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天天向上》節目組在長沙舉行十周年慶典,這檔陪伴我們的公德禮儀脫口秀節目竟然已經十年了!31日,錢楓和矢野浩二等人也發微博,並配了新老天天兄弟的照片,8個人看起來非常親密。新兄弟大張偉和王一博也來了!但是在這些老面孔中,最讓我意外的還是矢野浩二的那張臉。
說實話,我根本就沒想過浩二會來,因為印象中,他做主持人的那幾年已經很久遠了,甚至都沒有給人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後來我記住他還是因為他出演了很多日本人的角色。若是在十年前,如果有人問起中國人氣最高的日本男藝人之一,常在影視劇中扮演反派,把中國視為「第二故鄉」的矢野浩二絕對是當之無愧的。
浩二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高中畢業後開始工作,先是當郵遞員,然後是送牛奶的,最後在大阪當了一名酒吧服務員。因為很多顧客說他長得挺帥的,他也很受鼓舞,於是他去了東京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天地。可是他怎麼努力,情況並不順利。沒有得到什麼機會。
哪怕是後來來了中國發展,他也沒得到什麼「飛躍式發展」。2000年,當他第一次來到中國時,日子可以說是異常艱難。2000年,浩二在中國的演藝事業也如一潭死水。沒有戲拍,掙不到錢,從日本帶來的6萬塊錢,幾個月就花得差不多了。
這樣的花錢速度,讓身邊的中國朋友都感到吃驚。要知道,2000年的物業水平跟現在完全不同,就算是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6萬塊也是可以花上幾年的,在朋友的再三詢問下,浩二才對他說出了實情:為了拍戲,他自己出去逛,找那種小公司,人家讓他交保證金,許諾給他一二號男主角。他就信了,交了錢,前後被騙了三四次。
從小在北京胡同裡長大的好朋友徐超聽了這話一下子就火了: "你根本不了解中國,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有什麼事你找哥們我啊!"
可是找人幫忙這種事是很不容易的,「怕給你添麻煩。"浩二說。聽到這話,徐超也很無奈,因為在日本留過學的他知道,「這就是日本人。」徐超請幾個朋友幫忙,僱浩二教日文,每小時付給他100塊,還幫他聯繫演藝公司,浩二漸漸有了一些演出機會。
身為日本人,漢語不靈光,在大多數導演眼裡,只適合出演「反派"。好不容易才得到了扮演反派的機會。可是導演只是讓他扮演一個不分青紅皂白就屠殺中國人的殺人魔鬼。他不想被定型,更不想扮演這樣的反派,可是作為一個沒有名氣的日本演員,他也只能怎麼做。
他感慨的的說:「我演的都是日本軍人,沒有人物性格,沒有戲劇衝突,只有冷酷,只懂殺戮,有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出演的不是有血有肉的人,更像是一個粗糙的戰爭機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工作產生了恐懼。像無形的枷鎖,讓我無法脫身,我有種窒息感。」
就這樣他又足足堅持了5年,後來甚至到了一看到軍裝就想吐的程度。
某種程度上,在中國最初的幾年,這個日本演員一直在努力探求某種微妙的平衡:一個在中國發展的日本人,一個中國抗戰片裡的「反派」。這種平衡有時會超出演藝事業的範疇,成為一道自我身份認定的難題,有時會給浩二意想不到的幫助,也會讓他陷入莫名的爭議中。
為了幫助浩二學習怎麼在中國演好一個「反派」,一個朋友送給他許多「紅色經典老電影」的碟片,浩二一部部慢慢地看。其中,老一輩表演藝術家方華所飾演的諸多鬼子形象,讓他印象深刻。
