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12月17日報導,俄羅斯「反對美化納粹主義」的提案此前一天在聯合國獲高票通過。不出所料,「逢俄必反」的美國投下了反對票。除此之外,還有視俄羅斯為死敵的「二毛」烏克蘭也投下了反對票。
俄羅斯的這份提案旨在「與對納粹主義的美化作鬥爭,包括新納粹主義和其他煽動種族主義、種族歧視、排外主義和其他偏見的行為。」俄呼籲各國通過立法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譴責一切形式對納粹主義、新納粹主義、納粹黨衛軍的美化,以及一切有關二戰「修正主義」。
應該來說,俄羅斯的這份提案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正義的。在美國一家獨大的世界裡,國際社會對發生在半個世紀之前的那場戰爭出現了一股亂流,最主要的是無限誇大美國的作用,卻無限縮小蘇聯的作用,甚至對蘇聯的作用進行詆毀和妖魔化。
今天的國際格局,雖然因蘇聯的解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包括聯合國、大國一致、各國領土版圖等基本框架,仍然是二戰後奠定的。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在持之以恆地採取分階段、小步走的方式,隱秘地篡改二戰歷史,即俄羅斯所說的「修正主義」。
美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很多人對歷史的重要性可能認識不清,有一句話叫做: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篡改二戰歷史,是美國在為其獨霸世界做準備。
早在柯林頓時期,美國就表現出要拋開聯合國單幹的意願,當時有人還叫囂如果聯合國不按美國的意志辦事,那聯合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不過華盛頓經過反覆算計發現,廢掉聯合國並不利用美國掌握世界,因此轉而採取另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式——改造聯合國及世界。
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所說的二戰「修正主義」,指的就是美國及西方輿論、學者對二戰歷史的修改。歐洲議會去年9月通過的一份議案有關,認定二戰是由蘇聯和納粹德國共同發起的,其理由是兩國曾在1939年籤訂互不侵犯條約,並且蘇聯攻擊過波蘭。
今年5月,美國國防部發表了一篇《歐洲勝利日:慶祝與思考的時刻》的文件,強調了二戰衝突開始於德國和蘇聯「入侵」波蘭引起,閉口不提蘇聯是二戰期間歐洲戰場反法西斯的主力,白宮方面則強調是美國和英國戰勝了納粹!
這種篡改是無恥的!蘇聯是二戰中人員損失最為慘重的國家,每10人中就有1人死去,人口銳減兩千六百多萬,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壯年。蘇德戰場上,集中了80%的德軍坦克和大約70%德軍戰機。戰爭期間,蘇聯紅軍粉碎了軸心國的626個師,其中508個是德軍的。
包括我們中國人在內的世界各國,對北非戰場、諾曼第登陸等由美英主導的戰役耳熟能詳,卻日漸忘卻比這些戰役慘烈無數倍的蘇德戰線上發生的那一場場血戰,為什麼?是美國和西方利用其國際話語權進行的一場輿論戰,讓全球公眾相信是美英帶領世界擊敗的法西斯。
今年6月18日,憤怒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撰寫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75周年的真正教訓」的署名長文,針對西方如今出現的歷史修正主義、否定蘇聯二戰貢獻的做法做出有力回應,普京在文章中拿出大量鐵證,比如他解密的邱吉爾於1944年9月27日寫給史達林的信:「是俄國軍隊將膽量從德國軍事機器上撕下……」
在這場俄羅斯人與美國和西方的戰鬥中,我們中國人肯定絕對支持俄羅斯,但我們的處境更尷尬。在美國和西方的二戰敘事,對蘇聯在二戰中的豐功偉績只能一點點清除的辦法,可對中國戰場的敘事從一開始基本沒給我們留位置。當然,這也與國軍的表現有很大關係。但不管怎麼樣,我們用幾千萬人的生命拖住了日軍主力,為盟軍贏得勝利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與此同時,宣揚種族主義的納粹主義、新納粹主義在一些國家甚囂塵上。在烏克蘭,新納粹主義團體成為一個重要的政治勢力,甚至還裝備了武器。即使在對納粹主義嚴防死守的西歐國家,納粹主義也出現死灰復燃的現象。前不久,兩張2007年拍攝於阿富汗的照片在網絡曝光。照片顯示,在一輛澳大利亞軍車上竟懸掛著一面印有納粹標誌的旗幟。
在世界經濟出現衰退、政治不斷極化的今天,國際局勢與二戰前極其相似,這為納粹死灰復燃提供了大環境。如果人類不能吸取歷史教訓,我們很有可能第二次蹚過「同一條河流」。雖然美國打著稱禁止美化納粹主義與其憲法第一修正案規定的「言論自由權」相悖,但大家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