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她必須要抬出王菲。
告別娛樂圈快15年,曾經的歌壇東方不敗張清芳,已經沒有幾個人認識。
對女人來說,才華、事業和婚姻幸福,真的能夠兼具嗎?
不負如來不負卿,結果辜負的可能只是自己。
01 霧裡看花
張清芳15年的婚姻終於散了架。
作為曾經的天后,一紙離婚聲明是擋不住人們好奇心的。
深挖三尺,張清芳留下的愛情故事也不過兩段。
一段是和音樂老師曹俊弘十年的愛情長跑。
另一段是和如今該叫前夫的宋學仁先生。
曹俊弘在網絡上沒什麼名氣,但翻開他的簡歷,你就會發現這個男人不得了。
他曾經前後參與了500多首熱門歌曲的創作。
曹俊弘這個人怎麼樣,也沒有專門的留下專門的訪談。
依稀有些模糊不清的90年代綜藝節目可以看到他的樣子和做派。
他身有上世紀80年代的影子,特別是民謠界歌手的那種感覺。
才子是有才華的,但也是脆弱的,兩人的分手原因源於曹俊弘的病。
後來他來到大陸治病皈依,命是保住了,回去的時候曾經最愛的人已經嫁作商人婦。
命中注定。
曹俊弘和張清芳曾經合唱過一首著名的歌《是愛人還是朋友》。
無巧不成書的這首歌就成了他們倆人關係的最佳註解。
在這張專輯中,曹俊弘還特別用了水晶杯,張清芳的聲音也很適合這種感覺。
2015年張清芳嫁給了投資教父宋學仁,宋先生是她的粉絲。
兩人結婚後,據張清芳在《康熙來了》的說法,在兒子沒有出生之前,她總是在宋先生要求下每晚高歌一曲。
生完孩子後就沒有了這樣的雅興。
哈佛碩士出身的投資銀行家和感性的音樂人,鴻溝很大。
倆人的離婚聲明說,請外界不要揣測更多的理由,因此我們也不便多加揣摩。
在結婚的時候,張清芳並沒有選擇自己最有名的那首《出嫁》,而是選擇了表達暗戀心情的《深邃與甜蜜》。
她說這首歌是宋先生最愛的一首她唱的歌。
不過這首歌如果自己看歌詞,似乎很不適合結婚那天唱。
02 生命在於唱歌
張清芳戀情史乏善可陳。
韓國有一位很像張清芳的歌后。
她與張清芳同樣擁有清脆如水晶般歌聲。
李仙姬有兩段公開的婚姻。
她的歌聲很清脆,猶如16歲女孩。
就如她自己說,總覺得自己活得有點太仙,曾經猶豫自己要不要活得像個平凡人。
之所以這麼說,要從她有一個比自己名聲更大的學生李昇基說起。
李昇基外號國民兒子,在主持、歌唱,電視劇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是許多韓流女孩的最愛。
李昇基是李仙姬老師的得意門生,老師有趣的傳聞基本上就是和這位學生互動傳出來的。
李昇基在出道前有半年時間住在老師的家裡。
為了保持自己的歌聲,李仙姬老師起床是不說話的,她用毛筆和別人溝通的,以免傷了嗓子,她也是這樣教導自己的學生的。
據說李昇基有段時間也是專門寫字條給經紀人,而不與經紀人說話。
關於吃飯方面,就更講究了。
傷嗓子的辛辣是絕不吃的,要知道在韓國不吃辛辣這件事比登天還難。
他們的泡菜怎麼著也是辣的。
不吃辣就等於不吃泡菜,在韓國這個泡菜遍布的地方,這就變成了非常迥異於常人的一個行為。
比起泡菜,李仙姬老師更依賴蜂蜜水。
李仙姬說她曾經想著不要這樣折磨自己,活得像個尋常女人,但是出於對於歌唱的熱愛,她還是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
和曾經也是自己歌迷,追求自己的美籍韓裔丈夫離婚後,她現在又要重新回到樂壇。
她要和年輕的男團成員合作。
這種跨界讓我們想到了曾經周杰倫和費玉清的合作。
真正愛唱歌的人也許是不怎麼輩份的。
他們想要的效果是歌讓人們聽到,而這首歌是自己喜歡的。
登臺那一刻的璀璨光環實在太誘人,這樣的女唱將丈夫如果不讓她登臺,可能憋了15年後婚姻還是要失敗的。
03 我的下半生
在長達15年的婚姻裡,張清芳從曾經的大學生歌手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貴婦。
如今要告別自己的丈夫,不知她是否會和南韓的李仙姬那樣華麗轉身,回到自己的舞臺。
張清芳在2010年要開演唱會的時候曾經抱怨過,因為自己的前夫不願意她拋頭露面,她想開一個演唱會也很難。
在2010年要開演唱會的時候,她到張小燕的節目裡去做宣傳。
為她辦演唱會的幕後推手說,蠻怕她唱歌氣息不穩。
畢竟歌后很多年沒有長時間唱歌了。
要改變以家庭,丈夫,兒子為主的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張清芳告訴大家這樣一個消息的原因據說是消息已經走漏,藏不住了。
婚姻冷暖自知。
兩位歌后妥善地處理了前一段婚姻後,似乎都是要重新開始自己事業的樣子,有一種本宮終於要解脫的灑脫樣。
或許她們離婚我們需要送一束鮮花,去恭喜下她又活回了自己。
雖然這樣的恭喜聽上去有些冷酷。
中國有句古話,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
對於有事業,有名望的女人,這也是真理嗎?
能夠開演唱會,為自己活的下半生也許很帶勁,應該比張清芳曾經迷戀過的酒精更能充實她的心靈。
不管如何,祝願她離婚快樂。
也希望李仙姬老師的新專輯能夠大賣。
王子和公主的婚姻是不是能夠幸福,確實只有當事人才能知道。
也希望這些王子公主們以後不用太為大眾考慮,不需要戴著面具為大家為子女去演戲,自己開心就好。
聲明:
本文為說書小七原創,謝絕轉載。
本文基於媒體源和書籍信息客觀寫作,對涉及的人物無任何偏頗的惡意,當事人若覺不妥請隨時聯繫。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