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疫情,溫暖,悲痛,感動……
疫情襲來,他們衝鋒在前,做好防控工作;深入生產一線,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洪水來臨,他們聞汛而動,奮戰在抗洪救災現場;洪水退去,他們又積極投入到災後重建中。不僅如此,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在解困脫困第一線,在職工維權路上,在「四季送」的關愛中,處處活躍著工會人的身影。
一年來,全省工會人團結組織帶領廣大職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持續推動全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斷取得更大成效;緊跟時代步伐、發展要求、職工需求,拓展工會改革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職工群眾對工會改革的獲得感、滿意度。
在作別2020年,即將迎來2021年的日子,四川工人日報特選取他們中的十個工會人,與你分享他們那些感動人心的故事。
組工:吸納更多群體成為工會會員
人物檔案
姓名:朱麗
單位:自貢市榮縣東佳鎮工會聯合會
職務:社會化工會工作者
「通過你們對工會政策的宣傳,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把工會建立起來。」12月24日上午,朱麗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這是一家新成立的通訊公司,特地來電詢問建會流程和手續。在她的耐心解答和幫助下,當天下午通訊公司很快辦好了建會手續。
朱麗到企業宣傳工會建會政策 受訪者供圖
主動對接企業,摸清家底;積極宣傳加入工會的意義,增加入會吸引力;主動到企業推廣「川工之家」App,提高會員認證率……過去一年,作為一名社會化工會工作者,朱麗一直奔忙在助推企業建會的路上。
7、8月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推進25人以上、百人以下企業建會的攻堅階段,朱麗和同事們忙著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是否建會進行走訪摸底,一天下來,往往口乾舌燥、汗流浹背,「大部分企業都會支持配合,也有極個別未建會企業因為不了解心存疑慮。」怎樣召開職代會,如何選舉,對未建會企業詳細宣講相關政策的同時,她還留下自己的電話,隨時為企業提供上門服務。
「基層組織建設是工會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為推進企業建會,朱麗不放過任何機會。她逛街有個習慣,喜歡觀察街道兩旁的店鋪,一旦發現之前沒見過的,就會默默記下名字,並收集電話號碼,再回到辦公室查詢是否建會,「如果還沒建會,我們會主動聯繫,建會的企業也可以隨時回訪。」
榮縣陶瓷企業眾多,且大多為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在11月20日舉行的第十四屆自貢市職工技能大賽暨「西部陶都杯」陶藝製作大賽上,觀眾和裁判關注點是參賽選手精湛的制陶技藝,朱麗卻關心參與企業是否建會。沒想到,還真有一家。「這是個家族企業,父子兩人註冊了兩家公司,父親的企業成立得早,已經建會。兒子的公司由於剛註冊不久,還沒建立工會。」了解到情況後,朱麗及時與對方聯繫,促進這家小微企業順利建會。
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朱麗希望吸納更多的群體成為工會會員,「也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能夠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
大數據:
截止目前,全省已推動5537家百人以下、25人以上未建會企業依法建立工會組織,全省百人以下、25人以上企業建會率從62.16%提升到82.24%。
談判:聚焦八大群體,將集體協商引向深入
人物檔案
姓名:劉衍茂
單位:內江市總工會
職務:組織和基層工作部部長
近段時間以來,劉衍茂在做好2020年工作總結的同時,也在思考明年的集體協商工作開展重點。回顧今年,他感慨萬千:「今年新冠疫情對各方的影響太大了,我們開展集體協商的重點,也轉向了如何在這個特殊事情平衡雙方的利益。」在認真學習了全總、省總相關文件精神後,他與部門同志一起,制定了指導本地集體協商開展的「一企一策」方針。
