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工作壓力倍增的時代,很多行色匆匆的人們似乎早已忘記「知足常樂」是什麼感覺,好像你一旦駐足停頓,想去感受一下生活的安逸,就會被周遭「懶惰」、「不思進取」的嘲聲所吞沒。可是在「懶城」成都,似乎不存在這樣的「焦躁」,這裡的時間過得很慢,處處透露著慵懶閒適的品性,蕩漾著真切而溫馨的風韻。尤其在成都的茶館裡,是最能深刻體會成都「慢」生活含義的地方。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的茶館歷史也十分悠久,據史料記載兩晉時已有了茶館。而且由於東西南北地域文化的差異,中國的茶館也大概分為京、粵、杭、川四個派別。而這其中四川的茶館文化由來已久,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最早的茶館就起源於四川。四川是茶的故鄉,茶的品類繁多,飲茶風行,茶館林立。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成都茶館,正所謂「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
有句老話叫:「北京衙門多,上海洋行多,廣州店鋪多,成都茶館多」。在以農業文明的封閉性和靜態性為特徵的巴蜀文化影響下,成都茶館是一個地域特點十分突出的類型。以前的老成都,鬧市有茶樓,陋巷有茶攤,公園有茶座,大學有茶園,街頭巷尾,大小茶館隨處可見,可謂是「錦城一絕」。據《成都通覽》載,清朝末期,在成都的516條街巷中,就有454家茶館,是我國歷來茶館數量最多的城市。
坐茶鋪,是成都人若干年來形成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與其他派系的茶館不同,成都的茶館在空間格局和服務方式方面,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擺設是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碗、紫銅壺和老虎灶。茶客們喝茶講究個舒適,可以想躺就躺想坐就座,而且茶館裡各色服務俱全,可以見識茶博士雜技一般的點茶手藝,還能欣賞巴蜀文化的精粹——川劇變臉的表演。成都茶館的茶客,匯聚三教九流之客,容留南來北往之風,這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x雅俗共賞之意。兩兩結對,三五成群,或暢談天地,或縱論古今,亦或是擺擺龍門陣,搓搓小麻將……
正所謂「杯裡乾坤大,茶中日月長」,茶館,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就像我國當代戲劇創作的經典作品,老舍先生所著的話劇《茶館》一樣,展示的是當地的社會風貌和各階層的不同人物的生活變遷,是從側面反映社會生活的走向。成都街巷中星羅棋布的茶館,不僅僅是愛茶者的樂園,是人們休息消遣的娛樂休閒之地,更承載著像調解糾紛、買賣求職、信息交流等眾多城市社會功能。「成都大茶館,茶館小成都」,茶香瀰漫的茶館,是成都悠閒生活與市井風韻的真實再現,也是成都城市的縮影與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