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仿品的基本特點與破綻

2021-01-18 騰訊網

關注我們,帶你發現身邊的財富!

1.錢體不是過重就是過輕,這是因為仿製品與真品所用銅質不同氧化程度不同, 現代造假者,用計算機等最新科技手段分析古錢幣的成分或用同時代的普通錢幣融化後在鑄新錢,所仿造古錢幣在材質上足可亂真,不易辨真偽。但鑑定者可從真、偽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主要是不同時代的鑄造工藝、書法特點等都會反映在古錢幣上。

2.高仿品工藝常常過細。高仿古錢幣鑄造工藝,均比被仿物生產時期先進,而仿造者又惟恐做得不精不細不真,在鑄造時常使用當代生產技術,故往往過於精細立體感過強。

3.鑄造風格與鑄造時代不符。這是最要害的一點。眾所周知,不同時期鑄造的古錢幣其風格不同,因此,仿造品無論怎樣精心研究被仿對象,著意模仿特點,仍必然打上仿造者的時代烙印,給辨偽者留下蛛絲馬跡。

4.字體輪廓線條生硬。這亦是鑑定作偽品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因為仿品是「仿」,現在仿品一般用子錢或塑料雕母翻砂,用子錢翻砂出來的錢有其型無其神,任何高手製作塑料雕母時都有一個參詳的藍本,其製作受該藍本制約,不能隨意,只能盡心盡意去「依葫蘆畫瓢」。顯而易見,在仿品上各部位的輪廓是小心翼翼做出來的,必然顯得生硬呆板,遠不及真品流暢自然。這是一切仿品之共性,是仿品「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特徵。

5.無自然流通痕跡。傳世古錢幣真品大都經歷百年,錢幣表面有自然磨損痕跡仿品,生產出來的時間不長,當然沒有流通磨損。有的仿品雖經人工作舊,但其磨損痕跡不自然,有人為痕跡。

6.銅質新包漿顏色不正。

7.邊道穿口形制、方面的一些特徵與真品不符,看上去極不自然。這是因為要仿得像、仿得真,仿造者大多研究掌握了被仿真品基本特徵,好些作偽者均是研究古錢幣的內行。但因要想矇騙世人,特別怕被行家識破,所以仿造時便仔細做出若干特徵來,不太高明的仿造者甚至有意突出某些特徵,這便形成了一般仿品的過激現象,為鑑定者留下鑑定依據。

8.字體無力,字體做作舒展不自然,有些走形不規整,線條粗細不勻。因為能寫古錢幣書法的都是那個時代有名氣的書法家,書法體現的是這人的藝術個性。

只要我們平時多注意觀察真錢的書法藝術在鑑定時用心觀察,抓住了一點兩點,也就有了突破口。

9.做舊與偽鏽,我們講的仿造古錢幣中有一個重要方面做舊做偽鏽,不舊則較易被人識破。於是,聰明的仿造者也總結出一些作舊的方法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也增加了收藏品鑑定的難度。我們鑑定者針對仿造者的作舊偽鏽,也總結出一些識破機關的方法來,

(一)自然成鏽

把偽造的錢幣埋入地下,保持一定的溼度,很快就能生成綠鏽。但是由於時間短,生成的鏽很浮,即使埋上一兩年,生成的鏽亦無法像埋藏數百上千年的銅錢所形成的鏽那樣堅硬而且能同錢體緊緊結合在一起,也就是俗話說的真鏽是「入骨鏽」,也叫「鏽色如骨」,用刀都很難刻動,而短期形成的鏽並沒有具備此特徵,拭擦容易掉落,並隨有晶亮的銅星閃爍。

(二)催化生鏽

先把偽錢放在鹽酸、醋酸、滷水等溶液中浸泡,然後再埋入土中發鏽的做偽方法。這種方法使錢幣生鏽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能形成一些結晶物,可以以假亂真,但是硬度仍然不夠,大部分可以擦掉。因為受到強酸的腐蝕,其偽品作有刺鼻的氣味。

(三)做紅綠鏽

古錢上有一種紅綠相混雜在一起的鏽色,俗稱為紅綠鏽。據說,有一種做法是先將偽錢用火燒後,再將其浸入醋酸中泡,之後埋入土中可得紅綠鏽;另一種做法是在錢體上塗上土和鐵粉,埋入土中可得紅綠相間的鏽色,但紅色平淡和不自然。

