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的原文件 RAW 文件,歡迎來我的圖蟲主頁下載。
下面是原圖與最終效果圖前後對比。
△
Nikon D800
laowa 12mm f/2.8G
f/11、1/400s、ISO250
1 輕鬆幾步,打造夢幻的雪景風光攝影作品。
2 關於色調調整的另外一種方法。
3 如何去尋找光的美?
4 夢幻風光照片的秘訣之一。
5 如何打造有故事的作品。
附送這張作品的原圖與工具:可以看教程邊操作,歡迎掃描文末二維碼來我的圖蟲主頁了解一下~第一步:如何從直方圖去分拆這張作品
第二步:原片進行分析、影調調整
第三步:導入 Photoshop 調整照片
第四步:色調的調整,關鍵詞「微疊加」
第五步:Photoshop 一些插件的運用
第六步:如何打造屬於我們的光影「尋找光的美」
第七步:如何打造有故事的作品「巧用對比手法」
第八步:夢幻的秘方,以及輸出銳化
第 一、二 步
分析直方圖、尋找原片的不足
我們先來分析這張圖:
從原片直來看,整張片曝光還是比較準確的。由於當時是日落時分,光比並不是特強,所以高光的細節,和暗部的細節都還原很好。
那麼拿到這樣的一張原片後,你們會如何去處理?
這一張,我的後期思路,主要是分為以下幾點,其實後期思路以及靈感,主要是來自於這張照片中的一些不足還有當時我們對現場環境的自我感受等等。
所以我們首先是去尋找照片,存在哪些不足。然後再一一的解決它。
不 足
1、感覺整個畫面相對來說比較平。立體感不強,我們前面的課程也分享過如何去突出冰雪的風光攝影拍攝。像這種構圖的表達方式,前景的地景我們主要是想表達一種線條感、空間感。
2、照片源文件的顏色,顯得有點發灰,有點平淡。
3、如何讓畫面顯得更加的夢幻?
(1)首先是對整張照片進行分析之後,打開源文件RAW格式,進入到ACR。
我在ACR的操作的習慣上,首先是ACR打開「鏡頭校正」然後勾選「刪除色差」。
(2)接著是回到「基本」頁面。對影調進行調整,調整如下。
這張照片的白平衡也很準確,所以色溫和色調我們不用去修改它。畫面中有點不通透所以對比度增加了+16。為了還原一些高光的細節,所以降低高光-17 提高陰影,主要是還原暗部的一些細節。
白色增加,黑色降低,特別是想冰雪題材,黑色的降低更能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
好,那麼影調的初期調整到這裡就結束。
(3)感覺還是有一點發灰,那麼此刻,我們可以運用ACR裡面的去霧功能。
這樣一來,照片就顯得更加的通透了。
第 三 步 導入PS,對照片進行調整接下來是進入PS,進入PS後,我們需要清理一下照片的汙點。選擇汙點修復畫筆工具,對鏡頭的黑點去除。有時候,如果前期構圖不理想,再進入到ps後,我們首先也需要對畫面進行二次構圖。
第 四 步 色調的調整(色調調整另外的一種方法)修復後接下來,是調整照片的色調。
剛剛我們前面提到這張照片到不足,是不是色彩太平淡,我們想要的是怎樣的一種畫面呢?日落時分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下,我們會渴望什麼?是不是一個溫暖的太陽?
暖色調給人一種溫暖,向上的心晴。冷色調會給人一種寒冷、靜謐調一種感覺等等。那麼可想而知,在這麼寒冷的環境下,我們是多麼渴望溫暖。所以高光多色調我會選擇一種暖色調來表達,至於暗部的色調,原片裡面已經帶有冷色調了。所以這張照片中,我是想通過冷暖的對比來表達。高光的暖和暗部的冷形成強烈的對比。
1、那麼這裡我將分享一下,我個人在色調上調整的一套方法。首先複製一個圖層(Crtl+J)改名為色調。然後是進入到ACR(Crtl+Shift+A)對色調進行調整。
2、直接進入到「分離色調」對高光的色相進行調整。增加暖色調。數值在35左右、飽和度35左右(不要超過50)參數只供參考。
這個時候,可能就有同學會問,為什麼不在基本界面調整色溫和色調呢?或者HSL界面進行調整呢?
