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24日在北京發布。圖為發布活動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張蔚然)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24日在北京發布。《恩格斯思想年編》《邁上新徵程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民法典評註》和《新華字典》第12版等多部著述被列入年度重大科研成果。
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聚焦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十四五」及中長期發展戰略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出了一批有思想含量、理論分量、話語質量的研究成果,全年共出版專著近400部、研究報告近300部,發表學術論文5000餘篇、理論文章近300篇,此外還有大量學術資料、古籍整理、譯著譯文、工具書等形式的研究成果。
社科院當天從中遴選25項重大研究成果向社會集中發布,旨在展示社科院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取得的成績。這些重大研究成果包括《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通論》《恩格斯思想年編》《邁上新徵程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民法典評註》《中國民間文學史》《臨淄齊故城冶鑄業考古》《「一帶一路」的經濟學分析》和《新華字典》第12版等。
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恩格斯思想年編》副主編辛向陽當天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今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恩格斯思想年編》作為國內首部關於恩格斯文獻的年編,選取最能代表恩格斯思想觀點的段落,力求做到科學可靠、準確權威,是重溫恩格斯的豐富思想和歷史功績,緬懷恩格斯的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為廣大讀者全面學習、科學理解恩格斯的思想提供了導引。
辛向陽特別提到,恩格斯在很多著作中展現了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思考,比如他主張從最頑強的事實出發,抓住歷史主導力量的變化去預測和把握未來。我們今天深入了解恩格斯思想,不僅有助於更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在於推動自身更準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
《民法典評註》包括7卷15冊,825.6萬字,以融通學術性與實踐性為創作取向,力求使讀者既能從整體圖景視域掌握《民法典》的法治精神,又能從細緻入微視點理解《民法典》的規範含義。社科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所長陳甦當天介紹稱,在眾多研究、詮釋《民法典》的著作中,《民法典評註》是唯一一部以「評註」命名的著作,對《民法典》分則各編的每一個條文從歷史演化、規範目的、體系地位、規範構造、法律適用等方面,予以深刻、系統、全面研究,並進行明晰、精細、周詳的闡釋。
《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工作及時跟進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是反映社會發展進步、語言生活變化和語言研究的新成果。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白曉麗表示,修訂組在以原創精神增補新詞時,遵循普遍性、穩定性和規範性原則。一個擬補新詞的意義用法弄清楚以後,還存在著該怎樣用適合字典的語言準確簡明地解釋好的問題。僅為「打卡」這個詞,就來來回回反覆討論修改了十多次。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保證了《新華字典》在每次修訂中不斷進取、向前和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