劉衍茂(右)與同事討論集體協商工作開展情況楊誠波/圖
在指導華川集團有限公司開展集體協商工作中,針對企業認為疫情期間外地職工未上班不應該領工資,職工認為無法上班是疫情造成,雙方就疫情期間薪酬待遇的分歧,劉衍茂在指導過程中,一再向雙方傳遞企業和職工是「一個整體,需共渡難關」的理念,最終雙方達成共識,保證了疫情期間未上班職工也能領到基本工資。通過開展集體協商,金鴻曲軸公司決定深挖庫存潛力,調整生產計劃,保證職工疫情期間收入不降低……僅2020年一年,劉衍茂就參與指導了近20家企業的集體協商工作順利開展。
從2012年開始至今,劉衍茂從事集體協商方面的工作已經8年了,他最大的感受是勞資各方對集體協商工作的態度變化:2012年那會兒,大家是不願協商、不會協商、害怕協商。但是現在各方就集體協商的開展已經有了共識,只是將重點更多聚焦在如何讓協商更加貼近實際,更能為協商各方找到利益平衡點,協商從最初的單純工資協商,逐漸擴展到福利和日常員工關心的各個方面,協商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地拓展。
對於明年工作,劉衍茂已經有了初步想法,「明年工作將聚焦八大群體,由於存在用工形式複雜、人員流動性強等開展集體協商的不利因素,明年我們將把其中的保安、家政、快遞等行業作為進一步推進集體協商的著力點,將該項工作的開展引向深入。」
大數據:
今年以來,我省集體協商制度建設不斷加強,集體協商要約不斷深化,著力推動集體協商從工資收入分配向涉及職工切身立利益的各個領域延伸,穩步提升集體協商的職工參與度、知曉度、滿意度、和企業認可度。截至2020年9月,全省共籤訂綜合集體合同7.24萬份,覆蓋企業22.19萬家,覆蓋職工933.29萬人。
建功:讓優質的黑砂產品走入千家萬戶
人物檔案
姓名:酉波
單位:雅安市滎經縣黑砂行業工會聯合會
職務:工會主席
滎經砂器有著2000多年的燒制歷史,滎經黑砂手工製作技藝更是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新時代,這項體現匠人匠心的技藝顯得格外珍貴。「今年5月,在雅安市總工會和滎經縣總工會的指導下,我們舉辦了第一屆主題為『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黑砂實用器具創新設計大賽。」 滎經縣黑砂行業工會聯合會工會主席酉波談到2020年最難忘的工作便是舉辦此項賽事。
酉波與黑砂行業負責人討論產業發展 資料圖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滎經黑砂產業損失巨大,從業人員積極性受到一定打擊,開展這次比賽也大大提振了產業士氣。」 由於是首次以工會名義組織比賽,酉波和工作人員們向會員們進行了詳細講解,確保溝通順暢,「本屆參加比賽的人員達到了40多人,參加人數超過了預期。」
在這次比賽中,酉波欣喜地看到一些年輕的面孔,大學生、研究生第一次在黑砂製作賽場上亮相併取得優異成績。「這堅定了我們黑砂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的信心。」令酉波印象深刻的是,賽後還聽到大家談論如何改進技藝,「大家還高興地說『終於找到組織,工會讓我們有了家的感覺』。」酉波告訴記者,本次大賽經評比,決出實用器具類、茶具類兩個類別共12個獎項,並推薦實用器具類金獎獲得者程正平申報「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雅安市五一勞動獎章並獲獎。
「為推動國家級非遺滎經黑砂這一產業發展,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開展各類技能大賽。」酉波表示,不光是本地從業人員參賽,還會邀請國內的知名藝術家、黑砂愛好者參與,「通過對工會隊伍的不斷錘鍊,與外地經驗的交流融合,促進黑砂品質提升,使黑砂產業成為滎經興縣富民的惠民產業,讓優質的黑砂產品走入千家萬戶。」
大數據:
「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於2020年新增7個省級勞動競賽項目,省總本級直接管理的勞動競賽項目40餘項。全省體系推進、分層開展的競賽格局不斷強化,競賽呈現項目化、多層次特點,全省規上企業參賽面達到90%,參與職工超過600萬人次。
維權:一頭深繫著責任 一頭緊連著民心
人物檔案
姓名:王曉榮
單位:巴中市農民工維權中心
職務:主任
12月27日,還有3天就是2021年元旦了,大多人都開始安排與家人團聚。然而,這對巴中市農民工維權中心主任王曉榮來說,卻是一種奢望,因為他正在山東青島幫助農民工討薪。4天4場「談判」,結果一次比一次失望,但他沒有放棄,「只要我幹一天農民工維權工作,我的維權步伐就一日不停!」