(四)塗 色

有的偽品用文博部門複製文物常用的配料(主要是石質顏料為主)外塗,作偽鏽,色灰暗。鑑別此偽品,不妨採用熱水煮的方法,該配料白然脫落。

有的偽品用漆、松香、膠水或現代化學粘劑和上顏料塗在偽錢上,做得好的還能以假亂真,將其加熱,會嗅到其產生的剌鼻異味,這絕非真鏽之味。有的用放大鏡看有毛刷刷過的痕跡,甚至有些還可能看到毛刷脫落的細毛質物。有的偽品則用真的銅鏽或者鐵鏽粘在偽錢上,用真鏽假錢來迷惑人。但分布不自然。

(五)傳世鏽

有些古錢是世代流傳下來的,並沒有埋入土中而為民間收藏或祖宗遺留,這些古錢常稱作為「傳世品」,此類古錢表面與空氣中化學成份發生反應而產生一種色澤,即足通常所說的傳世鏽。俗稱「包槳」。分為古銅色、黑色包漿、淺色包漿。偽造者用煤煙、油煙將偽錢燻黑,有的用鞋油擦抹,再打蠟拋光而成;有的拿在手中不斷把玩或者放在裝有米糠的布袋中淨擦,不 多時日就形成某種傳世鏽。但無論如何,以此產生的「鏽」都飄浮,有的氣味怪異。而真錢的包漿沉著。

(六)古錢真鏽的基本特徵

通過對大量的古錢幣進行鏽色鑑定,歸納出汄為古錢幣真鏽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徵:

硬度大。有鏽的古錢幣,錢體上的鏽都很堅硬,往往和錢體結為一體。人們通常用「入骨」、「生根」等名詞來形容它。此種鏽異常難除,在沸水中浸煮亦不會脫落。經過對一定數量的古錢幣的鏽蝕做剔除實驗,發現即使清除掉表層鏽之後,但錢體中的鏽蝕仍然一目了然。

類型較多。古錢幣上的鏽,主要有綠鏽、紅鏽。有的還像「墨水藍」、「孔雀藍」。有的經過漫長的埋藏時間,局部滲出紅銅質,稱為「返銅底」。

古錢幣還存有多種多樣的鏽,比如:有的局部呈小片水銀色結晶,俗稱「水銀浸」;有的粗略看上去錢體似無鏽,在放人鏡下卻看到星點狀大小的「硬綠」(很強的深綠色鏽斑)存在。也有在綠鏽層上生成的乳膠狀的「水鏽」。

古錢幣的包漿,實質上也是一種鏽,且較為常見,即是經年深日久流傳所產生的「傳世鏽」。事實上,它們是在長期流通過程中,尤其是與人手之間的輕微摩擦所造成的一種鏡面現象。

「傳世鏽」直觀和古錢本色並沒太人區別,偽造者利用與古錢近期的廉價錢幣或翻砂重鑄傳世品,使得真假難辨。所以在鑑別時應從文字入手,觀其有無神韻,也要聽聽有無轉音,因為新鑄幣有火氣,它的就有轉音,用了很久的錢擲於地就無轉音,以此可以判斷真偽。

層次強。對一枚偽錢鏽斑的辨別結論,人們習慣說其無層次或不自然,但古錢幣鏽的層次感、自然性是可以從一定的分布規律來展示的。錢體廣布綠鏽只是一種共性,而「硬綠」誘遍布錢體為極個別現象,多以斑點狀分布;「紅鏽」一般都產生於錢體疊壓緊密無隙的位置,多出現在內外廓和錢文上;「墨水藍」鏽出現在錢體被其他物品封閉時產生真空的部位,所以常見於錢體凹處;「水銀浸」鏽則散見於生坑出土的「紅斑」或者「返銅底」位置上;「水鏽」在錢面上呈水的自然浸漫狀。

