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戲《海神媽祖》選段

2021-02-18 愛花鼓戲

點上面,關注莆仙戲院 觀看下集視頻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莆仙戲院」,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考察媽祖的生平得知,這一信仰來自民間傳說。首先是傳說,然後是傳說的歷史化和神化,最後形成普遍的媽祖信仰。媽祖的濟世博愛普度了眾生的美名流芳百世,讓後人萬世敬仰,媽祖不僅是善良、勇敢的化身,更是民族凝聚力的有力保障。回顧媽祖的事跡,把媽祖的精神傳承給華夏子孫的千秋萬代。該片主要講述媽祖娘娘降生、成長、修行、得道的過程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炎炎夏日,「蘇迪羅」颱風剛過,導演田七先生感媽祖聖賢,圍繞媽祖德、仁、愛精神創作歌曲《海神媽祖》。

歌曲《海神媽祖》講述了媽祖的傳說。大海深不可測,風浪無情,漁民出海遇險。危難之中人們呼喊著媽祖的聖名,希望媽祖解救災難。危難之時,媽祖身著紅裝乘長風駕祥雲飛翔海上,翱翔於蒼天皎日間。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然彩雲布合,不可復見。湄洲人仰頭望去,無不欷噓驚嘆。媽祖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憑著一顆善良博愛之心去救人。媽祖像屹立在福建莆田湄洲島,隔海遙望臺灣,臺灣也思念著媽祖,媽祖的濟世博愛普度了眾生,美名流芳百世,讓後人萬世敬仰,媽祖不僅是善良、勇敢的化身,更是民族凝聚力的有力保障。

媽祖是中國民間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她作為中國第一女海神,除了是傳統漁業的保護神、行業神以外,還兼有賜福賜子等其他功能,成為沿海廣大地區民眾及海外華人重要的信仰神明和精神紐帶。作為福建人,田七先生從小深受媽祖文化的影響。早在2009年,田七先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拜謁媽祖神之後神思妙想,用硃砂、紫檀粉、和田羊脂白玉粉、冰片和自己的鮮血為原料感悟創作了滴血丹青作品《海神媽祖》。時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第四次江陳會談時,向大甲鎮瀾宮贈送了導演田七先生此幅作品《海神媽祖》,祈福兩岸和諧。歌曲《海神媽祖》對於弘揚媽祖魂,維繫兩岸一家親,挖掘民族精神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媽祖信俗又稱娘媽信俗、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媽祖信俗由祭祀儀式、民間習俗和故事傳說三大系列組成。湄洲是媽祖祖廟所在地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級遺產,使湄洲獲得了一張世界名片。

媽祖誕生和成長在公元10世紀的湄洲,她致力於幫助她的同胞鄉親,並且因為試圖營救海難中的倖存者而獻身。這些祭祀活動中包括到湄洲祖廟謁祖、分神、貢獻鮮花,燃蠟燭、香火和放鞭炮。晚上的時候居民會提著「媽祖燈籠」遊行。信奉者們向媽祖求子、求平安、求解決困難的辦法、求幸福。對媽祖的信仰和紀念已經深深融入沿海地區中國人以及他們後裔的生活,成為了促進家庭和諧、社會融洽以及該信俗的社會團體身份認同感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紐帶。