如果大家有在電腦前的話,可以操作一下,調整色溫和色調,它改變的是不是整張照片的顏色。包括高光和陰影。對不對。
大家再回想一下,我們剛才的思路。是不是只針對高光區域增加暖色調。
大家再試一下,你在分離色調只針對高光進行調整。會不會發,暗部的色調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效果圖 ▽是不是,稍微能感受到一股暖氣。
3、好,點擊確認回到PS,今晚將初步帶領大家接觸「灰度蒙版」智能選區的操作。(相信有一部分同學,也掌握了,考慮到一些新同學,可能還沒接觸到「灰度蒙版」的應用。所以我會比較詳細去講解。)
首先上對剛才「色調的圖層」建議一個黑色的蒙版(Alt+蒙版)
4、然後點擊通道,選取一個高光區域方法(Ctrl+紅色通道),大家觀察一下。照片中是不是出現了螞蟻線。那麼螞蟻線裡面以及外面自然過渡的地方都是我們要選取的這張照片的高光區域。
5、選取高光區域成功後,我們需要返回到圖層界面,點擊色調圖層後面的黑色蒙版,然後選取筆刷工具,(大家還記得蒙版的作用嗎?:白顯黑擋)對,那麼黑色蒙版,我們需要選擇白色筆刷。
不透明度25%,流量100%,首先對整張照片進行2-3次均勻的塗抹,然後在對高光區域(螞蟻線內以及螞蟻線外的過渡區域)進行2-3次塗抹(由內向外)。
大家觀察一下這張效果圖,能看出畫面中那些細微的變化呢?
是的,沒錯。高光區域以及雪輪廓的光都變成暖色調。
6、接下來取消選擇(Crtl+D)-然後蓋印可見圖層(Crtl+Shift+Alt+E)-圖層名字更改為「色調2」。
6、在一次重複上一個圖層的操作,再一次回到ACR-分離色調-高光色調進行調整?可能要有同學灰有疑問,剛才不是已經操作了,為什麼要重複。這個問題問得好。特別好。因為這個是一個新的知識點。
為什麼不在上一層的分離色調一次性把飽和度提高呢?
為什麼要分兩次乃至N次?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再看一下。
分離色調,剛才外面上一層選區的色相是在33,那也就是說,它的顏色其實是靠近黃色。那麼如果在上一個色調圖層中,我們把飽和度增加到最多。是不是高光色調的黃色會直接溢出,而切色調也顯得單調。
那麼大家思考一下。
我們第二個圖層色調2,的色相現在是29左右,那麼其實現在它是偏向紅色。那麼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紅+黃會產生另外一種什麼顏色?
對。介於黃和紅中間的橙色。而且當你需要一個特別純的色調時,你可能需要做N次「微疊加」。
8、點擊確定回到PS,針對圖層「色調2」建立黑色蒙版,然後進入到通道選取高光選區,選取高光區域成功後,我們需要返回到圖層界面,點擊色調圖層後面的黑色蒙版,然後選取白色筆刷工具,不透明度25%,流量100%,首先對整張照片進行2-3次均勻的塗抹,然後在對高光區域(螞蟻線內以及螞蟻線外的過渡區域)進行2-3次塗抹(由內向外)。
效果圖 ▽
1、PS插件的運用。(燈光工廠插件)今天的課程,會為大家介紹兩個插件的初步運用。
想要讓陽光有一種光耀感和更加的夢幻,我是選擇了燈光工廠濾鏡插件。
安裝後,首先打開濾鏡-
燈光工廠的工作界面
2、首先在PS-打開濾鏡-燈光工廠
具體操作如下:
4、首先上選擇 SunnyD(陽光),然後上點擊太陽的地方-大家注意一下。效果我們只選擇第一和第二兩個選項。第一是太陽的效果。第二是光斑的效果(可選可不選)
下面是效果大小的調整,可以根據畫面需要的效果來調整。
效果圖 ▽是不是顯得更加的夢幻。好那麼到這裡。燈光工廠濾鏡就運用好了,是不是很容易?