回想起今年6月那次為農民工討薪,王曉榮仍記憶猶新。2015年6月,黃某某等數十名農民工在四川某建築勞務公司的帶領下,到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一建築工地務工,經過5年建設,2019年9月,工人承建的9棟房屋主體結構完工封頂,截至2019年底,該建築工地仍拖欠60名農民工工資360萬元,數次討要無果後,農民工遂向家鄉政府和工會求助。
今年6月12日,王曉榮牽頭巴中市區工會維權工作人員共4人遠赴千裡之外的烏蘭察布市。「到達後,我們充分利用周末入工地、進工棚,對疫情防控之下農民工在外務工就業及工資收入等情況進行看望了解,同時將《勞動合同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法律法規進行巡迴宣讀,一邊協調,一邊普法,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王曉榮說,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多次協調下,建築勞務公司同意支付工人工資,並迅速籌集到位360萬元。6月18日,維權人員親手發放現金160萬元,同時監督建築勞務公司轉帳支付200萬元。
王曉榮(左)為農民工討回欠薪 資料圖片
這只是王曉榮今年所辦結的6個維權案例之一。
多年來,為農民工維權的王曉榮一直奔走在路上。在他辦公室的牆上懸掛著一面面錦旗,桌上堆放著上百封感謝信,這既是群眾對他的最高「回報」,也是他為民解困的有力「佐證」。
對2021年,王曉榮懷揣著一份對農民工感同身受的感情說:「我是農民的兒子,心中只想到為農民工服好務!今後,在辦好每一個維權案件的同時,一定做好農民工法律宣講工作,引導他們做到理性、科學、依法維權。」
大數據:
2020年全省各級工會積極發揮省(城)際聯動維權服務和駐外法律援助站作用,通過購買服務,建立異地維權律師團,助外出務工人員維權,全年全省工會辦理的維權案件共3135件,幫助解決拖欠工資、工傷工亡賠償金等16498.22萬,其中,省外案件66件,涉及金額4695.82萬。
抗疫:不為武漢人民做點什麼 我會內疚一輩子
人物檔案
姓名:何小江
單位: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安裝分公司
職務:工會委員
作為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安裝分公司分管施工生產的副經理,春節剛過,何小江就回到公司值班。從那時起,他就密切關注著疫情的變化。一聽說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有中建八局參與,他就馬上動員安裝分公司的年輕人去支援建設前線。在他的組織下,第一批管理人員帶領了100餘名技能工人,於2月4日出徵雷神山。
2月12日,正在成都全力籌備項目復工復產的何小江,電話響了起來:雷神山醫院即將交付使用,但病區和隔離區風壓系統調試遇到了困難,急需支援!
此時此刻,在醫院建設的衝刺階段遇到了技術難題,他知道自己必須披掛上陣了。放下電話,他馬上聯繫了兩名有豐富經驗的項目經理,與他一同組成技術攻關小組,連夜驅車趕往武漢。第二天凌晨6點,3人終於抵達武漢。他們沒有時間休息,因為一場決勝之戰近在眼前。
何小江(左)和同事在雷神山醫院現場工作 資料圖片
為符合生物安全標準,雷神山醫院的隔離區必須保持負五帕的壓力,病區必須保持正壓。風壓系統的調試正是在這一項上遇到了困難。3人立即和同事了解了相關情況,結合之前建設的項目,討論解決方案。風壓系統的調試問題快要解決的時候,另一邊的病房的排水系統突然出現問題。交付在即,但兄弟單位的人手嚴重不足,何小江立即做出決定,協助兄弟單位完成區域內所有的安裝工程調試,確保病區和隔離區正常投入使用。
何小江在現場和工人一起翻井蓋、量尺寸,各路電話如雪花般飛來,他只能竭盡所能協調各方工作。風壓系統調試結束了,排水系統也疏通了,其他工作也一項一項落實。2月14日凌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安裝工程終於全部調試完成。風壓正常,排水正常,運行正常,至此,何小江才鬆了一口氣。
10天之內,他們與時間賽跑,高標準建成雷神山醫院A3病區30間病房、60張病床。「千裡奔襲,如果不為武漢人民做點什麼的話,我會內疚一輩子。」何小江說道。
大數據:
