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像是一針強心劑,給疫情以來萎靡不振的中國電影行業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電影《八佰》以GMD為主角,正面記錄GMD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該類型的影片能夠上映,本身代表著中國電影的進步。
在長達2小時20分鐘的影片中,確確實實體會到了管虎導演的用心和全體演員的精湛演技,為大家貢獻出了這一部優秀的國產影片。
從劇情上,電影以「小湖北」的視角、幾個小人物的前後變化和四行倉庫兩岸情況的鮮明對比,一方面將戰爭的殘酷和中國戰士的英勇抵抗表現得淋漓盡致,另一方面租界的鶯歌燕舞更是反襯出戰爭的殘酷。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實際420人左右)作為上海最後一群抵禦日本侵略者的戰士,代表了當時國民政府最後的尊嚴。加上電影畫面的渲染和角度的選取,將劇情設計得扣人心弦,緊緊抓住觀眾的心,生怕錯過一分鐘。
從家國情懷上,電影不光是戰爭場面的震撼,更多的是透過一些小人物來表現愛國的大情懷,有一些鏡頭更是讓人感動不已。當日軍靠著鋼板要炸掉一樓時,鄭愷飾演的陳樹生毅然綁上炸藥包,跳入敵人的腹地,粉身碎骨,頓時四行倉庫兩岸一片寂靜,無數人為之動容。緊接著,十幾個戰士也身綁炸藥包,一個個一邊報著自己的姓名,一邊毅然跳入敵人腹地,河對岸的無數人紛紛駐足,為他們的犧牲而落目。當河對岸的上海人紛紛捐獻錢財、物資,說明了他們在目睹四行倉庫的戰士在捨生忘死地守護中國時,心裡的愛國情懷被激發出來。「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中華不會亡」、「中華民族萬歲」,一波波戰士「護旗」,最後疊成一座犧牲的「人山」、「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終有一日,我們的旗幟終將飄揚在富士山頭,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最後在河對岸人民的期待下,全體衝橋,更是將家國情懷和個人情感拋向整部劇情的最高潮……電影最後的那個緊握的拳頭,也預示著中國抗日戰爭終將勝利!
從演技上,除了電影本身的故事,電影演員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歐豪飾演的角色讓人眼前一亮。從一個少不更事的農民,為了看看上海,無意被捲入戰爭中,在四天的戰鬥中,逐漸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戰士,從涉水潛逃到主動拿起槍來抵禦敵人,到最後為了「護旗」救人,英勇獻身,人物角色轉變和情感拿捏到位。魏晨飾演的角色,一改此前的小鮮肉影響,轉身變成一名操著一口上海話的營長,不斷逼迫十幾名逃兵成為真正的戰士,血氣方剛。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和姜武飾演的逃兵,一開始貪生怕死,但到最後冒著生命危險救自己的戰友,為過橋的戰士助威送行。杜淳飾演的謝晉元猶如八佰戰士的「定海神針」,當被告知撤退時,謝晉元依舊堅持死守四行倉庫,藉此激勵全國繼續戰鬥,但最後為了叫醒外面的人,不得不撤退出四行倉庫,身先士卒,帶領全體戰士過橋。王千源飾演的角色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不怕死的角色,最後掩護全體戰士後撤,斷後掩護,毅然衝上敵人陣營......總之,這些角色個個有血有肉,人物形象飽滿。
最後,借用電影中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來結束今天的電影《八佰》影評!
今日之中國,如你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