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評選對全球文化最具影響力的系列電影,那麼《星球大戰》,無疑將高居榜首。
問世42年,《星戰》系列曾先後影響了無數觀眾。它不但創造了光劍對決、雷射武器、帝國大戰等視聽奇觀,而且還探討了父子衝突、自我選擇等深層內涵。
《星戰》系列更是將科幻大作引向影視巔峰。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以下簡稱《星戰9》)並不是一部簡單的作品,而是一部有門檻的作品。
如果你沒有看過前面的8部電影(尤其是《星戰4》到《星戰6》),而直接觀看這部長達142分鐘的電影,那麼你很有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
所以為了幫大家更好地看懂這部電影,這裡再帶大家來簡單地理清一下線索。
在《星戰》系列中一共有兩條故事線。
一條,是絕地武士團和西斯組織的正邪交鋒。這條故事線,主要圍繞天行者家族和帕爾帕庭兩大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恩怨所展開。
一條,是銀河共和國的政治變遷。這條故事線,與真實歷史互為映照,宛如微縮版人類政治史。
雖然《星球大戰》誕生於冷戰時期,但片中崇尚武力強權的銀河帝國,卻在某種程度上,諷刺了美國六七十年代所進行的不義之舉越戰。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是《星戰》系列貫穿始終的重要理念。
《星戰》系列的終極boss,名叫帕爾帕廷,是銀河帝國的西斯大帝。
當銀河共和國陷入危機時,參議員帕爾帕廷趁機彈劾現任議長讓自己當選新任議長。
當選議長後,他陰謀篡取了共和國的最高決策權,並通過發動政變將銀河共和國改組為銀河帝國。
銀河帝國建立後,帕爾帕廷解散議會,獲得了統領銀河的無上權力。
與此同時,為反抗銀河帝國,正義之士緊接著又成立了代表光明的義軍同盟。
《星戰6》裡,達斯·維達受兒子感召與帕爾帕廷同歸於盡。
而義軍同盟也通過恩多戰役,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建立了新的共和國。
之後,帝國殘部又重新組成第一秩序,對共和國發起反擊。
而萊婭因不滿新共和國對第一秩序做出的綏靖政策,主動另立山頭,成立了抵抗軍。
《星戰7~9》的故事,主要就圍繞抵抗軍與第一秩序之間的戰爭所展開。
作戰期間,絕地武士蕾伊(戴茜·雷德利 飾)與第一秩序首領凱洛·倫(亞當·德賴弗飾),代表各自戰營的主要戰力,衝在了兩軍作戰的最前方。
蕾伊從小被家人拋棄在賈庫星,靠拾荒為生。
然而,身為無名小卒的她,卻對原力有著極強的感召力。
於是,她拜盧克·天行者為師,繼承了盧克的光劍,並在盧克犧牲後,帶領抵抗組織繼續與第一秩序作戰。
凱洛·倫,原名本·索羅,是萊婭和漢·索羅的兒子。
由於父母忙於工作,所以成長過程中,凱洛·倫一直被父母所忽視,以至最終誤入歧途,墮入了原力的黑暗面,成為了第一秩序的首領。
蕾伊和凱洛·倫兩人,分別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成長軌跡。
創作者試圖通過這兩個角色,引申出《星戰》系列中的永恆母題——選擇的自由。
無論出身如何,他們都擁有選擇個人信仰、選擇正邪道路的自由。
正如前傳三部曲裡的阿納金一樣,本來是天之驕子,在人人嚮往的絕地武士團學習,但最終卻被帕爾帕廷蠱惑,選擇加入西斯組織。
《星戰》系列,一直被戲稱為「宇宙第一倫理電影」。
從《帝國反擊戰》裡的「我是你爸爸」開始,父子間的反目成仇,就成了推動電影情節發展的重要「原力」。
前有,盧克與達斯·維達之間的愛恨情仇;後有,漢·索羅與凱洛·倫之間的矛盾糾葛。
弒父與被弒的情節走向,總是在電影裡不斷輪迴。這種宿命般的輪迴,為《星戰》系列賦予了古典悲劇般的史詩氣質。
