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福音✟
了解信仰,豐富生活,更新生命,聆聽主的話語,透過《福音》,認識耶穌基督是主,天主是愛!感謝您的聆聽、關注與分享!願天主永受讚美!
讀經一(我們把這希望當做靈魂的安全而又堅固的錨。)
恭讀致希伯來人書 6:10-20
(耶穌,生命中的錨!)
弟兄們:因為天主不是不公義的,甚至於忘掉了你們的善工和愛德,即你們為了衪的名,在過去和現在,在服侍聖徒的事上所表現的愛德。我們只願你們每一位表現同樣的熱心,以達成你們的希望,一直到底。這樣,你們不但不會懈怠,而且還會效法那些因信德和耐心而繼承恩許的人。
當天主應許亞巴郎的時候,因為沒有一個比天主大而能指著起誓的,就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多多祝福你,使你的後裔繁多。』這樣,亞巴郎因耐心等待,而獲得了恩許。人都是指著比自己大的起誓;以起誓作擔保,了結一切爭端。為此天主願意向繼承恩許的人,充分顯示自己不可更改的旨意,就以起誓來自作擔保,好叫我們這些尋求避難所的人,因這兩種不可更改的事—— 在這些事上天主決不會撒謊——得到一種強有力的鼓勵,去抓住那擺在目前的希望。我們拿這希望,當作靈魂的安全而又堅固的錨,深深地拋入帳幔的內部。作前驅的耶穌已為我們進入了那帳幔內部,按照默基瑟德品位做了永遠的大司祭。——天主的聖言。
釋義
作者以「雙重否定」來表達天主是公義的,天主絕不會忽視信友因天主之名,所行的善工和愛德。愛德與服務是天主兒女的標記,亦證明屬天主的人行在救恩的道路上。如何繼續在這條道路上前進?就必須看信友是否堅持下去,效法那些繼承恩許的人。那些繼承恩許之人是懷有矢志不移的信德,並且忍受長久的等待,一心盼望天主的許諾;在希伯來書十一章當中,作者會詳細舉例,勸勉信友要步武他們的芳蹤。
接著作者舉出恩許的繼承人亞巴郎。所說的恩許是指祭獻依撒格的事件,天主向亞巴郎說的話,成為亞巴郎服從和相信的賞報(參:創二二1-19)。天主向繼承恩許之人對著自己起誓,表示天主一定會達成許諾,教人們可以信賴祂。
「希望」被描寫為信友靈魂的錨。希臘人以錨作為人生指望的根基,古代教會的教父們喜歡用錨拋入天上而不用拋入深海的圖像,來說明基督徒對信仰的把握,信友好比一個水手,當他的船為暴風雨所撼動時,只有從錨得到安全。這裡說到錨深深地拋入帳幔的內部,即是指耶穌已為信友進入帳幔內部,抓住耶穌就是抓住生命中的錨。舊約時代中,只有大司祭才能進入帳幔內的至聖所;而新約的子民卻能藉由這位大司祭,跟隨祂通往天主那裡。
答唱詠 詠 111:1-2,4-5,9,10
眾:上主永遠懷念自己的盟約。
領:在義人的集會和團聚中,我必要全心向上主讚頌。上主的化工確實偉大,凡喜愛祂的必須究察。
眾:上主永遠懷念自己的盟約。
領:上主使祂的奇蹟不可遺忘,上主實在是慈愛而溫良。祂賜給敬畏祂的人食物,且永遠懷念自己的盟約。
眾:上主永遠懷念自己的盟約。
領:上主速來救贖祂的百姓,永遠立定了祂的盟約;祂的名是神聖而可敬。祂的榮譽,必定存留永世。
眾:上主永遠懷念自己的盟約。
福音前歡呼
領:阿肋路亞。
眾:阿肋路亞。
領:主耶穌基督的父,光照了你們心靈的眼目,為叫你們認清祂的寵召有什麼希望。
眾:阿肋路亞。
福音(安息日是為人立的,並不是人為了安息日。)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2:23-28
(安息日是為人立的,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有一次,正當安息日,耶穌從麥田裡路過,衪的門徒在行路時掐食起麥穗來。法利塞人向耶穌說:「禰看!他們為什麼做安息日不許做的事?」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從未讀過:達味在急忙中和他的同伴在飢餓中所作的嗎?當厄貝雅塔爾作大司祭時,達味怎樣進了天主的殿,吃了除司祭外,誰也不許吃的供餅,並且還給了同他一起的人?」耶穌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立的,並不是人為了安息日;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基督的福音。
釋義
馬爾谷福音第一章敘述耶穌宣講天國,以言行彰顯天國的德能,得到廣大地歡迎。但在緊接著的章節中(谷二1-三6),當耶穌進一步地解釋祂行事的理由和背後所倚靠的權威,即祂對自己「天主子」身份的認知時,卻遭到了猶太宗教權威人士的反對。這些爭論的基調是如此的:耶穌說明衪的行事的理由:「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參閱:瑪十二7);「安息日是為了人立的」。但是,由於這些解釋也同時彰顯衪是「主」的自我意識,這一點卻是當時的宗教人士完全無法理解與接受的。
耶穌的確是主,「是安息日的主」,衪和衪所宣講的天國比法律更大,衪所認識的天主的心意比法律更大。但是,這種新的、更大的視野卻不斷地挑戰並衝破猶太法律的藩籬,也打破了經師和法利塞人所倚靠,賴遵守法律而來的安全感。所以他們「心裡忖度」(谷二6)、質疑(谷二16、18、24),終於決議「陷害耶穌。」(參閱明天的福音:谷三6)因此,對一切基督徒而言,衪也同時是在十字架上為王的主。
分享
耶穌為門徒們在安息日的行為辯護,當宗教慣例與人的基本需要有衝突時,優先考慮人的需求,因為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了安息日而存在,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猶太法律禁止在安息日人事許多世俗雜務,好讓身、心、靈在休息當中得到更新,重溫天主創造天地及天主與猶太人立約的恩澤。在時間似乎永遠都不夠的世界,能夠騰出時間有一個安息日,什麼都不做,只是為天主和自己的存在而慶祝,這就是宣告人是時間的主人。教會法律是為團體制定的某種法則,來維護天主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使人們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如果我們只看重法律本身而忽略了愛,那麼,成文的法律只是死的。然而,經驗告訴我們,將法律絕對化是人性的傾向。猶太人嚴格地遵守安息日的法律,耶穌卻提醒人們人與團體本身重於法律文字。長期以來這也一直是對我們的挑戰。天主的誡命是引導人、幫助人更與主接近,而不是壓制人的工具。評頭論足這類事應該由專家來做。我們最該做的,是以愛來滿全法律。
安息日在猶太宗教和傳統中非常重要。每到這一日,所有的猶太人,包括他們的奴僕和動物都要休息,為紀念上主以大能的手和伸展的臂將他們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並吩咐他們守安息日(申5:15)。
基督徒的主日,是紀念和慶祝耶穌為人類死而復活的日子,自然該隆重慶祝。慶祝主日包括讚美天主,向衪感恩並祈禱,花時間陪伴家人,奉獻愛心等等。遺憾的是,大部分基督徒忙於世事,沒有時間善度主日。殊不知世事固然重要,但屬靈的事更重要!