4、接下來,回到PS裡面,複製一個新的圖層,改名「色調3」。由此可見,我們是要對照片的色調再進行一次調整。還是那一句話(千萬不要一步到位,微疊加是提煉純色調的好辦法)
那麼接下來,我們可以再次的回到ACR裡面-分離色調-高光的色調進行調整。那麼這一次,我選擇另外的一種方法。這裡將會提到另外一個新的PS插件——Nik插件。
首先我們打開Nik插件,詳細的功能以及一些濾鏡的運用,我會在後面的系統課程中提到。
那麼今天我帶領大家認識一下Nik插件裡面的「天光鏡」濾鏡的運用。
5、首先在PS裡面蓋印一個新的圖層改名為」色調3」
6、在 PS 濾鏡-打開 Nik Collection-第2個
首先我們看的是右邊的濾鏡選框,裡面有很多中照片濾鏡。我們直接點擊「天光鏡」看一下效果,左邊的強度模塊可以滑動試一下效果。
那麼這裡我選擇 20%,再次提醒,千萬別一部到位。
效果圖 ▽大家看一下效果圖,是不是顯得更加的溫暖。
7、好,那麼回到ps,由於暖色調,我們只是針對高光區域。所以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對,首先對「色調3」圖層建立一個黑色蒙版-然後進入通道裡面選取高光選區(大家記得如何操作嗎?)
對選取高光選區後,選擇白色筆刷,點擊黑色蒙版,然後對照片進行均勻的塗抹。流量保持25%。
塗抹後,大家看一下。主要為畫的紅線效果的變化。
8、記得每一次做好後,都需要取消選擇。
首先取消選-蓋印可見圖層-圖層名字改為「色調4」,接著繼續選擇nik插件裡的「天光鏡」濾鏡,加強日落的暖色調。這中操作也是微疊加。我們可以做N次。直到是我們想要的那一種色調就可以了。
選擇「天光鏡」濾鏡-強度可以自由調整,不要超過 50.每一次都微小的調加就可。
現在夢幻的雪景是不是更加的濃鬱了。到這裡,我覺得色調基本就完成了。那麼這裡我就不需要只針對高光區域,讓整體從高光到陰影的過渡自然一些。到這裡基本完成70%。
結下來,我們再看看現在圖片中還有哪些不足。會發現照片整體的光影還是顯得特別的平,沒有立體感。既然問題找到了。那麼我們就想辦法去解決它。
第 六 步 如何去尋找光的美?關鍵詞 2「光影路徑」接下來又是一個新的知識點,對於攝影來說,光的重要性。相信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情。那麼如何去尋找光的美?
接下來,我將分享我個人一些方法。關於尋找光之美的方法之一「如何尋找光影路徑」(大家可以做筆記咯)關鍵詞2「光影路徑」。首先蓋印可見圖層-改名為「尋找光的美」。
1、然後進入到通道-然後觀察那一個通道的對比度更高,經觀察,紅色通道對比度最佳,所以複製一個紅色拷貝通道。詳細方法,看圖。
2、點擊紅拷貝通道,按快捷鍵Crtl+L(色階),增加紅色拷貝通道的對比度。
這個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照片光的路徑開始呈現出來了。首先上光的走向,以及它在雪地表面上的擴散。
效果圖 ▽3、接著關閉紅拷貝通道的預覽-打開RGB通道-然後返回到圖層。
4、現在我們開始來打造我們想要的光影效果。
依然是採用PS裡面最簡單的工具,來完成這次任務。是「曲線」工具。我們將運用「雙曲線」的表達方式來完成。(關鍵詞3「雙曲線)以後大家,在修圖的時候,如果運用到了光影路徑,那麼你不妨嘗試一下雙曲線搭配。
建立一個亮曲線-白色的蒙版改為黑色蒙版(點擊白色蒙版然後按Crtl+I)
5、接著是進入到通道,選取我們剛才新建到光影路徑通道-紅拷貝。(Crtl+點擊紅拷貝通道)
6、選擇白色筆刷,25%流量(在畫光影路徑的時候,流量可以變化,不要超過50%就可以。)然後對照片均勻的塗抹,然後上順著光的走向去畫(這個手法很重要)。觀察一下黑色蒙版的變化。
效果圖 ▽光的美,是不是已經開始呈現出來了。
好,那麼亮曲線到這裡就完成了。既然有亮曲線,那是不是就應該有暗曲線。7、對,那麼接下來就是,建立一條暗的曲線。如圖。
建立一條壓暗的曲線後,我們不用去改變白色蒙版,直接進入到通道,選取我們剛剛新建的「光影路徑」紅拷貝通道。
接著返回到圖層。選擇黑色筆刷(白顯黑擋),白色的蒙版就用黑色的筆刷。
選擇黑色筆刷,流量可以調整大小,塗抹的手法與前面一致。(塗抹手法很重要)
效果圖 ▽好,基本完成了90%,那麼剩下的,大家看一下還處在什麼問題,或者說哪些地方還需要去加強或者處理——一張照片如何去打造屬於它故事性。
第 七 步 如何打造有故事性的照片大家還記得嗎?
