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響樂團
今天(7月16日),餘隆執掌上海交響樂團帥印後的第十一個音樂季2019-2020音樂季正式對社會公布。新樂季共有77場演出,涵蓋交響、歌劇、室內樂和跨界演出等多種類型,同時音樂季以46場「SSO Season」和31場「SSO Presents」兩個系列來區分上交本團音樂會和引進項目,兩者共同組成上海交響樂團2019-20樂季長卷。
據悉,新樂季預售票於7月20日9點開始,在官網和上交音樂廳現場同時開售,21日起將只開放官網渠道。此次預售票涵蓋SSO Season中26場音樂會,並將持續至8月2日,8月3日起觀眾可於線上購買單場音樂會票。
本樂季上交繼續堅持「有機古典,多元世界」的理念,關注音樂本質、注重觀眾體驗。同時更加側重推出青年音樂人才的優秀作品,因此我們看到了新樂季駐團藝術家、作曲家周天和他的系列作品,並將歌劇作為樂季重頭戲,推出了難得一聽的柏遼茲歌劇《浮士德的沉淪》和亨德爾歌劇《塞魅麗》。
音樂季上我們既可以看到指揮家梵志登、夏爾·迪圖瓦、丹尼爾·哈丁,女高音芮內·弗萊明,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這些老朋友、大明星的名字;也可以看到裡卡爾多·夏伊與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西蒙·拉特爵士與倫敦交響樂團這樣世界級名團、大師的出現,同時還有此前因病「失約」的音樂泰鬥克里斯多福·潘德列茨基將帶來蕭士塔高維奇《降b小調第十三交響曲》「娘子谷」的中國首演。而傳奇女高音埃迪塔·格魯貝羅娃也將來華首秀。
9月27日餘隆將執棒上交為新樂季開幕,以旅美華人作曲家周天的《禮獻》、大提琴協奏曲《水袖》,以及老一輩作曲家丁善德的《長徵交響曲》全套中國作品,為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本場演出作為上交140周年慶典音樂會,為貫穿全年的140慶典活動再掀高潮。
作為一支140年的老牌樂團,上交自1930年首次演出黃自先生的《懷舊》後,一直在演繹中國作品,近年來更是委約不斷。其中《禮獻》也成為繼笙與大提琴協奏曲《度》、鋼琴協奏曲《中國狂想曲》、《桌球協奏曲》、交響組曲《敦煌》及《詠別》、樂隊協奏曲《山海經》等一系列委約作品後的又一重磅力獻。
作為一個上海培養走出去的「80後」音樂家,周天曾憑一首《樂隊協奏曲》獲得第60屆葛萊美獎「最佳當代古典音樂作曲獎」提名,成為第一位提名該單元獎項的華人作曲家。此次,周天將繼著名作曲家陳其鋼之後,成為第二位擔任上海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的作曲家。
在新樂季中,上海交響樂團將先後演出周天的八部作品:除了開幕音樂會上的《禮獻》和大提琴協奏曲《水袖》外,餘隆將指揮《樂隊協奏曲》,梵志登揮棒《九成宮》、大衛·斯特恩演繹《小提琴協奏曲》,委內瑞拉指揮家多明戈·因多揚、張國勇、羅馬尼亞指揮家揚·馬林、分別執棒《宋詞·音詩》、《紋》、《悅》等三部極具中華民族哲思的作品。
周天
不僅如此,新樂季中上海交響樂團還將上演其他多部中國作品,包括樂團委約美國作曲家安迪·秋保創作的《功夫協奏曲》,中國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及著名作曲家葉小綱的《大地之歌》。有意思的是,葉小綱的《大地之歌》與馬勒的《大地之歌》還將在同場音樂會中「對話」。這也正是上海交響樂團近年來不斷發軔東西方音樂對話的一個縮影,樂團不僅自己演出中國作品,也邀請外國指揮家、獨奏家共同演繹,更是不斷委約外國作曲家來創作中國作品,真正地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讓中國聲音以更為立體的姿態與世界匯流。
早在工部局時期,剛在歐美上演過的作品,可能僅僅相隔數周,就能在上海聽到。演出經典之作的同時帶來最新作品,是從工部局時期就延續至今的「傳統」,而隨著近幾年一批「該聽而未聽」的音樂作品相繼亮相,上海交響樂團致力於將浩瀚廣博的古典音樂更全面地介紹和呈現給中國觀眾。
在歌劇領域樂團不斷發力,上演了《古雷之歌》、《伊萊克特拉》、《切膚之痛》、《莎樂美》等多部力作。雖然受制於上交音樂廳的場地限制,呈現的多為半舞臺版或音樂會版,但也因此使得音樂的美感更加突出。
曾有樂評人評價「迪圖瓦執棒下的《伊萊克特拉》《莎樂美》,在上交演繹下挖掘出了新的色彩」,本樂季指揮大師夏爾·迪圖瓦將繼續其歌劇之旅,為紀念柏遼茲逝世150周年帶來國內極少上演的《浮士德的沉淪》音樂會版。同時,餘隆將執棒上交演出亨德爾的歌劇《塞魅麗》,這部連資深樂迷都鮮有機會聽到的現場或將成為新樂季中的閃光時刻,充分展現巴洛克時期歌劇的無限魅力;除此之外,音樂史上演出次數最多的歌劇之一,比才的《卡門》也將以音樂會版的形式全新亮相。