全省工會迅速設立7500萬元疫情防控專項資金,廣泛用於慰問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廣大職工群眾。截至3月,全省工會慰問防控一線職工20餘萬人次,發放慰問金和慰問物資6115萬元。全省工會投入專項經費500餘萬元,為近7萬名公安、城管和交通系統等廣大戶外防疫一線人員發放防疫物品。
扶貧:希望群眾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人物檔案
姓名:張松
單位:甘孜州總工會
職務:辦公室副主任、爐霍縣交納村第一書記
算算日子,張松到爐霍縣已經一年多了。
2019年5月,甘孜州總工會辦公室副主任張松被派往爐霍縣雅德鄉交納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當得知這一消息時,他便暗下決心要為交納村做點什麼。
交納村位於爐霍縣城以西12公裡的達曲河西岸,海拔3300米,全村35戶138人,是一個大山深處的偏遠山村。過去的交納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近年來,交納村在四川省總工會和甘孜州總工會的幫扶下,新村建設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曾先後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四川省文化扶貧示範村」「四川省旅遊扶貧示範」等。
張松(右)入戶走訪 受訪者供圖
抓思想文化引領、抓基礎設施建設、抓產業發展、抓四好村建設……自駐村以來,張松感覺自己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實際操作。剛駐村時,為了全面深入了解交納村發展情況,張松白天學習理論政策、查閱工作資料、向老同志請教溝通等,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晚上進村入戶,與村民同吃糌粑、共飲酥油茶,在家長裡短中全面了解村情戶情、村民思想情況,在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情況下,做到熟悉村情和了解脫貧攻堅業務知識兩不誤。
「駐村近兩年,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村裡基礎條件更好了,村裡公共區域和房前屋後更乾淨、整潔、漂亮了,但更讓我喜悅的是村風村貌向好,群眾思想認識、發展意識提高,群眾的笑容多了。我希望明年的交納村發展越來越好,每一個群眾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張松說道。
大數據:
作為爐霍縣、合江縣兩縣定點幫扶牽頭單位,省總工會多措並舉助推脫貧攻堅,為兩縣完成47個定點幫扶協議項目,協議總資金584.203萬元。並選派6名綜合素質好的同志駐村幫扶。在項目資金落實方面,今年省總在合江縣安排84.6萬元對回洞橋村產業發展鞏固提升,在爐霍共安排了扶貧資金305.39萬元。
安全:為企業生產撐起一把牢固的保護傘
人物檔案
姓名:鄭兵
單位:正一集團有限公司
職務:工會群監員
鄭兵已在正一集團有限公司從事安全管理工作28年了,他既是安監員,也是一名普通的工會群監員。回憶起過去的這一年,他說:「每天的辛苦,就是為企業生產撐起一把牢固的保護傘。」
鄭兵(左)認真做好每一次安全管理工作
鄒永洪 鄒翔 記者 駱向明/圖
2020年,讓他記憶最深的還是6月14日那天處理的一起小事故。那天,公司一管線發生洩漏,當班操作人員考慮到產品市場較好,於是急公司之所「急」,拆開管線的一端,衝洗乾淨,叫來維修人員,準備速戰速決,儘快恢復生產。但當操作員去車間開具動焊作業許可證的時候卻吃了鄭兵的閉門羹。當班工人覺得多拆管線麻煩,自我感覺事故概率小,況且當時生產時間緊任務重,都到這個份上了鄭兵還「小題大做」,於是跟老鄭急了起來。
老鄭堅持說出了拒籤的理由:「橫向輸送的管線內壁容易產生有機物殘渣積澱,必須同時拆開管線兩端,徹底清除管內所有可疑雜質才能動焊,否則就有燃爆的安全風險。」憑藉幾十年安全管理經驗和科學理性的技術分析,讓老鄭堅持原則不讓步。在他的再三勸導下,工友們只好拿起扳手,拆下管線另一頭,經過衝洗,才完成了動焊修補作業。
「多年來,我就是在煩人、囉嗦、多事的埋怨聲中堅守本職,嚴守做事底線,一路走到現在。」鄭兵說,作為一名安全監督員,新的一年,他將繼續堅持原則不放鬆,不碰紅線守底線,為一線勞動者構築一道安全監督防線,為他人、為自己、為家人守護安全,創建幸福安康。
大數據:
