畏縮縮,縮腳不前。

你未必要像張大千一樣什麼都做到極致,

但至少,在吃東西的時候,

要告訴自己:別怕胖,

痛痛快快吃,

大吃大喝,

難道就不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嗎?
如果想要一段白頭偕老的婚姻,

那要告訴愛人:
我的生命裡,

關於愛情的唯一位置,

只是留給你的。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減肥,

把自己塑造成選美冠軍;

你也可以渣得透頂,

見一個愛一個,

用交往異性的數量衡量自己的愛情。

無論如何,人都應該至少在一方面,

做到儘可能極致。

因為只有活得足夠極致的人,

才能活得足夠熱鬧,

足夠熱血沸騰。



聯繫電話:1316106616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新村二區18-6

(高碑店地鐵站、高碑店公交站)

更多精彩可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藝族當代藝術館(藝族聊字畫)」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
    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飾演老牛吃嫩草的張嘉譯
  • 「老牛吃嫩草」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老牛吃嫩草,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rob the cradle 老牛吃嫩草(與比自己年輕得多的異性約會)Are you sure
  • 從郎才女貌到老牛吃嫩草,電視劇在幹什麼?
    張嘉譯,很有範兒的,演的電視劇也膾炙人口,但是今天我要說的是這到電視的內容《我的體育老師》,典型的老牛吃嫩草楊爍,憑藉《歡樂頌》的小包總,大火一把,不過這個《我們都要好好的》裡面又是老牛吃嫩草再有《大丈夫》,很喜歡的王志文,也上演老牛吃嫩草!
  • 女人老牛吃嫩草是什麼感覺?過來女人說出心裡話
    導語: 男人老牛吃嫩草多半是幸福的,哪個男人不是想娶一個美嬌妻?可以說大部分男人的夢想就是老牛吃嫩草吧,那女人老牛吃嫩草呢,女人老牛吃嫩草是什麼感覺?我們一起來過來女人說出心裡話。
  • 「一次老牛吃嫩草,毀了我的一生」46歲女人痛苦講述
    文/情感秀才提起「老牛吃嫩草」,無論是男大女小還是男小女大,都會讓別人特別羨慕。有句古話說得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外人看到的,都只是風光的一面,真正的痛苦只有自己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個46歲女人「老牛吃嫩草」的痛苦經歷。
  • 世人皆知「老牛吃嫩草」,卻不知它的下半句是什麼,更是經典
    比如說大家都熟知的"老牛吃嫩草"。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好像經常聽到過,也經常會有人在文章中引用到,但是它的下半句我們好像並沒有怎麼聽說過,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了解一下這句俗語。"老牛吃嫩草"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年紀比較大的老牛,去吃剛剛發芽或者生長的還比較嫩的草,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看起來好像沒什麼聯繫,但其實並不是的。
  • 老牛吃嫩草,都以為是大叔佔了便宜,其實更多的是女性的需求
    我們經常用「老牛吃嫩草」來開玩笑,諷刺一些年紀大的男性追求年輕女性,認為他們這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諷刺歸諷刺,現實的天平還是朝著大叔這個方向傾斜的,他們不但「想吃嫩草」,而且還真的能夠「吃上嫩草」。看到這些,我們經常會覺得大叔佔了很大便宜,人家年紀輕輕的小姑娘和他們在一起,那得損失多少青春呀!甚至還會被身邊的親人朋友看不起,這損失更大了。
  • 男人老牛吃嫩草到底是什麼感覺?三個男人的回答很一致
    一直以來男人老牛吃嫩草都是被女人詬病的,甚至很多女人說,男人找個年齡太小的女人,遲早要吃虧。那麼男人老牛吃嫩草的真實感受到底如何呢?很多人總會說男人老牛吃嫩草會出現各種問題,說的最多的,就是女人看中的是男人的錢,而不是真情。可我覺得,哪怕是看中錢,也可以在這些女人中選一個比較有真情的。而且我說一句特別現實的話,中年女人就不看中錢嗎?要說現實,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為什麼不找一個更年輕的呢?
  • 為什么女人,喜歡被男人,「老牛吃嫩草」說的很現實
