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脫口秀大會》總決賽,羅永浩獻上了他的脫口秀「首秀」、「處女秀」。
於是,他又火了。
火的原因,除了他自己定義的「首秀」(其實每次錘子手機的發布會都是他的脫口秀),
還有他的《甄嬛傳》(《真還傳》)。
請看圖和真相:
是不是真的還了呢?馬上《人民法院報》就進行了核實:
於是,他倆還進行了友好、愉快的互動:
我看了羅永浩的這次脫口秀。
各種自黑中,帶著悽涼與悲苦(喜劇其實就是悲劇用另一種方式呈現),
更透著從人生谷底爬上來的驕傲與自豪。
誠然,一個標榜追求完美、極具工匠精神、販賣情懷的企業家,
在2018年底企業破產、負債6億,
面對線上線下鋪面而來的各種嘲笑和唾罵,
還碰到了2020年的疫情、洪災,
這種低谷之低、走出低谷道路之坎坷,也是沒誰了。
2020,我們經歷了各種不順,但只要肯努力,
人生從來不懼低谷。
羅永浩,何許人也?
「一個正常人,欠了6億債以後,還有沒有必要活下去?」他說。
於是,他採用了另一種「正常人」的思維。
不捶胸頓足、顧影自憐,
不做懟天懟地、怨天尤人,
也不暗度陳倉、一走了事,
而是積極開始想辦法先把欠債還上。
時至今日,羅永浩直播帶貨累積10.4億元,成為中國帶貨主播第四,美譽度一路上升。
巴頓將軍說:
「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到達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時的反彈力。」
行走在谷底的羅永浩,
展現了自己的反彈力,見證了自己的「成功」。
清代最著名的文學家之一、《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曾寫過一副非常有名的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破釜沉舟、臥薪嘗膽實現人生反轉的,
不僅僅只有西楚霸王項羽和越王勾踐,
在生活中,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
「耗了六年,待業六年,心碎無數。」
說這句話的人叫李安,他被稱為「華人之光」,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可曾幾何時,生活留給他的,
只是一地雞毛而已。
1984年,30歲的李安獲得紐約大學碩士學位。
畢業作《分界線》獲得紐約大學沃瑟曼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影片獎。
而立之年,看似前程似錦的他,沒曾想立刻面臨人生低谷。
畢業即失業,在家賦閒了六年。
家裡全憑妻子一人收入生活,李安只能成為「家庭煮夫」、「全職丈夫」。
煮飯、接送小孩、各種家務由他承擔。
可他沒有就此沉淪,他通過寫劇本、修改、推倒重來再寫來磨礪自己、爭取機會。
終於,在第六年,他的《推手》《喜宴》劇本接連獲獎,
電影夢初顯端倪,迎來人生轉折點。
華爾街投資大神瑞·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提到過一個公式:
痛苦+反思=進步。
6年的痛苦&反思循環,成為走向巔峰的助力。
還有胡歌。
那個帥氣的李逍遙,2006年遭遇了一場慘烈的車禍,
助理在身邊死去,
他的臉、右眼、頸部被玻璃割傷,縫了一百多針。
命保住了,臉卻毀容了。
演藝事業遭受沉重打擊,幾乎畫上句號。
「車禍創傷了我的容顏,也衝擊了我的內心。每當我戰戰兢兢拿起鏡子的時候,我都渴望能在鏡子裡找到勇氣和力量。」
他也曾逃避現實、準備放棄。
「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夠讓我真正的站立。如果皮囊難以修復,就用思想去填滿它吧。」
正是這份在人生谷底的領悟,讓他徹底明白未來的生活和事業要怎樣繼續。
他更熱心於公益,幫助同曾經的他一樣需要幫助的人;
他更認真選擇劇本,用「思想」讓每一個角色更豐滿、更立體。
於是就有了《偽裝者》、《琅琊版》,也有了如今我們眼前溫和謙遜的胡歌。
海明威說: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傷痕背後的思考,孕育人生的蛻變和事業的升華。
超人也有谷底。
中國有孫悟空、哪吒等神話英雄,美國有DC和漫威的超級英雄。
在美國評出的超級英雄Top100中,超人常年位列前三。
超人的最經典、影響最廣泛的形象是克里斯多福•裡夫。
影評人認為:
「既有傳承歐洲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又有美國本土的熱情開朗和進取精神。」
然而,1995年,裡夫在一次賽馬比賽時摔傷頸椎,導致全身癱瘓。
這是人生給裡夫的一次致命一擊。
但他沒有就此屈服、沉淪,
1996年,出版自傳《克里斯多福·裡夫的生涯和勇氣》,進入暢銷書排行榜;
1997年,以輪代步,執導電影《黃昏時刻》;
1998年,重返銀幕,參演《後窗》。
此外,他創立了一所癱瘓病人教育資源中心,當選為全身癱瘓協會理事長。
他還四處奔走、演講,為殘障人士籌募巨額善款,被譽為「慈善大使」。
時任美國總統布希評述:
「裡夫是個勇敢,樂觀又有主見的人,堪稱民眾楷模。
尤其是他在逆境中毫不示弱的精神贏得了所有人的欽佩……」
詩人紀伯倫說:
「我們今日承受的災難,明日將會成為我們榮譽的桂冠。」
災難,可能讓你的生活推倒重來,或許是傳奇人生的新起點。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小男孩在田野上撿到一個蛹,他把蛹帶回家裡。
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個小裂縫,裡面的蝴蝶掙扎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
小男孩就用剪刀把蛹剪開,幫助蝴蝶脫蛹出來。
可是這隻蝴蝶身軀臃腫,翅膀乾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一會兒就死了。
蝴蝶必須在蛹中痛苦地掙扎,直到它的雙翅強壯了,
才能破蛹、才能飛行、才能存活。
心理學上還有個蘑菇效應,是這樣說的:
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
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
此時的它已經不再需要汙水,可以自己去接受陽光雨露了。
作家六六說:
「人的一生是一條上下波動的曲線,有時候高,有時候低。低的時候你應該高興,因為很快就要走向高處。」
人生就像蝴蝶和蘑菇一樣,
要破繭成蝶,先需要在低谷的痛苦、磨難中練就強壯的翅膀,
要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
就必然先接受汙水的洗禮,在低谷的陰暗、溼冷中積蓄成長的養分和力量。
正如著名作家二月河所說:
「人生好比一口大鍋,當你走到了鍋底時,只要你肯努力,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