截至目前,全省成立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81927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達到139875名,工會參加安全生產檢查349240次,組織職工查找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65975件。在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工作方面,以「安康杯」競賽為抓手,切實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活動。2020年,全省共有25398家單位,187365個班組,4294728名職工報名參加了「安康杯」競賽活動。
志願:工會藍奮戰在抗洪救災一線
人物檔案
姓名:黃國兵
單位:樂山市總工會
職務: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2020年8月中旬開始,樂山市遭遇特大洪水。在抗洪搶險中,令人感動的是,「工會藍」忙碌的身影始終穿梭在現場。
「當時看到窗外被淹處一片汪洋,手機屏幕又在不停地彈出一條條汛情,心都緊了。」洪水襲來,「職工是否安全」「企業受災是否嚴重」一系列的擔心湧入樂山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黃國兵的腦海。「面對災情,樂山市總工會第一時間組織工會幹部、職工志願者奔赴防汛一線,積極參與安全隱患排查、現場救援救助、受災群眾安置等工作。」
黃國兵到一線抗洪救災 資料圖片
8月19日,樂山市全面打響生產自救和災後恢復重建攻堅戰。「洪水退,我們進。」黃國兵同工作人員立即前往受災企業,了解災情,與當地工會幹部共同研究救災措施。「第一時間發出倡議書,動員全市各級工會和廣大職工投入抗洪救災。全市職工志願者7000餘人次前往災區開展清淤工作,在集中安置點開展援助服務、疏導情緒等工作。我們還爭取到省、市慰問資金,由市財政統籌安排用於受災職工群眾。」黃國兵告訴記者,根據樂山市災後恢復重建指揮部統一安排,樂山市總工會按照緊急避險安置、過渡性安置和永久性安置三個階段,統籌做好受災群眾安置工作。同時,指導受災基層工會重建或修繕職工之家等工會陣地,幫助災區職工樹立信心。令他欣慰的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受災企業便實現復工復產。
「樂山市總工會將延續好『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抗洪救災精神,始終保持工會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引導廣大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組織廣大職工群眾開展建功立業勞動和技能競賽,廣泛開展線上和線下職工志願服務活動,努力把服務職工工作做得更具體更溫暖。」黃國兵表示,樂山市總工會將繼續發揮「心連心」職工維權專席維權職能,以「網際網路+工會工作」模式推動工會工作創新,並持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大數據:
截至目前,全省職工志願服務線下展示活動已在成都、攀枝花、達州等10個城市舉辦,帶動全省21個市州和產業、企業工會註冊職工志願者人數超過100萬名,職工志願服務組織近10000個,職工志願服務站點5000餘個。
幫扶:不能讓孩子因為貧窮進不了大學
人物檔案
姓名:謝倪瓊
單位:攀枝花市仁和區總工會保障部
職務:工作人員
「不能讓孩子因為貧窮進不了大學!」為了這句誓言,攀枝花市仁和區總工會保障部工作人員謝倪瓊已忙碌奔走15年。翻山越嶺、走訪入戶,踏破了多少雙鞋、走過多少山路,她早已記不清了,一心只為讓圓夢行動的光芒照亮更多貧困學子的前程。
12月22日,記者撥通了謝倪瓊的電話,當談到這些受「金秋助學」活動資助的孩子們時,謝倪瓊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當年踏進太平鄉貧困學子李仁翠家門時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2012年的一天,謝倪瓊入戶走訪李仁翠家時,正趕上暴雨天氣,雷電交加,山上不斷有泥石滑落,有的路段車輛無法通行,只得徒步在山間前行。當謝倪瓊到達李仁翠家時,李仁翠的母親正在田間幹農活,而父親臥病在床。走進李仁翠的房間裡,謝倪瓊看到,小小的土坯房堆滿了各種東西,但李仁翠的書桌卻非常整潔,一摞一摞的書籍擺放得非常整齊。當得知李仁翠已是第二次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卻因家境貧寒無法上學時,謝倪瓊心疼地替李仁翠擦乾淚水,並幫她聯繫上一家企業進行定向幫扶。如今李仁翠已參加工作4年多了,她不僅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土木工程建造師,而且還跟隨謝倪瓊的腳步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謝倪瓊欣慰地說:「孩子們的蛻變和成長是對我最大的安慰和獎勵。」