一張好的作品中,裡面都會存在2-3個乃至更多的對比運用。對比的運用可以給作品增加幾份故事性。那麼通常對比的運用,我們會採用哪些呢?
色彩的對比,例如冷暖的對比(我們以上的色調就是利用了這個方法。);大小的對比;虛實的對比(虛實的對比,可以增加表現力)等等。在這裡我就不一一講了。
接下來,我們分析這張照片虛實的地方,大家看一下,首先,我想去虛化照片中的一些地方,
1、蓋印可見圖層-然後複製兩個圖層分別改名為「銳化」和「柔化」。接著關閉銳化圖層的預覽,然後對照片進行柔化。
2、這裡我採用了Nik插件裡的「經典柔焦」。進行虛化。點擊圖層「柔化」然後選擇濾鏡-Nik插件。
3、進入到Nik插件後-選擇經典柔焦。
4、返回到PS,對剛剛到圖層建立一個黑色蒙版,選擇白色筆刷,不透明度15%左右,對我們想要虛化的地方,進行塗抹(多塗抹高光的地方)。如果想要更精準的話,可以進入到通道裡面去選取高光選選區,再進行塗抹。
5、接著說打開「銳化」到圖層預覽。首先對圖層去色(為什麼要去色呢?之前到課程也多次講過。這裡就不做詳細介紹。)crtl+shift+U,然後進入到ps裡面的濾鏡-其他-高反差保留。
6、數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需要根據照片中需要銳化的地方進行觀察。
大家看一下預覽。這張照片,我們是不是需要銳化的地方,是需凸起的地方,在這裡我把他們稱之為「雪菱」,數值增加到能看清它輪廓就可以了。
7、點擊確定,然後「銳化」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柔光-然後建立一個黑色蒙版。選擇白色筆刷,不透明度和流量100%。然後對照片中需要銳化的地方進行塗抹。例如照片這些雪的紋理。
第 八 步 夢幻的秘訣方法之一以及銳化輸出在這裡我再分享一個,我經常用的「夢幻-魔幻」油潤的方法。讓作品的對比度高,但暗部陰影和高光的過度卻不生硬。
1、Ctrl+Shift+Alt+E(蓋印可見圖層),然後對圖層進行。濾鏡-模糊-高斯模糊(數值30左右)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選擇「柔光」。
2、數值30左右。
3、混合模式改為「柔光」
有沒有發現很誇張的夢幻-魔幻趕腳粗來了。但是對比度太強烈。很多暗部和高光的細節都失去了。不著急。。。。
4、我們只需要對這個圖層新建一個曲線圖層。接著對曲線進行調整,把陰影提亮,恢復死黑部分的細節。同樣讓高光不過曝。
5、Ctrl+E(向下合併圖層)
6、如果覺得太強烈,我們可以改動一下不透明度。(或者可以建立一個黑色蒙版,然後用白色的筆刷去塗抹哪些我們想要夢幻和魔幻的地方。
效果圖 ▽7、到這裡基本就完成了,再最後輸出之前,我們蓋印可見圖層再次回到ACR裡面對影調進行微調。
8、確定-返回PS,發現照片到色調還達不到我想要的那種暖色調。所以我再一次進入到Nik插件,添加「天光鏡」濾鏡。
9、強度不要太多。20% 左右
返回到 PS 裡。到這裡我們的作品就完成了。最後是輸出降噪及銳化,所有處理都已完成。最後做銳化。
先將圖片壓縮到所需尺寸。
10、用 Nik 插件裡面的Dfine2,對照片進行降噪。
11、測量方法自動-確定
12、輸出銳化前對照片去色,Ctrl+Shift+Alt+E(蓋印可見圖層,圖像-調整-去色(Ctrl+Shift+U),去色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色彩。
13、最後,濾鏡-其他-高反差保留
設置數值為 0.6。數值不易太大,我的經驗是不超過 1.0,當然與輸出圖片尺寸有關係,一般 2000 萬像素的相機銳化值不易超過 2.0,3000 萬像素不易超過 3.0。這是經驗值,不唯一,不過數值越大,會得到不同的效果。
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選擇「柔光」。輸出 JPG 格式。完成。加上屬於你們的 logo。
最終效果圖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啦~
文中的素材和工具
歡迎來我的圖蟲主頁領取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