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死亡」是一種什麼感覺,是恐懼、解脫亦或者是不舍?只有真正歷經過死亡邊緣,又重回「人間」的人才能體會!
醫學界認為,有些人在遭受嚴重疾病或床上之後,又被救治回來,他們就可能會經歷所謂的「瀕死體驗」!
根據著名的醫學雜誌《急救護理》發布的研究來看,那些報告自己有過瀕臨死亡體驗的人中,在整個過程內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量有明顯升高,並可能遭受過缺氧體驗。
研究人員曾對52名心臟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其中有11位患者在心臟病發作時,有過臨近死亡的經歷。更是有數據證實,10%~25%的心臟病患者都經歷過瀕死體驗;
但是,他們並沒有歷經所謂的恐懼、難過感,反而是感到了平靜愉悅,有的患者甚至描述自己走向一個很亮的地方,看起來就如同天堂一般。雖說出現這種情況的確切原因並沒有得到證實,但是專家認為大腦缺氧和瀕死體驗之間存在關聯。
更是有專家直接指出,所謂的瀕死體驗,比如精神愉悅、走向光亮處等,實際上就是典型的缺氧症狀。
當心臟供血受到阻礙時,就會造成心臟疾病的發作,同時對大腦的供血氧造成影響,導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具有毒性。
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心臟病發作時的疼痛感影響,大腦就會釋放出具有止痛作用的內啡肽成分,臨床上也將其稱為胺多酚,這種成分就會讓患者產生放鬆心理,從而出現一系列愉悅、看見天堂等症狀。
所以瀕死感並非是天堂發出的接待信號,它只是大腦缺氧的表現而已。除了瀕死感以外,「迴光返照」同樣也能用科學來解釋!
當一個人的生命即將終結時,大腦就會接受這種危險信號,不自覺調動身體的潛能,呈現出「垂死掙扎」的狀態。
受疾病的影響,到了終末期階段後,患者心肺和各器官功能已經衰竭,身體因此處於缺氧和二氧化碳滯留的狀態下,大腦就會接收到各器官發出的求救信號。
當大腦獲悉到人體即將死亡的信號之後,就會做出「最後的衝刺」,刺激體內各腺體分泌激素,包括腎上腺皮質以及糖皮質激素,這些本用來應急的激素大量分泌,所以在短時間內患者會有症狀緩解表現,甚至是面色如常、能和人正常交流等。
另外,患者在臨終前的一段時間,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也會分泌,讓機體處於短暫的亢奮狀態,持續幾小時或幾十分鐘。當這些激素被消耗殆盡時,死亡的鐘聲也會敲響。
所以,無論是瀕死感或迴光返照,其實都是大腦缺氧後引發的一系列表現而已。對於長期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來說,靠藥物維持痛苦的活著或死亡,究竟哪一個才是解脫,也許只有患者自己心裡清楚。
每個人在面對死亡時,都不能鎮定自若,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健康活著,享受每一天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