    就是現在很多的女人,很多年輕的女孩子吧,為什麼甘願被一些老年人老牛吃嫩草呢?一提到這個問題,有些上了年齡的人就會感覺這個女人太現實了,肯定是相中人家那個有錢了吧,這還用說嘛,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的。可能有一部分年輕的女孩子,這個找一個上了年齡的男人確實是為了錢。
  • 女人老牛吃嫩草是什麼感受?43歲過來人說了心裡話
    文|老段談情感老牛吃嫩草,在現在的生活中很常見,這樣年齡差距的愛情,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都不被人看好。對於女人來說,我比自己小十多歲的男人在一起,什麼樣的感受?對於這種老牛吃嫩草的做法,張大姐家裡人是反對的,男人家裡人更不同意,畢竟父母對待婚姻都比較有經驗,這樣年齡差距較大感情,他們不會看好。在家人眼裡,兩個年齡相差這麼大的人,能夠在一起談戀愛都算是奇葩的事情,還想著結婚,門都沒有,必須給他們拆散,反正就是不讓他們在一起。
  • 俗語「老牛吃嫩草」,到底是什麼意思?跟現在的含義差別很大
    我國有一句老話叫做老牛吃嫩草,很多人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我國現代來說,老牛吃嫩草指的就是男女之間的關係,在很多人看來這句話就是代表一個比較老的男子和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相戀,或者一個比較老的女人和一個年輕帥氣的男子相戀,用來形容兩人的年齡差距,可是在我國古代這句話可是並非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關係
  • 鍾麗緹被嘲老牛吃嫩草,與小12歲男星結婚,其笑答嫩草好好吃
    近日在一檔真人綜藝節目《送100位女孩回家》中,嘉賓鍾麗緹被問到關於她「老牛吃嫩草」的問題,她的回答可謂是非常精妙,也說出了很多人內心的真實想法。認為鍾麗緹就是「老牛吃嫩草」,認為張倫碩就是腸胃不好要出「軟飯」。諸如此類的話在當時的網絡上「漫天飛舞」,但這一次被問到後鍾麗緹做出了回應。她當時聽到這個問題沒有過多的思考,而是面帶微笑的回答「嫩草好好吃」。
  • 為什麼越來越多女人喜歡「老牛吃嫩草」?這40歲女人說大實話
    導語:以前我們總說老男人喜歡小女人,說男人很愛「老牛吃嫩草」,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女人喜歡「老牛吃嫩草」。老女人為什麼會喜歡「老牛吃嫩草」呢?難道她們看不到那些年齡差距嗎?40歲的曉靈說出了現在很多女人喜歡老牛吃嫩草的3個原因。(1)因為現在女人在社會上越來越有地位了。
  • 喜歡老牛吃嫩草的男人,是什麼心理?三個中年男人說了實話
    -01-所謂「老牛吃嫩草」,其實就是男女雙方年齡懸殊較大,老夫少妻的情況。很多人都會調侃這樣的戀人或者夫妻關係,覺得年齡相差太大的兩個人在一起,其中一方目的一定不單純。電影《洛麗塔》是一個很著名的典型「老牛吃嫩草」的故事,男主人到中年,愛上了少女洛麗塔。在這部劇裡,有一句經典臺詞「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少女有著屬於年輕人的純潔,美麗,她的全身都散發著光芒,讓男人為之沉迷陶醉。
  • 「老牛吃嫩草」,真的只是錢色交易嗎?三個當事人說出大實話
    最近上映的兩部亦舒作品改編的作品,一是《喜寶》,二是《流金歲月》,兩部作品中都涉及到了「老牛吃嫩草」的故事。據說《喜寶》這部小說的寫作契機是亦舒跟徐克前妻施南生聊天,亦舒問她,怎麼才能不工作也有錢?施南生回答,「找一個溏心爹地嘍。」「溏心爹地」和漂亮女孩的組合,在大眾眼裡,就是「老牛吃嫩草」。
  • 為什麼男人更喜歡老牛吃嫩草?三個男人的話很真實!
    相比於女人,男人似乎更喜歡老牛吃嫩草,哪怕是一些條件不錯的女人,也更希望找一個同齡或者年齡大一點的照顧自己,而男人則總是覺得,只要自己功成名就,就要找個年輕的小姑娘。就像那句話說的,男人一直很專一,一直都只喜歡18歲的姑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鍾麗緹與小12歲張倫碩結婚,被罵吃嫩草?本人反嗆:就愛嫩草
    12月1日下午,綜藝節目《送100位女孩回家》播出最新一期,這一期的嘉賓鍾麗緹在節目中也是回應了老牛吃嫩草的說法,獲得了不少網友的力挺。因為鍾麗緹的老公張倫碩比她小了12歲,所以她一直被吐槽是老牛吃嫩草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
  • 為何「老牛吃嫩草」的劇情總能讓男人魂牽夢縈,讓女人痴心妄想
    該劇開播差評如潮,曾經紅火的「老牛吃嫩草」的劇情在國產劇中屢見不鮮的設定,為何這次翻了車、跌了跟頭?其實,翻了車、跌了跟頭不怪陳建斌。在經濟資本運作和市場宏觀調控下,出現這樣一部「老牛吃嫩草」的電視劇很正常。
  • 《全部成為F》老牛吃嫩草的悲劇?
    莫非,通篇想要表達的就是老牛吃嫩草的悲劇??小弟不才,純屬看完吐吐槽,第二集的結尾終於來了一點高潮,再追著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