反省
1、耶穌為我是誰?衪是我的主嗎?即使遭致反對,我是否還是聽從衪的話語?
2、我是否也有一些不願意改變的習慣,無論是來自個人家庭背景或是社會文化的影響。我是否願意在今天福音的光照下,重新檢視我的「安息日」是為誰?是為人、是為天主、還是我的習慣變成了我的主宰?
3、司祭阿希默肋克對逃亡中的達味所作的──拿出供餅給飢餓的達味和童僕們吃──這一切的標準就是潔身自愛。依人本身為判斷的標準,而非外在的價值。
4、「安息日是為人立的,並不是人為了安息日」,這一切都顯示了我們行動背後的真精神──把人導向與生命之主的結合。而我在參加教會禮儀的時候,需要調整那些不適當心態(可能是法律主義或是太過理想化),好使我更能與耶穌同心同感,並注意到別人和自己的需要?
5、雖然教會是聖神所引導,但同時她也是一個人群的組織,因此她需要法律規條。不過這些法律都是為人靈得救的益處。查考自己對教會法和天主誡命的看法,這法律引導我活出更豐盛的生命呢?還是給我的生命平添了幾份負擔呢?可以舉出幾個具體的例子來幫助自己反省。
6、我是怎樣看待守安息日這件事的?我認為主定立誡命和法規是因為對我的愛和呵護嗎?在主眼中我是最寶貴的,在我眼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
7、我們常常以外表來判斷人,如人的長相,職業,社會地位,家庭與教育背景。但這是判斷人的標準嗎?你覺得什麼是判斷一個人的標準呢?
8、法利塞人和經師注重的是外在的規矩和法律,而忘記了人才是更重要的。規矩,法律和條文是為了幫助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不是成為做好人的累贅與負擔。
9、你的哪些內在的法律是別人絕對不能觸犯的?你的這些內在的法律是為了更好的尊重他人與幫助自己和別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嗎?
擁有昨日福音中「舊皮囊裝新酒」的心胸,斷不能承載以人為本的轉變,這樣的人常認為救恩來自遵守規範的個人努力,而不是天主無條件地賜予。遵守規範固然重要,但出於純全的愛心對人態度寬容,才是以人為本的根基之一。再者,我們也不能因相信恩典是無條件的,便懈怠,更要以信德和耐心履行愛德,為人群追求福祉。今日福音中耶穌列舉的達味表面上觸犯法律的行為,恰恰是表達他以人為本的舉動。畢竟,法律的終向是造福人群。我們相信天主不會撒謊,就算效果尚未彰顯,我們還是要在漫天風雨中把持信德,耐心等待,如同堅固的錨,拋入那帳幔的深處——耶穌基督——以顯示我們是恩許的繼承人。
聖若瑟年獲得大赦的方法
1、誦念天主經並默想至少30分鐘,或是至少避靜一天,在避靜中要以聖若瑟為默想主題;
2、以聖若瑟為榜樣,實行一件或神或形慈悲善工;
3、在家庭或在未婚夫妻之間共同誦念玫瑰經;
4、每天把自己的工作託付於大聖若瑟保護的人,以祈禱懇求「納匝肋工匠」的轉禱,使那些尋找工作的人能找到工作,並使所有的工作更有尊嚴;
5、為遭受內外迫害的教會祈禱,特別誦念傳統的大聖若瑟禱文,或是誦念東方禮天主教《讚美集》或是有關聖若瑟的經文,以及傳統禮儀中向聖若瑟祈禱的經文。
信友誦念任何經合法準予的祈禱和虔敬的行為,例如「啊!真福若瑟,我讚美你」,就可獲得大赦。特別在傳統上紀念聖若瑟的瞻禮,即3月19日、5月1日、聖家節,東方禮的聖若瑟主日,西方拉丁禮傳統的每月19日和每個星期三都可獲大赦。
在目前衛生緊急情況下,年長者、病患、臨終者和所有因正當理由不能出門的人在不能滿全獲得大赦的一般條件時,向病人之慰、善終主保聖若瑟表達敬意,懷著信賴天主的心,奉獻生命中的痛苦和不適而行虔敬的行為,可獲得大赦。
向聖彌額爾總領大天使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