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他來說,生活就是他在鬧,她們倆在笑。賈景暉說,現在的生活就如同駕駛新逸軒沿著高速公路前行,平穩而安心。壹童坐在副駕,欣賞著沿途的風景,也時不時為他提醒著前方的路;而最不可少的,是小Nicole的笑語。當三個人,同處於一個舒適的空間中,目的地已不再重要。
出差拍戲、去劇團排戲,回家陪Nicole玩,哄完孩子訂一場電影,同小花(楊壹童的暱稱)繼續「結婚後的戀愛。」在後摩登家庭裡,生活和工作需要更好地平衡,伴侶的情感聯結不會隨著時間而減少,更重要的是,「家」不再拘泥於那一處固定的居所,同時也延伸到了一個個移動的私密空間裡。在秋天,北京最好的時節,賈景暉帶著已相伴五年的妻子楊壹童,他們四歲半的女兒Nicole也邀請了帥哥小夥伴Matteo,同我們一起來感受新一代逸軒的「愛家宣言」。
賈景暉:演戲一直是我的職業
賈景暉是一個很難不在人群中跳出來的人:一米八的個頭,小麥色的膚色,精緻而不乏陽剛的五官線條,而這樣偶像劇中的外形並沒有將他推上「都市型男」或「時尚偶像」的位置。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賈景暉就考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這一演,就是六年。「作為演員,我不認為我當時準備好了,因為演員是要拿活出來的,而我的水杯連一半都沒有裝滿。」這樣的自我認知是源自首次觸「電」的失敗,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梅蘭芳》中的少年梅蘭芳一角,最後在餘少群和賈景暉之間,選擇了有京劇功底的餘少群。這本不是對於演員本身演技的質疑,卻讓賈景暉下定決心,踏實把該補的功課補起來。
當賈景暉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時,人們已經看到了他同吳秀波、姚晨、海清等戴著明星光環的演員站在了一起。「大家都覺得我演電視劇太順了,事實上,我的轉型花了很久,也很痛苦。因為舞臺劇的表演是放的,你要讓所有觀眾看的是整體的一個感覺,即使他不看你的臉,情緒是你全身傳遞出來的;而影視劇可能眼睛動一下都有一個態度。」
戲是活出來的,而家庭生活更是能給人以滋養。有了Nicole之後,家庭生活更是填滿了他拍戲之外的所有空隙。男人之於家庭,是責任,更是保護和安全感,這家庭對於車的最大訴求。一家人的旅程,每一個起步、加速、剎車、轉彎都平滑得不露痕跡;夏夜歸途,偶遇暴雨傾盆,任憑車外雨大風急,radio裡的《Going Home》依然動人,而每個人都享受著有彼此在身邊的滿足。給家人這樣的生活,是新一代逸軒的目標,也是賈景暉的原動力。「演戲是我的工作,做著我愛的事情和唯一會做的事情,掙到了一份養活自己和家人的錢,我覺得滿足,因為很多人做著並不喜歡的事。」
楊壹童:先結婚後戀愛,我們仍在磨合和相愛
「我們是閃婚的。」這對師兄妹戀情的開始是遠距離的。在大學時代便片約不斷,同臺灣演員李立群搭戲,順利籤了北京的經紀公司,楊壹童在離開校園之前覺得自己是強大的,世界向她敞開了懷抱。但當畢業後來到北京,就像許多「北漂」故事一樣,事業起步卻不如她所想地那樣順利,校園戀情也戛然而止。此時,賈景暉的一次巡演,讓他們相遇。四個月後,壹童告訴景暉「愛她,就娶她吧。」
於是,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是從結婚開始的。選擇閃婚,就去面對新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婚後的一天,壹童找景暉長談了一個下午,他們說好「要接著戀愛」。任何一段感情,無論開始多麼地命中注定,過程多麼地驚天動地,沒有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面對問題,對彼此的了解只能停留在感受層面,經不起考驗;任何一輛車,如果沒有長時間地同它磨合,只是短暫的試駕體驗,也無從了解它所有的性能。因此,還是要把心愛的車提回家,慢慢體會,才能真正細細品味到設計師的每一處貼心設計,大到座椅的舒適度,小到放墨鏡的小盒子。
用舒適的愛,款待家人
2011年6月,Nicole誕生,讓景暉和壹童的生活更加充實而豐富,對家的理解,也更深了。景暉把母親接到了上海的小家,每次殺青回上海,第一時間一定是回家看孩子、妻子和老人。8月夫妻倆從蘇梅島度假回國,到了上海,第一頓飯一定要在家裡吃,這也成了個不成文的規矩。
有老人在身邊幫襯和疼愛,同許多八零後的小兩口一樣,景暉和壹童也時常覺得自己像長不大的孩子。但身份的轉變,需要他們成長,為家人承擔更多的責任。「比如,我現在的理想車型就是保姆車,或是家庭車,因為他們夠實用。以前單身的時候喜歡小而快的跑車,結婚以後就喜歡稍微大一點,可以出去旅遊的;現在家裡更加熱鬧了,我需要的車可以帶著孩子、媽媽、老婆去旅遊。
出行能增進家人之間情感聯結。所以,作為家的延伸,家庭用車的空間是被最先考慮的條件。男主人走出家門,進入駕駛座,新一代逸軒足夠大的前排腿部空間,讓他的駕駛更加遊刃有餘。紫灰色的外觀也同樣受到女主人的喜愛,而前排開放式儲物格、兩個可移動的杯託隔板,以及充足容積的手套箱能滿足愛整潔的女主人的需要。最重要的,當然是後排非常寬敞的腿部空間,4、5歲的小朋友完全可以將腿伸直,極大增強了舒適度。
當下的忙碌,使人們更加珍惜短暫的相聚時光,也希望能夠通過其它方式對家人予以補償。車,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在移動的空間中,也能體會到家的抱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