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一則「19歲女孩擠痘痘引發顱內感染」的新聞衝上了熱搜第一名,截止中午,已經有6.5億的閱讀量和7.4萬的討論量,足見網友對此的關注度。在留言中,大量的網友表示「手不聽使喚,有了痘痘就想擠」。記者從我市醫院了解到,因為在「危險三角區」擠痘造成意外後果的患者並不少見,醫生提醒「危險三角區」真的很危險,一定不要大意。
新聞背景
浙江寧波19歲的姑娘小楊因為鼻梁上長出一顆痘痘,就順手把痘痘擠掉了。剛擠完沒什麼感覺,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右眼周圍的皮膚出現了紅腫疼痛。過了幾天後,左眼也出現了這樣的症狀,並伴隨著39.7度的高燒,雙眼腫了起來,睜眼都困難。
送醫後,醫院診斷小楊患上了「海綿竇性血栓性靜脈炎」,是由於擠痘痘引發的顱內感染。醫生表示這種因為在「危險三角區」擠痘造成的深度感染,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輕則住進ICU ,重則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網友:手不聽使喚,有了就想擠
此事經報導後,立即引發網友的關注,9月7日早,這條新聞一度衝上熱搜第一名,截止中午12點,閱讀量達到了6.5億,討論量7.4萬,這樣的數據足見網友的關注。
記者梳理網友的留言發現,大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表示也有這樣的擠痘痘經歷,感慨「擠過三角區無數個痘痘,是不是命大」,二是討論引發後果的概率,有網友表示「聽說感染機率比中彩票低,但是感染了就會很嚴重」;三是有關「認識程度和自控力」的問題,網友表示「這手不聽使喚,有了就想擠」。
記者注意到,在這三個方面中,網友參與度最高的當屬「手不聽使喚」,而在人民網發起的「你愛擠痘痘嗎」的調查中,選擇「不擠難受」的網友是「隨他去吧」的3倍。由此可見,平時中廣大網友對「擠痘痘」危險性的認識程度並不高。
「危險三角區」擠痘造成意外後果的可不少見
記者通往新聞搜索發現,這種因為在「危險三角區」擠痘造成嚴重後果的病例不少見,也是在近日,江西萍鄉一名8歲的男孩,因為吃了兩包麻辣食物,鼻翼周邊起了痘痘,幾天後形成了膿包,家人用牙籤挑破膿點幫他把痘痘擠掉,結果次日男孩雙眼浮腫,頭痛高熱。經湖南省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診斷,是因為擠痘引發敗血症和腦膜炎以及面部的蜂窩織炎。
「如果因為擠痘痘已經引發高熱紅腫等嚴重症狀,患者並不會來我們科室就診,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平時因為在面部『危險三角區』自行擠痘造成意外後果的就診患者非常常見。」大連市中心醫院整形美容科主任王琳表示。
王琳醫生告訴記者, 這個「意外後果」主要就是造成了局部感染,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原本只有一個痘痘,因為摳擠引起周圍炎症加重,臨近皮膚出現大面積感染、發紅;另一個就是造成淋巴結腫大。
另外王琳醫生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戴口罩成了習慣,對於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來說,口鼻周邊有痘痘的,雖然沒有擠壓,但是在口罩潮溼和不衛生的環境下,也造成了皮膚破壞和感染。
由此王琳醫生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對面部「危險三角區」的重視程度。
「危險三角區」為何如此危險?
大連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旭琴告訴記者,醫學上所謂的「危險三角區」是指從鼻根到兩個嘴角連線的三角區域,這個區域的血管非常豐富,而且可以直通大腦。
「如果』危險三角區』有感染,擠壓容易在面前靜脈內形成血栓,而通向顱內的海綿竇,因為海綿竇靜脈也接收腦內一部分的血液回流,因此會將病菌傳到顱內,增加顱內感染的機會。」李旭琴說。
「危險三角區」的痘痘該咋辦?
那麼,對於「視痘如仇」的愛美女性來說,「危險三角區」的痘痘該怎麼辦呢?對此王琳醫生表示,成熟的痘痘可以排,但是需要在無菌的環境下,使用向外拉伸的力量,把膿栓全部清出來。另外手法要嫻熟,人們常用的用力向下按壓的方式容易把已經膨脹發炎的毛孔內容物,擠到皮膚真皮層,破壞皮膚全層,造成感染範圍和深度的擴大,留下疤痕。因此,王琳醫生建議排痘要找專業的醫生。
另外,王琳醫生表示,「危險三角區」長痘痘,關鍵在於控制炎症,不能讓痘痘周邊皮下的蜂窩組織感染,因為一旦感染,不管擠不擠痘痘,都能導致顱內感染,尤其當痘痘直徑超過0.5cm時,往往提示痘痘周邊蜂窩組織已經感染了,應該立即就醫。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於雅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