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開始玩單反的時候,總是把機身和鏡頭當作唯一追求的目標。上全副啊,紅圈兒頭啊,其他別的都很少在意,充其量也就是再加個三腳架拍拍風景啥的。
但隨著逐步的深入,才發現自己浮雲了。其實齊全的配件才是王道,才是真正的「高大上」。好的機身和鏡頭的確價格不菲,但要和各種配件相比,真是九牛一毛啊!我就不在此列舉了,自己說出來都覺得肝兒顫。
沒錢咋辦啊?只能一件一件慢慢攢吧。那先買什麼呢?什麼配件相比其他更重要呢?這還真不好說,得看你平時主要拍什麼。我平時主要拍靜物,商品,所以我非常鄭重的向您推薦一款居家旅行必備之無敵利器:偏光鏡。(又叫偏振鏡)
偏光鏡其實用途很廣的,好一點的太陽鏡都有偏光鏡的功能。攝影用的偏光鏡一般分為兩種,圓偏光鏡Circular-Polarzing Lens,簡稱CPL;和線性偏光鏡Linear Prolarizing Lens,簡稱LPL。線性偏光鏡主要用於早期的老式手動對焦相機,現在已經很少用了。所以我們主要說一下圓偏光鏡CPL。
如圖
這個就是CPL,其根據鏡頭不同的直徑,有不同的尺寸配合。(我不得不在此抱怨兩句,這真TMD坑爹啊!一個蘿蔔一個坑兒,你要想換個不同口徑鏡頭,就還得再換一個CPL。這是赤裸裸的搶劫啊!)
不管再怎麼抱怨,誰讓人家有用呢,該買還得買不是。說這么半天,有人要問了,CPL到底幹啥用的!莫要著急,聽我慢慢道來。
我們為啥能夠看到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物體?因為物體吸收並反射了照射到其表面的光,而其反射的光又被我們的眼睛捕捉到,於是我們便看到了它。
而偏光鏡的功能是可以過濾掉特定種類的反射光(主要是非金屬表面的反射光)。因此我們在拍攝物體時,可以通過調節CPL,減少或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反射光。舉例說明,如圖。
未使用偏光鏡
使用偏光鏡
效果很明顯,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此外,使用CPL拍攝風景的時候,在特定角度拍攝時,因為CPL可以濾掉一部分雲層反射光,降低一些過爆,因此,其拍出的照片中的藍天會顯得的更藍。如圖。
此外,你也可以用它來減少例如湖面反光之類的情況。是不是很強大?
好的,問題終於又來了。為啥CPL能有這種效果呢?下面才是本文的重點。
在解釋CPL濾光的原理前,我們先來講一下「光」。
人們常說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這個說法不準確,實際上光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傳播的。如圖
圖5是電磁波在坐標系的投影,因為電磁波的震動方向是全方位的,所以其波的橫截面應該是一個圓形。
我們再看一下偏光鏡。偏光鏡由鏡片主體和一個與它相連並可旋轉的後座框兩部分組成,鏡片主體由極細的水晶玻璃組成光柵。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偏光鏡就是一個很密的柵欄。如圖。
當光照到某些非金屬物體表面時產生的反射光波,其光的振動面只限於了某一固定方向,這種光就叫做偏振光。為了更簡單的理解,我們姑且把偏振光簡化為只在一個平面裡震動傳播,那麼其橫界面就是一條線段。當偏振光要通過偏光鏡時,如何這條「線段」剛好和「柵欄」平行,那麼它就能順利通過,然後再通過鏡頭成像在感光元件上。但是,如果剛好這條「線段」和柵欄垂直,那麼它將被偏光鏡攔截下來,無法通過。
這就是為什麼偏光鏡能在某個角度過濾掉某些反光的原因。
從上述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要讓偏光鏡成功過濾掉反射光是需要滿足很多條件的。首先是反射光必須是偏振光。其次,偏振光的震動方向要和欄柵方向儘量垂直。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不斷轉動CPL,找到合適的角度,才能達到濾光的效果。
其實我們也可以人為的製造偏振光。很簡單,就是在光源前加一個大號的偏光鏡,出來的直接就是偏振光了。然後我們就可以通過鏡頭上的偏光鏡來調節濾光的量了。有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