辨別是真鏽抑或假鏽,是老鏽抑或新鏽,最主要的方法還是需要對古錢幣的鏽多加觀察,不能局限於某一種、某一地區、某一時代的錢。由於古錢幣入藏的壞境不同、材質不同、鑄工不同、埋傳時間不同、磨損程度不同,其鏽蝕情況十分複雜。以下例子的就是出自同一窯藏的唐代「開元通寶」錢的鏽蝕情況。因此,對真鏽和偽鏽多作對照,總結經驗,找出規律,對提高鑑別能力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16件古玉真品與仿品之辨!(高清大圖,專業點評)
    仿品名稱::仿商代玉鸚鵡 仿品年代::現代仿品尺寸::高6.5釐米 仿品介紹:玉質白色,局部有褐黃色沁斑,形制接近真品,但仿造痕跡明顯:1.整體上,真品穩重平衡,結構清晰;仿品重心不穩,冠、足、尾等處交代不清。2.琢工上,真品線條有序,方圓得宜;仿品線條粗糙,且穿孔位置不當。
  • 古玉界:如何在眾多仿品中,從工痕、光氣和風化特點來慧眼識真?
    這個黑色部位為料帶顏色,手工修過工痕,但是整體沒有包漿和風化特徵。手工修磨的特徵,有板有眼,但是致命傷是沒有古玉的自然風化皮殼!手工修磨的特徵,有板有眼,但是致命傷是沒有古玉的自然風化皮殼!手工修磨的特徵,有板有眼,但是致命傷是沒有古玉的自然風化皮殼!
  • 元青花的畫片和常見仿品
    元青花的畫片和常見仿品瓷器常見的成型工藝1,拉坯2,注漿3,滾壓4,模具過去一般認為元青花是小筆觸運筆,景德鎮做仿品的似乎有什麼誤會,認為小筆觸就是那種尖尖的筆,側鋒運筆,導致線條虛飄,運轉無力。元青花線條較細的畫片主要是鴛鴦蓮池及一些小件器物上的龍紋類。
  • 《完美仿品》:大師長袖善舞 對"仿品"談情說愛
    》用一個長鏡頭對準空著的講臺開始,講臺上陳列著一本名為《完美仿品》的書和話筒,畫面沉寂、直觀,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觀眾進入電影中一起期待。坎城當地時間19點,放映宮的德彪西廳前人頭攢動,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記者們和狂熱的影迷們都試圖在裡面佔得一席之地,以爭得《完美仿品》先睹為快的機會。
  • 仿麻布特點 仿麻布英文
    仿麻布特點 仿麻布英文 2017-04-19 10:00:11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仿麻布(英文linen type cloth)仿麻布是沙發布最常見的一種布料
  • 蝦皮賣仿品怎麼樣?
    仿品就是根據一件東西做出來一模一樣的另一樣東西,簡單來說就是複製。在蝦皮賣仿品怎麼樣?今天就來介紹一下。 蝦皮臺灣站是杜絕任何假貨/仿品: 為營造良好的購物環境,給買家更安心的消費體驗,Shopee平臺禁止銷售任何假貨/仿品,一經發現會立即下架該商品,情節嚴重的店鋪將被停權。請賣家及時清理自己的店鋪,務必確保店內商品為正品(正品需有臺灣授權證明,必要時需要您提供)。
  • 如何區分基因港NMN正品和仿品?
    以下是目前常見的基因港艾沐茵和仿品的明顯區別:1、瓶身基因港艾沐茵為避免陽光對NMN膠囊的影響,材質透明度低,瓶身較硬;仿品瓶身採用的材質則透明度高,瓶身較軟。在瓶身的設計上,可以發現正品瓶身頸部凸起寬度較寬,而仿品則是成橢圓狀。
  • 狩獵大師已出現仿品!
    克,而仿品則是147.9克,輕了不少,不知道是在什麼地方做了減重……此外正品的盾標下有VICTORINOX的字樣,而仿品的盾標下面是沒有的。可以看到,正品的刻字較細;而仿品還是一樣的毛病,仿品的刻字會相對深一些,刻出來的字體也相對粗一點,另外SWISS與MADE的字體粗細還是有細微差別的,MADE部分會粗一些,可能在圖片上沒有那麼直觀,但是實際肉眼觀察還是挺大不同的。
  • 北罐雜談之:仿品、其它北罐
    四.仿品既然供不應求,就會有仿品,尤以仿子玉款(即「古燕趙子玉造」)的居多。       知名的仿者有清中後期的連輔鳴(老連子)以及清末民國初的「大關」、「二和」、「小連子」、及天津的石老啟。       不過這裡面仿的最好的當屬「二和」了。「二和」名叫瑞靖和,旗人,清末民初人士。此人非常聰明,他所仿的趙子玉蛐蛐罐最能以假亂真。
  • Gucci酒神包真假大揭秘,教你五招拆穿仿品
    而仿品印花比較模糊,紋路也有問題。02看虎頭馬蹄扣酒神包的虎頭搭扣是柔和的啞光銀色,看起來有種做舊感,另外紋路、造型也堪稱完美。注意側面「毛髮」的花紋走勢,正品清晰精細,而仿品則看起來凹凸不平。還有虎頭部分,正品的細節是非常精緻的,尤其是眼睛很有神採,跟仿品有明顯差別。03看金屬鏈條酒神包的鏈條其實挺有分量的,正品拎起來沉甸甸的,如果金屬鏈條非常輕,那基本就是假貨無疑了。
  • 仿麻布和麻布有什麼區別 仿麻布和麻布怎麼辨別
