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喃細語》全新改版
帶你透過新聞看心理
點擊上方,聆聽小編聲音
【新聞故事】
傾訴人:鄧文凡
十多年的寒窗苦讀,我終於進入了一所讓很多人羨慕的大學,入學之前的那個暑假,我無數次地幻想著美好的大學生活,規劃著我的學習,我的人際關係,將來自己身邊有一群真誠優秀的好朋友,相互促進,愉快地度過這四年……
可是,這一切只是一場夢,一年快過去了,大學同學的表現讓我非常失望,各種明爭暗鬥,虛偽功利。前些天,學院公布一項為期七天的名師交流活動,由學院承擔費用,很多同學都交了申請表,只是名額不多,我忙了好幾天準備資料,但是結果公布時,讓我大吃一驚,被選拔上的並不全是優秀學生,大家私下議論著,學院連選拔標準都沒貼出來,沒人知道什麼項目能加分,更不知道別人是如何被擇優選上的,這個結果我也不信服,感到很失望,認為學校裡沒有公平可言。
陸續經歷了一些類似的事情後,我越來越頹廢,不知道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大學裡的每一天都分外難熬,請幫幫我,我不想天天這麼過日子。
每期《喃喃細語》節目會在生活報官方微博、生活報官方微信、今日頭條生活報號等多個平臺上線發布,今天的話題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各平臺讀者留言摘選:
@麒麟才子and江左梅郎: 這難道不是一種成長嗎?
@劉志強哈爾濱:不一定,不能一味的追求學校的相關的事情,多給自己更多更寬的選擇,社會中還有很多可以追求的事情,學會選擇,人生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歷了,人生才能完美
@jiejie79928:學校只是一個平臺,只是那麼多平臺中,其中的一個而已,沒必要去糾結這些
@五悅9號:反正我告訴孩子該努力努力,爭過就爭,爭不過拉倒唄
@夏天的單身狗:學校就是一小社會,以前光讀書讀傻了吧
@啊廣37:我在南方上大學,在學校開著豪車上課的學生比比皆是。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拼爹不行還不知道拼自己嗎?然後我就在拼搏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大學一年,我做過很多兼職,服務員、發傳單、促銷......我的努力讓我減輕了父母的負擔,自己可以養活自己,同樣有些事情讓身為在校生的我有些無力,我只有不斷的去發現機會並且抓住,讓自己更有能力,讓自己站在有決定權的一方。
透過新聞看心理
大學經歷對鄧文凡產生什麼影響?
心裡落差巨大的他,如何調整心態呢?
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慧:
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對不公平的反應也是不同的,從前,鄧文凡可能更專注於學習,忽視了其他能力的鍛鍊,抗挫能力不強,遇到困難容易頹廢沉淪,進而形成一個觀點:社會不公平。在此影響下,他更容易關注類似情況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或者只對不公平才有反應,把重心放在了批判社會,而不是努力提升自己,這才是對自己真正的傷害。
另外,鄧文凡的心理不是個案,班級調查中顯示,80%的學生有相似的困惑,這是因為人們存在一種認知偏差的現象,常常認為自己比實際上更優秀一些,容易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他人或環境,而不是思考本身是否存在不足,這就是鄧寧-克魯格效應,例如,88%的司機會認為自己的駕車水平高於平均水平。
建議鄧文凡可以嘗試下注意力轉移法,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比如唱歌,跑步等,有助於舒緩不滿情緒,還可以參加社團,和朋輩交流,讓別人帶領自己開闊眼界,積極應對現實的挫折。
《喃喃細語》節目組
□ 策劃:林 青
□ 播音:蘇 滌
□ 編輯:蘇 滌
□ 審核:王軼男
生活報原創節目,每周二四六不見不散,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