然而,這種故事,卻並不是迪士尼真正想要的。畢竟,就當下語境來看,這種血統論的故事,早已有些過時。
置身當下,迪士尼更希望套用《星戰》,去講一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故事。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成為絕地武士,也可以成為銀河系的拯救者。於是,接下來便有了拾荒者蕾伊的誕生。
與此同時,迪士尼還呼應時代,為蕾伊賦予了十分鮮明的「平權思想」,她不但是第三代絕地武士中的領頭羊,更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女性形象。
她無需像睡美人一樣等待男性去拯救,她本身就是新一代的救世主。只可惜,迪士尼對人物所賦予的思考,最終未能貫穿始終。
《星戰9》裡,蕾伊揭開了屬於自己的身世之謎。和盧克一樣,蕾伊的出身,同樣也異於常人。
事實再一次證明,在《星戰》的世界裡,第一主角絕不會僅僅只是無名小卒。
醜小鴨,最後還是要變回白天鵝。而所謂的「小人物的崛起史」,最終還是未能免俗地消解在了老套的家族情仇裡。
雖然《星戰9》在主題內核上,未能達成令人滿意的戲劇突破,但就全片的故事內容來說,影片本身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作為最後一部終章,《星戰9》對整個系列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承前」,指的是片中埋下了大量的情懷與致敬。
無論是隕落的死星、還是韓·索羅的徽章、C-3PO的失憶、盧克的X翼戰鬥機,都可以瞬間擊中老粉。
尤其,電影行進到一半,還丟下了一句重磅催淚彈,漢·索羅對兒子凱洛·倫說出的那句&34;,當年他在被碳凝前也曾對萊婭公主說過。
對星戰粉來說,觀看本片,就猶如是觀看「春晚」一般。儘管技術總有一天會過時,但情懷卻永遠不會過時。而《星戰9》,恰好就巧妙地運用了這一點。
影片最後,蕾伊來到塔圖因星球埋下光劍,站在荒漠裡看向天空中兩顆落日,則更是意味深長地致敬了《新希望》。塔圖因星球是《星戰》夢開始的地方,也是《星戰》夢結束的地方。
除此之外,老一輩的絕地武士,還在《星戰9》裡迎來了集體謝幕。
三巨頭(盧克、漢·索羅、萊婭)相繼隕落,新篇章亟待開啟。
有感傷,更有希望。
由於懷舊氣息太過濃鬱,《星戰9》還被一些影評人指責為「過度販賣情懷」。
但客觀的說,如果終章不追溯前情,恐怕大多數星戰粉,本身也很難答應。
而且,打從一開始,後傳的拍攝難度,就遠遠大於前傳和正傳。
因為不管怎麼拍,對已經形成閉環的前傳和正傳來說,再添加任何內容,本質上都是多餘的。
不過,即便如此,《星戰7~9》整體還是做到了盡善盡美。尤其《星戰9》,既要承前,又要啟後,實在是太難了。
人們在指責《星戰9》「販賣情懷」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創作者為「啟後」所做出的種種努力。
除了大打情懷牌之外,《星戰9》還構造了一些比較新穎的概念,比如蕾伊和凱洛·倫的原力二元一體,比如風暴兵會飛等等。
與此同時,《星戰9》中的視覺特效,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峰。
片中很多場景,都足以載入星戰史冊:蕾伊和凱洛·倫兩人相愛相殺的巔峰對決,反抗軍騎馬衝撞敵軍,金屬感、科技感爆棚的太空艦戰。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星戰9》都稱得上是一場盛大的告別盛宴。
不難看出,經由這部電影,迪士尼正竭盡全力地為接下來的《星戰10~12》鋪路。
儘管9部正史目前已全部落幕,但對觀眾們來說,《星戰》系列終將永不褪色。因為我們都知道,原力永遠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