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末的玉溪,寒意漸去,暖意融融。在這樣的好天氣裡,為期4天的第五屆玉溪古玩藝術品博覽會(以下簡稱「古博會」)即將於12月31日在玉溪北市區花鳥市場熱鬧開場,為玉溪市民奉上一席賞寶、買寶、賽寶的饕餮盛宴。
本屆博覽會將延續往屆風格,打造集賞寶、買寶、賽寶為一體的文化盛會,舉辦文藝演出、古玩知識鑑定講座、專家鑑寶會、古玩賽寶會、十大珍寶評選、古玩藝術品展銷、玉溪市收藏家協會會員藏品展示等活動,並邀請收藏界知名專家張淑芬、王春城、方書華蒞臨現場交流鑑寶知識。常在電視裡看專家鑑寶,你是否也想知道自家的寶貝是真是假,卻苦於沒有機會?本屆古博會期間,主辦方特邀3位鑑寶專家張淑芬、王春城、方書華來到玉溪舉行專家鑑寶會,為藏友帶來的「寶貝」現場「聽診」,免費鑑寶。
你有寶,我來鑑!家有寶貝,不妨拿來古博會現場讓專家過過「法眼」!
主要經歷:研究方向為文房四寶、雜項。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會理事、北京市東方收藏家協會鑑定委員、北京市婦女美術家聯誼會副秘書長,古玩委員會主任。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美術理論系,畢業後分配故宮博物院工作至今。幾十年致力於工藝美術的研究工作,專攻中國文房清供專業。陸續發表過數篇獨有見解的文章,並在日本及中國臺灣發表過數篇專業文章,編寫了文房四寶鑑賞及收藏專著。近年主編故宮博物院精品選六十卷,其中二卷主編工作(筆、墨、紙、硯)。並先後去日本、美國、德國、法國進行文化交流及講課活動。經常參加全國文房四寶編寫、研討活動,接觸了許多收藏愛好者,並與他們結為朋友,相互交流,鼓勵他們著書立傳,宣傳民族文化。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主要經歷:博寶鑑寶網特邀專家、首都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陶瓷鑑定專家、首都博物館研究員、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陶瓷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鑑博藝苑收藏品鑑定委員會委員。
主要經歷:畢業於武漢大學,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製片人,原《藝術品投資》、《鑑寶》、《尋寶》欄目策劃人、主編,一手創辦《藝術品投資》、《鑑寶》和《尋寶》節目,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市場資訊工作委員會委員。2008年參加了由梅州市委、市政府主辦,市社科聯、市民間收藏家協會承辦的「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走進梅州民間尋寶大型活動」。
古玩賽寶會日前面向社會及藏家廣泛徵集古玩、藝術品,目前已進入緊張的最後評選階段,將選出2015年「民間十大珍寶」在古博會現場進行展示,市民可一睹寶貝「真容」!組委會特聘鑑寶專家張淑芬、王春城、方書華等與省、市專家組成鑑定組。目前,玉報微生活古玩賽寶會「十大珍寶」評選已經啟動,跳轉本期第3條微信推送可查看30件參評藏品並參與投票。
玉溪市收藏家協會會員藏品展示活動是本屆展會的亮點之一,屆時玉溪市收藏家協會會員將拿出各自收藏的「壓箱寶」出來展示,讓市民們一飽眼福。這些展品門類豐富,品種多樣,具有濃鬱時代風格和地方特色,皆為難得一見的精品。此次展出活動目的在於,搭建玉溪民間收藏愛好者相互交流的平臺,從而推廣收藏文化、傳播傳統文化,促進玉溪藝術品收藏領域健康發展。玉溪華寧陶將參展古玩藝術品展銷會,帶來華寧陶精美作品展銷,屆時市民不僅能一飽眼福,而且還能挑幾件感興趣的作品買回去觀賞、收藏。
華寧陶華寧陶有著悠久的製作歷史,是我市民間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實用、平常、潤澤、不事雕琢的典雅和素淨等特點深受收藏家喜愛。
它的裡程碑始於明朝洪武年間,也就是陽曆的公元1369年,當時一個叫車鵬的江西景德鎮人,來到華寧開始陶業生產事業,並一直流傳至今。華寧陶業人繼承傳統工藝,致力於陶藝的發展,古老的陶藝煥發出勃勃生機。
華寧陶產品以華寧特有的優質白膠泥為原料,燒制出的陶器質地細膩,造型美觀,色澤鮮豔,成功地實現了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一次次握手,其釉色黃如純金,綠如翡翠,白如羊脂,蘭如寶石,紫如劍氣,青如松煙。
建水紫套也是本屆古博會上一大亮點。
又名建水紫陶,因產於雲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據現有史料和實物考證,建水紫陶產生於清代,始於道光年間,是在明代粗陶生產昌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在建水陶瓷發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說。"無釉磨光"是建水紫陶最能區別於其他陶品的特色,一件上好的作品需要經過七八道工序。使用先粗後細的打磨工具才能完成,以粗砂石磨去火皮,再用細砂石打磨留下的拉絲,最後用鵝卵石拋光,細緻複雜的過程後,原本暗淡粗糙的陶體被磨出了鏡光,其細潤的質感和光澤的變化,會令你在反覆展玩之中愛不釋手。
本屆古博會將舉辦地點搬至玉溪市北市區花鳥市場,古博會期間,參觀市民不僅可以賞購從各地匯聚而來的古玩藝術品,還可順便逛逛北市區花鳥市場,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