入戶走訪 受訪者供圖
每年的6月至9月,是謝倪瓊最忙的時候,入戶走訪、幫扶學子……她不敢有絲毫鬆懈,最多一天走訪貧困學子家庭20多個。有時,早上7點出門,晚上11點才能回家,為了了解孩子們的真實情況,她連續數月奔波。15年的時間裡,謝倪瓊走訪了上千個貧困學生家庭,足跡幾乎遍及了仁和區各個鄉鎮街道的每一個角落,最終幫助830餘名孩子實現了「大學夢」。
2021年即將來臨,謝倪瓊默默許下了一個新年願望:「新的一年,我希望孩子們考入他們理想的學校,走上工作崗位的孩子們,在崗位上盡顯才華,更上一層樓。」
大數據:
2020年,全省工會系統深入基層一線,廣泛開展了「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等工會系列服務,努力解決職工現實問題。其中,在金秋助學活動,共籌集資金2789.94萬元,資助困難職工和困難農民工子女10226人,共發放助學款2634.67萬元。
復工:客戶和員工滿意 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人物檔案
姓名:鄭旭東
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職務:副總經理、工會主席
大年三十和員工們一起包餃子團年,請來理髮師上門為員工服務……2020年12月21日,在鄭旭東打開的電腦上,一張張圖片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年來每個難忘的瞬間。
第一張圖片展示的是員工錯峰就餐。「我們是通信保障單位,春節剛過,部分員工就返崗上班了。」鄭旭東回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提前從彭州工廠搶購了20000個口罩,儲備了消毒液、體溫槍、醫用手套、一次性餐具等防疫物資,優先保障營業廳員工健康安全。
鄭旭東(右)慰問員工 資料圖片
2020年2月5日,成都分公司受命為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建基站。鄭旭東指著一張圖片說:「當時醫院外拉起了警戒線,每天喇叭循環廣播,警示大家不能靠近,說不緊張是假的。」他從電腦裡找出一張表,上面密密麻麻列出了成都各類新冠肺炎定點醫療機構及定點隔離點,「這些地方都要拉網絡專線,確保疫情監控的精準。」任務重、工期緊,鄭旭東經常守在施工現場,仔細檢查員工防疫和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令他自豪的是,防疫網絡保障工程都按時完成了。
還有一張照片顯示公司綠化帶旁的空地上,幾名員工正坐在凳子上理髮。「因為疫情防控期間,街上好多理髮店都沒營業,員工頭髮長了也沒法修剪。」鄭旭東發動員工按照理髮店留下的聯繫方式挨個打電話,終於請來了2位理髮師上門服務。
一年來,無論是網絡工程建設、維修維護,還是防疫和後勤保障,處處都能看到鄭旭東忙碌的身影。由於工作出色,2020年9月,鄭旭東被評為中國移動優秀工會工作者。
「2021年是一個嶄新的開端,讓客戶滿意、員工滿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鄭旭東說,希望新的一年通信行業能夠更好地融入各行各業,為網絡強國、智慧中國多做貢獻。
大數據:
疫情發生以來,省總工會緊扣援企穩崗,協同做好復工復產,疫情暴發初期,省市兩級工會安排專項慰問金100萬元,動員發動春節期間復工重點防疫物資保供生產的10家企業近千名一線職工,不間斷生產急需緊缺防疫物資,保障產品供應。同時發揮工會組織優勢,在全省募集口罩4萬多個,綿陽等多地工會還購買了返崗禮包,免費發放給農民工,為他們返崗復工保駕護航。
文:鄒永洪 鄒翔 四川工人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旭、楊誠波、雷琰、向曉文、張楊、鄧霞、駱向明
來源:四川工人日報、51網(www.51gr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