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算連載時期,從《盜墓筆記》第一部出版至今,也已經超過十年了。在這十年中,《盜墓筆記》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IP」,近年來尤其如此。
電影、電視劇已經無法滿足粉絲們投身於南派三叔筆下世界的需求了,漫畫、動畫、網遊、手遊、廣播等等,層出不窮。
其實從內容故事上說,我真的覺得三叔講的不是盜墓的故事,而是由一個個身份詭異又神秘的人物連串起來尋人之旅。
吳三省,王胖子,解語花等,上至老九門,下至走卒販夫,都透著一股子深不可測的邪乎勁。
就連很傻很天真的小三爺吳邪,到故事的最後,也都神秘莫測起來,更別提盜墓筆記中身份成謎,武力成神,顏指與終極秘密擔當者張起靈。
所以,比起脈絡清晰,人物鮮明的其他盜墓題材故事合集,《盜墓筆記》就好像重重迷霧中半遮半掩的絕色傾城一般。
原本熟悉的人突然化作另一個人,原本陌生的人之間,原來有那樣深的淵源和糾葛,人與人之間似近似遠,似疏似親,每個出場的人物臉上仿佛都帶了一張面具,各種煙霧彈子撩的人心急難耐,偏又始終看不到,摸不到。
但《盜墓筆記》的小說有許多改變故事走向的謎團,到後面就再也沒提過,不少章節你前面讀的時候懸疑滿滿,到了後面卻都不了了之,這種看著像伏筆的線索事件,到後來其實大家都明白了是劇情推進不下去,三用的硬設定,他這樣的壞習慣在他編劇的這部《盜墓筆記》電影中,依舊存在。
雖然《盜墓筆記》這部電影取得票房成功已經是眾所公認的,我也依舊想從多個角度去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觀感:這是一部商業上面成功的網絡大電影,但除了票房,它對中國電影工業來說,毫無意義。
我是《盜墓筆記》的原著粉,但不是三叔的粉絲,不是瓶邪粉,更加不是鹿晗、井柏然的粉絲,只是單純喜歡這個故事而已。所以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沒有負擔。
在我看來它就只有5分,它的存在既沒有探索類型片的邊界,又因為網絡大電影的運作方法(對電影製作元素忽視,對粉絲經濟運作重視),給電影從業者帶了一個不好的開頭,這對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我覺得並不算是什麼好事兒。
當初,《盜墓筆記》小說大結局的公布:「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十年已過,三叔的筆下已不見盜墓筆記,只剩瓶邪賣腐。這樣一個結局其實都不算是個結局,所有的謎底到最後還是不知道,吳邪解脫了,張起靈解脫了,三叔解脫了,唯獨我這樣的原著粉還困在盜墓筆記的世界裡。
筆力耗盡的三叔,駕馭不了自己創造的龐大架構 ,就如同那些少年成名的創作者一樣,初識驚豔,上帝執其手,一旦成名,這渾然天成,不沾煙火的東西就寫不下去了。
最後又到了讀者最喜歡的求點讚,求關注的環節了,希望我的推薦讓你們不再書荒。如果對於此文,或者小編有什麼看法的,請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