可是當時那些劇裡的日本軍人普遍比較單細胞,不是從戰壕裡爬出來慢慢走然後被打死,就是各種特效被炸死。可以說「日本軍人」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槍林彈雨下還能從容不迫散步的軍種。「鬼子」這種職業也有固定模式,基本上「鬼子」出來了後面的劇情也差不多能猜得出。
「從內心生出來的恨的極限。」在浩二眼裡,這是以往鬼子片的特點。在初期參演的戰爭片裡,浩二要做的幾乎是同樣的事情:歇斯底裡地去喊,殘忍,兇狠,醜惡,無情,好色,幾乎不需要演技。"最後總是被擊敗,骯髒地死去。」他在日記裡這樣總結自己的角色。
2008年,就在快被鬼子搞窒息的時候,浩二的人生出現了轉機,他開始出現在湖南衛視熱門綜藝節目《天天向上》中。因為是日本人,主持人語速又比較快,所以他時常比別人慢半拍,那種若有所思的呆萌形象,一下子就獲得了很多中國粉絲,他終於出名了。
第一部就是《記憶的證明》,了解了這個故事的劇本後,浩二意識到,這和自己之前參與的抗日戰爭片不一樣,「日本軍人不再是那麼單一了。」這其實一直是他所期望表達的人性。在《記憶的證明》之前,他參演了《烈火金剛》裡的日軍毛利大隊長。這部小說在中國家喻戶曉,毛利的兇殘也是深入人心。
《烈火金剛》裡,浩二的最後一個鏡頭:中國男主角一邊痛訴著毛利的罪行,一邊把5顆子彈打進毛利的身體。拍近景時,他的臉上露出了悲哀無奈的神情,他掉下了眼淚,這是他的現場發揮,劇本裡並所沒有。按照劇本,攝影師做了OK的手勢,準備關機。導演卻擺手,意思是不要停,繼續拍。這個浩二流眼淚的鏡頭長達10秒,演喊出了遲到的「停」,現場掌聲響起。
後來,浩二花了很長時間去想,自己為什麼會流下眼淚,可他沒有找到答案。他只是依稀覺得: 「可能這更像一個人吧,他也有自己無奈的地方,也有自己的老家,也有妻子兒女。」一個網友曾經這樣給他留言:看過你演的片子,印象挺深的,和以往的反派不同。原諒我的直白,你對角色的把握,好像讓人覺得,裡面有一種無奈的壞。
因為自己的身份,浩二在日本和中國都挨過罵。2005年,浩二應邀去遼寧視臺參加一檔節目。這是他來中國四年後的第一個電視人物訪談。在這檔節目裡,對面的主持人頭髮烏黑,方臉,大鼻子,衝他微微笑,可「問題都很兇」,反覆問他一些本不在訪客範圍裡的敏感問題,還還讓浩二當場演一個「反派」生氣的模樣,並在節目結束時,把中國出版的抗日戰爭的書籍和碟片,當做禮物送給浩二。
浩二記住了主持人的名字:司馬南。面對那些問題,他只能用漢語不斷重複一句話:歷史是不能歪曲的,戰爭是殘酷的。
好像所有人都忘了,他是一個演員。表演是他的工作,是他的專業。他在用心地做這份工作——成果未必完美,但他做得很用心,就像任何一位專業和優秀的演員那樣。後來,日本作家小林小百合寫信給矢野浩二,信裡這麼說:「我常常地想,你置身於現代中國的第一線,和數不清的中國人在一起工作,可想而知困難障礙自然不少,但矢野先生一人,站在我們這些日本人的前面,讓日中之間時而吹過的寒風首先拍打在了你的身上。」
現在,浩二已經成為中國最成功的日本演員。他娶了個重慶姑娘,甚至給女兒心月入了中國籍。「我只希望她快樂。」他這樣說。現如今,他回到日本上番組(綜藝節目)的視頻,基本都是說中國的好處,想想那些棒國明星們,差距明顯。
他也是唯一成功扭轉了在中國「日本人只能演鬼子、壞蛋」的人,他演過八路,也演過普通的上班族,甚至成為中國綜藝節目的賣蠢、搞笑擔當。
今年1月31日,他還發了一條微博,照片中的他,正在和工作人員一起打包口罩。這已經是他的第二次捐助了。此前,他剛和《天天向上》主持團等明星一起,共捐了10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