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2點44分,遵義市務川縣東升大道消防救援站接到群眾報警稱:位於務川縣丹砂街道官學社區陳家壩有一村民墜入深洞,具體情況不明,急需消防救援人員前往救援。接到報警後:務川縣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動1臺搶險救援車、7名消防指戰員趕赴現場。
下午3點45分,消防救援人員到達被困村民所在的山下,因洞穴位於半山腰上,山間小路狹隘且途中陡坡險石,救援車輛無法繼續前行,在現場群眾的指引下,消防救援人員攜帶救援所需的器材裝備,徒步登山約1公裡左右到達洞穴處。
據了解,山洞深40米左右,直徑約3米,洞口上長有大量灌木雜草,無可靠支點,洞路彎曲複雜,亂石成堆,久居此地的居民稱從來未有人敢靠近。指揮員當即指派2名具有豐富洞穴救援經驗的攻堅組隊員在做好個人安全防護的情況下,帶上照明燈具和擔架,利用安全繩從山洞西側下到洞內進行探路。10分鐘後,2名隊員返回洞口匯報情況,指出無法再從西側下洞救援,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第二套救援方案,由消防救援人員從洞的東側下洞救援。
下午4點10分,救援人員進行第二次下洞救援,首先由3名消防員利用安全繩在洞口處製作了3個固定支點,用於下洞搜救被困群眾及救援人員的安全保護,再由一名洞穴救援經驗豐富的消防員攜帶照明燈、安全導向繩及對講機、有毒氣體探測儀等救援裝備深入洞穴進行搜救,沿著崎嶇險峻的山洞摸索著前行。
在救援人員下降大約20米的距離時,被困村民傳來了隱隱的呼救聲,20分鐘後,救援人員來到了被困人員的位置,他身上有多處明顯受傷,已經不能自己行走,如果不立即採取救援措施可能會危及生命。經研究,現場指揮員決定利用隨被困人員一同墜入山洞的背簍進行救援。確定救援方案後,現場消防指揮員立即向下潛的救援人員下達救援命令,讓其利用繩索在背簍四個角製作出4個受力點,同時將繩索環繞整個背簍,使背簍在上升的過程中受力均勻,避免對被困村民造成二次傷害。救援人員小心翼翼的將被困人員抬入背簍中,全部準備完畢後,救援人員發現原下潛位置洞壁處有許多稀鬆碎石,可能會對被困人員造成次生傷害,極大的阻礙了救援。
最後,救援人員在確保做好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對救援的路線進行了三次偵查,同時利用對講機向山洞外發出轉移救援位置的信息,再由山洞外的救援人員聯合現場群眾一起發力,將繩索往山洞外緩慢拉升,慢慢將裝著被困村民的背簍拉升至洞穴口,過程中,落石也是不停落下。下午4點50分,被困村民鄒某被成功救出並移交給現場醫務人員及家屬。
本臺記者:劉志 通訊員:王薛、林世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