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我國西北邊陲的新疆,地大物博,蘊藏著眾多旅遊資源,最出名的便是伴隨著「水怪」傳說的喀納斯湖。
其實在美麗的喀納斯湖四周還有很多特色村莊,比如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個小巧的山村——禾木村。它素有"中國第一村"的美稱,原木壘起的木屋散布在村中,小橋流水,炊煙嫋嫋,獨特的山村景致,像喀納斯湖一樣充滿神秘。
禾木村位於北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喀納斯湖東側約30公裡處,這是一個由哈薩克人和圖瓦人共同聚居的小村莊。它也是我國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中最遠和最大的村莊,面積約3040平方公裡,但有人居住的面積很小,因此遊玩起來十分方便。
這裡水源充裕,牧草豐美,綠色的大地上散布著一座又一座牧場。金色的陽光柔和地撒在山谷裡,大大小小的牛羊群像一簇簇野花點綴其中,時而能看到白色的氈房飄著緲緲炊煙,騎著馬兒的牧民悠閒走過,這一切都讓人感覺分外輕鬆。
在進入村莊之前,便會看到大片大片如畫般的白樺林,想要讚美它卻發現找不到任何語言,任何語言在此都會顯得很蒼白。
穿過成片的白樺林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流——禾木河,河流激蕩,集"奇、峻、清、幽"於一體,從觀景平臺俯瞰,禾木漂流宛如一條玉帶深闕峽中。若夏季前往此地,還可以體驗禾木河漂流,如今也成為喀納斯景區吸引遊客的「金字招牌」。
在禾木河上跨著一座古老的橋梁——禾木橋,這也是禾木村的標誌性建築。這是一座帶門的橋,經歷了百多年喀納斯冰川溶水的衝擊,橋上的門基本完好,只是風吹雨淋已褪了顏色,露出木的本色和滄桑,顯得古舊而敦實。
凜冽冰涼的河水和禾木村一樣簡單而純潔,滿岸的綠色植被被水氣滋潤,疊落出厚厚而濃鬱的蔥蘢。
跨過禾木橋便進入了禾木村,禾木村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棟棟的小木屋和成群結隊的牧群與雪峰、森林、草地、藍天白雲構成了獨特的自然與文化景觀。這裡的建築很是獨特,村民將木頭兩端挖槽後,相互嵌扣,逐漸向上壘建,形成人字形的坡屋頂。
而且村子裡每家的門都朝東開,蓋新屋上梁的時候要扯白布子,據當地人說是祈福的意思。而且在建造時,每一根木頭縫隙的連接處都要用一種叫"努克"的草填在木頭縫裡,這種草吸水後會膨脹,將縫隙填滿,這樣牆壁就會變得密不透風,便能抵禦嚴寒。
如今,這些小木屋已成為圖瓦人的標誌,這些小木屋大半截被埋在土裡,以抵擋這裡近半年大雪封山期的嚴寒,如此建造,顯得尤為原始,還帶有很多遊牧民族的特徵,是圖瓦村非常顯著的景觀。
在天還未亮之時,濃重的霧靄籠罩著整個村莊,樹木、房屋在霧色中若隱若現,白色的霧氣像飄帶一樣纏繞在遠處的山腰,偶爾驚起的烏鴉群急速掠過屋頂。
喀納斯最美的秋色也在禾木,層林盡染,五彩斑斕,是欣賞原始風光的好地方。在禾木村周圍的小山坡上,可俯瞰禾木村及禾木河邊的全景,日出、雪峰與圖瓦人家,相互映襯,是拍攝大片的佳地。
需要注意的是,在阿勒泰地區旅行,應了解和尊重當地哈薩克族人、圖瓦人的風俗習慣,這是遊玩的最基本的要求。(圖片來源於攜程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