此外,本樂季也將呈現多場聲樂歌唱家帶來的經典歌劇選段。如捷克傳奇女高音埃迪塔·格魯貝羅娃將首度來華,她曾是指揮大師卡爾·伯姆、卡拉揚、卡洛斯·克萊伯棒下的女主角,如今依舊可以演唱《茶花女》、《塞維亞理髮師》、《拉美莫爾的露琪亞》中的選段。另一位大明星是女高音歌唱家芮內·弗萊明,兩年前她的亞洲巡演雖沒有上海站,卻特意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大師課,此次與上海交響樂團的合作將彌補這一遺憾。
除了名角「大腕」上海交響樂團也一直在為優秀的青年音樂家搭建舞臺。新樂季中,周天《小提琴協奏曲》的獨奏家奧爾加·什勞布科娃即為2018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亞軍、「最佳中國作品演繹獎」得主。此外,18歲鋼琴家貟思齊也將與樂團合作李斯特《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從上海樂隊學院到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再到音樂季演出,上交對青年藝術家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支持。
與此同時,本團音樂會中一系列「上交之星」的策劃演出,由上海交響樂團演奏員組成不同形式的室內樂組合,為樂迷們呈現更多不一樣的音樂表演: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長笛四重奏、木管八重奏、馬林巴與豎琴、聲樂與器樂組合等花樣繁多。在大型交響樂演出之外,樂團演奏員們希望呈現出室內樂獨有的親密感、交流感,讓樂迷們在大氣磅礴之外感受到音樂的另一種美。
作為上交音樂季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季引進項目從上交音樂廳開廳時的維也納愛樂樂團開始,就奠定了其難以比擬的高品質、高水準。
新樂季中,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將再次「落滬」,並將今年在琉森的演出「複製」到上海,上演拉赫馬尼諾夫、柴可夫斯基和馬勒等作曲大師的多部經典之作,以饗上海樂迷。
此外,其他引進項目的名團名家依舊搶眼,他們的演出更是經過了精心的策劃:指揮家西蒙·拉特爵士帶領倫敦交響樂團攜手鋼琴家伊曼紐爾·艾克斯合作演出,這也是指揮大師接任倫敦交響掌門人後的首次合體亮相上海;再度登臺上交音樂廳的古樂名家赫雷韋赫與根特聲樂學院合唱團,將上演蒙特威爾第的《聖母晚禱》,這部曾被樂評雜誌評為「對西方音樂史影響最大的50部作品」之一的聖樂,將重現巴洛克古樂之風。
女高音歌唱家芮內·弗萊明
鋼琴大師史蒂芬·霍夫與上海交響樂團聯袂的貝多芬第三、第四兩部鋼琴協奏曲,安德拉什·席夫與安德烈亞·巴爾卡室內樂團帶來的三首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以及伊莎貝爾·福斯特與亞歷山大·梅爾尼科夫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都將成為「貝多芬誕辰250年」紀念浪潮中值得回味的演出;剛在上個樂季中演過勃拉姆斯作品的鋼琴家格哈德·奧皮茨,這次又將用四天時間為滬上觀眾帶來「勃拉姆斯鋼琴作品全集」。
圖文資料來源 |上海交響樂團
西安交響樂團公布【2019音樂季】
1月11日發布
廣州大劇院公布【2019演出季】
1月25日發布
香港小交響樂團公布【2019至2020音樂季】
4月4日發布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公布【2019至2020音樂季】
4月11日發布
香港管弦樂團公布【2019至2020音樂季】
5月7日發布
蘇州交響樂團公布【2019至2020音樂季】
6月20日發布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公布【2019音樂季(下半年)】
6月20日發布
廣州交響樂團公布【2019至2020音樂季】
6月21日發布
澳門樂團公布【2019至2020音樂季】
6月24日發布
臺灣愛樂樂團NSO公布【2019至2020音樂季】
7月6日發布
四川交響樂團公布【2019至2020音樂季】
7月9日發布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公布【2019至2020演出季】
7月11日發布
上海交響樂團公布【2019至2020音樂季】
7月16日發布
...
喜歡就點讚。
歡迎在文末評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 閱讀原文 跳轉至 今日音樂網站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