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上發表「臨別感言」並闡述中方立場半個多月後,張向晨的新職務終於「如約而至」。曾經在商務部歷任司長、部長助理的他,在正式卸任中國駐WTO大使之後,重新返回商務部工作,此時,他從事外貿系統的政策工作已經超過20年了。
1月15日,國務院、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出任命,張向晨任商務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65年出生的張向晨,在他56歲這年重返商務部出任副部長,在此之前,他曾擔任中國駐世貿組織首席代表、特命全權大使4年時間。
張向晨擁有豐富的各類外貿協定談判經驗,學識豐厚,其在WTO擔任大使期間,恰逢中美、中歐貿易摩擦頻發,世貿組織改革等關鍵敏感時期,張向晨熟諳世貿規則,在WTO框架下的寒暄與交手,亦贏得對手尊重,在對手那裡,他有一個稱號,叫作「中國利益捍衛者」。
「不離」世貿
自2020年底開始,商務部的領導班子迎來接連的「履新」。先是鐘山退任商務部部長,國務院任命王文濤為商務部部長、黨組書記。半個多月後,商務部領導班子再次補充新成員,半個月前卸任中國駐WTO特命全權大使的張向晨,出任副部長。
張向晨「出身」北大,他幾乎所有的工作履歷都在外貿領域。記者掌握的情況表明,在張向晨仕途起步之初,即在原外經貿部國際司工作,後來擔任了國際司二處處長。外經貿部是商務部的前身之一,而國際司二處的很多工作,就與各種國際貿易協定、組織的談判以及事務性工作有關。
2001年,經過艱苦的談判,中國終於成功加入WTO。在此之前一年,也就是2000年,時年僅35歲的張向晨即出任了原外經貿部國際司副司長。多位了解情況的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張向晨深度參與了中國入世的談判工作,這也由此將張向晨的工作與WTO綁定在了一起。
在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後,為了促使協議落地,並協調中國與世貿組織的關係,經過協商,雙方決定在WTO組織設立中國政府世界貿易組織通報諮詢局這一機構,負責世貿組織和中國之間的日常溝通,張向晨授命出任該局副局長,並在4年之後成為正局長。
而也是在這一年,在外經貿部的基礎上,商務部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被組建起來,商務部專門設置了世貿司,不到40歲的張向晨出任副司長。自此,張向晨開始了在日內瓦與北京之間的往返,除了在2011年~2013年短暫的兩年時間中,擔任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併入列黨組成員之外,張向晨其餘所有的工作都在世貿組織,直至2017年獲任中國駐世貿組織特命全權大使。
業務出眾
張向晨業務能力出眾,在國際交往的舞臺上,他掌握多國語言。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表明,張向晨除了熟練掌握英語之外,還會講流利的法語。這為他在國際貿易談判舞臺上的工作,加分不少。
2020年12月16日~17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召開。此時的張向晨已經確定卸任中國駐世貿組織特命全權大使一職。在這次總理事會上,張向晨發表了臨別感言,同時還繼續闡明中方立場。在臨別感言中,張向晨說:「Ne moublie pas。」
這是一句法語,中文意為「不要忘記我」。他在臨別感言中還說:「我人在北京,心還在日內瓦。」
除了在WTO的舞臺上展現出了出色的外交能力,張向晨由於長期從事與WTO有關的工作,對於WTO改革,中國在WTO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也都有深入的研究。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張向晨撰寫的《窗外的世界——我眼中的WTO與全球化》一書,同時,張向晨還在多個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圍繞WTO有關問題的論文和著述。
在WTO組織的工作機制中,辯論是張向晨的「日常工作」之一。記者了解到,在一次會議之後,一位資深秘書處官員曾對張向晨說:「這種辯論真是對外交官耐心的一種考驗啊。」張向晨則對這句話進行了「幽默」的翻譯,他說,這句話翻譯成非外交語言就是:「你們這幫人就一個註定沒有結果的問題爭論不休,真是讓人煩透了!」
張向晨善用這樣的類比,在反駁美國代表時,他就曾說:「我的廚師周末喜歡到山上採蘑菇,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他告訴我,越是看上去色彩豔麗的蘑菇越是要當心,因為它們很可能是有毒的。」
善於交鋒
如果僅僅將張向晨的外交能力理解成「口才」或者某種語言能力,那麼不免失之於狹隘。張向晨在WTO工作期間,在國際社會上得到了「中國利益的捍衛者」這個稱謂,足見其在交鋒時所展現出的不退讓與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建立在對國際規則的充分理解上的。
在張向晨發表臨別感言的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上,美國駐世貿組織大使謝伊仍然對中國進行指責,說:對自稱為發展中國家的成員缺乏分類,多年來損害了世貿組織的談判功能,並將繼續產生破壞作用。
對此,張向晨進行了堅決的回擊,他表示,對許許多多發展中國家而言,所謂「全面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從來就不存在,要在談判中爭取到有實際意義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必須依託烏拉圭回合協定賦予的和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爭取到的制度性權利,這一點絕不能輕言放棄。「這種權利,與僅憑談判者個人的口舌之利或寄望於對方的憐憫和施捨獲得某些靈活性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他說。
張向晨也很了解中國的產業情況,在反駁美方的指責時,張向晨還舉出了具體的例子:「位於中國山西偏僻鄉村的一家小企業,生產普通的鑄鐵汙水管,卻在2018年7月莫名其妙地遭到美國的反補貼調查,而且被認定的補貼率高達34.87%。這樣明顯荒唐的結論是如何做出的呢?以中國存在國有企業為由推定中國要素市場嚴重扭曲。」
張向晨還十分專業地指出,採用第三國市場要素價格代替中國真實市場價格來計算補貼利益,按此推導,這家企業從政府得到鐵礦石、廢鐵、焦炭、電力乃至貸款利率等各種補貼一大堆。而實際上,這些補貼純屬子虛烏有,這家企業真正可能來自政府的資助只有0.12%。
就在張向晨任職商務部副部長消息公布之前不久,CPTPP的中文譯本在商務部的網站上全文刊出,而刊出CPTPP協議中文文本的,恰是張向晨曾經任職的商務部世貿司。這意味著什麼呢?
(文章來源:貝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