    仿麻布和麻布有什麼區別 仿麻布和麻布怎麼辨別 2018-12-26 10:55:23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仿麻布和麻布有什麼區別?仿麻布和麻布怎麼辨別?
  • 小夥300元買「煎餅鍋」,專家鑑為仿品,7年後卻拍出2.1億
    而收藏圈內部的人,同樣也有一種「刻板印象」,就如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總是下意識的「看不起」民間流傳的文物,認為民間如今基本全是假貨仿品,上不了臺面,而這種態度同樣也造就了傳奇的撿漏故事。當時,有位旅居美國的華人小夥杜先生,主要從事的工作是在英、美、日等國家尋找中國流失的文物,他聽到消息後趕到該雜貨拍賣公司,以起拍價300美元的價格拿下銅器,他覺得自己撿了大漏,但問遍圈內好友,都認為這是一件仿品。
  • 瓷器鑑賞:二件高仿,「胎釉線」是疑點,「字款」是破綻!
    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底部落有「大清道光年制」青花六字篆書款識的鬥彩忍冬壽字紋盤,雖然已經殘損,其風格是清朝道光時期官窯的風格特徵,但是根據其底部款識來看,字的間架結構偏軟,字形不夠挺拔,書寫的筆觸痕跡不夠清晰,青花發色顯得較為沉悶,且釉色較為幹黃,釉的緊緻感呈現不佳;最大的疑點是其胎釉交接線部分修制的不夠利落,並不是正品應該具備的涇渭分明的狀態,故而胎釉交接線部分顯示為現代仿品的特徵
  • 基因港艾沐茵再現高仿假貨,NMN消費者如何區分正品和仿品?
    根據基因港方面提供的信息,消費者可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鑑別正品艾沐茵和仿品,以避免上當。1.、外包裝正品艾沐茵外包裝印刷清晰,顏色偏黑 ,字體顏色飽和度高,字跡清晰;而仿品的紙盒則顏色偏綠,且字跡較淡,不易看清。2、生產批號和條形碼正品艾沐茵的生產批號字體細長,且正品艾沐茵只有一版有生產批號;而仿品的生產批號字體較為圓潤,詳情請見下圖。
  • 代購6000買的「Gucci」虎頭腰包竟然是仿品!學會這4招買不到假貨
    講解(仔細看圖片):1.看老虎的牙齒正品的老虎牙齒是的可以看得出來的,Gucci在做這個虎頭的時候工藝是很精湛的,金屬選材也是上等,所以很多細節都是相當到位仿品的老虎牙齒則是平的,完全看不到牙齒痕跡2.看燙印工藝正品的logo燙印是看得見皮質紋路的,不僅僅是個簡單的燙印仿品則是很深的燙印,猶豫工藝不到位將皮質紋路完全破壞了
  • > 麻布織品怎麼辨別
    麻布織品怎麼辨別 2017-08-14 10:40:44 來源:全球紡織網 麻布織品怎麼辨別?麻布是古老傳統的紡織材料,在現代紡織原料中麻布仍舊佔據重要一席。
  • 揭《後宮甄嬛傳》10大破綻(組圖)
    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原本架空撰寫的小說被生搬硬套地拍成清宮劇後,出現很多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方,今天編編精選了如下十個最明顯的破綻與大家八卦下。  破綻一:後宮佳麗的名字都與雍正后妃名諱不符雖然古代女子的名字一般都不記載,通常都以**氏帶過。但是,清朝是滿族人統治漢族人,清朝長期實行的是民族隔離政策,規定滿漢不通婚,皇室宗親娶的必定是在旗的女子。
  • 仿舊勝往乃自然——堅信自作自受
    劉培金      看到黃飛平好友發的信息:「顧景舟做的仿品,比原品還漂亮」,寫了「道之命」,講顧老一生遊藝成功對世人的啟導價值,引起眾多好友關注,非常感謝!其中最重要一點,是今人對古品,不僅能仿,而且仿之勝往;今人仿今世名家名作,形體可能似,而形狀、形態、形象的優美度,特別是精氣神達到相一很難,此就是德性能的氣物質文化性能的時代差別!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形性氣物質元素的文化性能,為孕化有之本;有形的氣物質體為本之末。
  • 不看真不知道,現代名窯精仿都做到這種程度了
    元素.藝拍 慕古專場有的仿品玻璃質感特強,光亮刺眼,與古器「寶光」相去甚遠。還有少數作坊採用酸蝕手段去光,結果輕者手感滯澀,重者釉面酸孔累累,只要稍加留意,不難察覺。從傳世器物和出土標本看,宋代青白瓷基本上採用芒口覆燒、澀圈疊燒和墊餅置燒三種方法,當代仿品均採用之。前兩種因為芒口和澀圈都有露胎,只要掌握好前述看胎質的知識,是不難識別的。而墊餅置燒,有不少人卻真偽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