相關焦點

  • 助力「海絲」建設 傳播媽祖文化 莆仙戲《海神媽祖》昨晚首次唱響...
    12月12日晚,已在國內外演出60多場的莆仙戲新編傳奇劇《海神媽祖》首次唱響國家「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廣西南寧。不僅為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戲劇展演暨第八屆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濃墨添彩,還進一步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展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魅力,推動媽祖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當晚8點,《海神媽祖》在廣西南寧人民會堂劇場濃情上演。
  • 活動預告丨體驗戲劇人生——戲劇賞析系列講座活動(莆仙戲專場)
    莆仙戲《踏傘行》劇照屆時將邀請福建省莆仙戲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吳清華,福建省莆仙戲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黃豔豔擔任主講嘉賓,以《莆仙戲藝術講座暨<踏傘行>劇目賞析》為主題,講解莆仙戲特色樂器,展示莆仙戲行當科介,共同賞析《踏傘行》片段。
  • 他們讓莆仙戲「活」起來!
    福建省莆仙戲劇院《踏傘行》《海神媽祖》在南寧人民大會堂的演出,讓人看到這樣的新氣象。在南寧,這兩齣戲能受到戲劇界專家與觀眾的優評,蓋緣於此。演出結束後,記者就此次莆仙戲參演東協戲劇周活動採訪福建莆仙戲劇院院長吳清華、副院長黃豔豔。吳清華國家一級演員,福建省莆仙戲劇院黨支部書記、院長,莆田市莆仙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負責人。
  • 莆仙戲《踏傘行》獲福建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一等獎
    2000年進入莆仙戲劇團,2011年7月調進福建省莆仙戲劇院並擔任副院長。曾獲2001年第六屆中國「映山紅」戲劇節演員一等獎,2009年福建省第24屆戲劇會演演員獎,2011年第十屆福建省水仙花戲劇獎比賽金獎,福建省第25屆、26屆戲劇會演表演類一等獎。在莆仙戲《目連救母》《海神媽祖》《江上行》《天子與嬌客》《狀元與乞丐》《江梅妃》等劇目中擔任主角。畢業於福建省莆田藝術學校。
  • 探訪莆田夫妻檔油畫家陳國華、林海英筆下的媽祖文化
    多年來,夫妻二人致力於媽祖題材油畫創作,成果頗豐。油畫作品《媽祖慈光》獲第二屆海峽媽祖旅遊紀念品工藝設計大賽銅獎,油畫作品《媽祖》入選第一屆莆田書畫藝術節油畫展,油畫作品《莆仙戲—海神媽祖》入選今年第七屆福建藝術節作品展,還有多幅優秀油畫作品分別被省美術館、市博物館、湄洲媽祖源流博物館等收藏。
  • 電影《海神媽祖》啟動發布會現場
    3D動作玄幻巨製《海神媽祖》啟動發布會現場紅毯儀式
  • 媽祖聖地 美麗莆田——莆田文化旅遊推介會走進南寧
    在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期間,12月10日,「媽祖聖地 美麗莆田」暨閩東北協同區文旅推介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本次推介會通過豐富的民俗文化展演和圖文介紹,展示了莆田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推介會上,莆田市文化和旅遊局有關人員向現場的南寧市文化和旅遊局、各重點旅行社以及南寧市莆田商會代表等各界朋友,詳細介紹了媽祖聖地美麗莆田的豐富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並重點推介了媽祖朝聖之旅、濱海浪漫之旅、民俗文化之旅、工藝文化之旅、青山綠水之旅五條旅行路線。
  • 莆仙戲驚豔中國—東協戲劇周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12日訊 據莆田晚報報導 昨晚,莆仙戲《踏傘行》在南寧人民大會堂劇場展演,國家一級演員吳清華、黃豔豔及劇團的其他演員們用豐富飽滿的演技,演活了一出傳統卻又直面人性的才子佳人戲。這次聽說莆仙戲來南寧展演,他和父母特地帶上96歲的爺爺、14歲的兒子前來觀看。他告訴記者,離開家鄉十幾年了,聽到久違的鄉音很激動。演員的表演很精彩,他很震撼,也很滿足。而從長沙與同事特意趕來的長沙市湖南省藝術職業學院戲曲系、國家一級演員李亦敏老師則告訴記者,她跟同事對莆仙戲很感興趣,福建的莆仙戲很有特色,各種行當的作派特別有特色。
  • 林國平 | 海神信仰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以媽祖信仰為中心
    摘要: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根本動因是海上貿易和海外移民,而精神支柱則是海神信仰。海神信仰貫穿於航海始終,它既反映了時人對海上巨大風險的畏懼心理,又體現了航海者藉助海神信仰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必勝信念,二者心態交織在一起,後者佔主導地位。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最重要起點之一, 閩人不但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中厥功至偉,而且還創造了包括媽祖在內的諸多海神。
  • 日本動漫塑造二次元海神「媽祖」形象,劇情熱血
    劇情要從19集說起,斑目先生邀請焰蓮一行人去臺灣參加學生海外研修。在那裡偶遇被海軍提督尼維斯追擊的海盜阿爾維達以及迷之少女,聽阿爾維達說:臺灣之神「媽祖」下落不明,之後,臺灣海上暴亂不斷,而海軍對海盜的攻擊愈演愈烈。海盜黑鬍子蒂奇咬定是尼維斯加害媽祖,為了媽祖島上的金銀財寶。
  • 《媽祖回家》這部電影詮釋了什麼是媽祖大愛!
    在千百年來時光中,媽祖文化逐漸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紐帶,在凝聚華人華僑力量中發揮著強大而積極的作用。而現在,就有這樣一部優秀故事影片,不僅忠實地展現了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關係和無上虔誠的媽祖信仰,更是講述了一段海神媽祖護佑下的人生傳奇。片中人物趣味橫生、情節跌宕起伏、更有專家級主創團隊為影片品質保駕護航。
  • 【頭條】由莆田故事聯合冠名的莆田首部媽祖電影《海神》即將上映
    2019年莆田賀歲電影《海神》首映儀式電影《海神》預告片這部電影從開始到完成,整個主創團隊、劇組成員和小演員及演員家長們都非常艱辛,大家都共同懷著一個弘揚媽祖文化,傳遞媽祖精神的夢想,頂著各種困難與不可能,付出艱辛的汗水和淚水,一起完成了莆田首部少兒電影,在這裡,華導也代表整個影視製片組感謝感恩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小演員們的良好表現以及家長的共同協助。最後華導也表示,身為莆田人,有責任和義務去做好莆田文化並傳播。
  • 【媽祖】媽祖諺語漫談
    因為泉州天妃宮和靈慈宮建築距離很近,兩宮舉目可見,都是供奉媽祖,神靈一致,由是產生此諺。  「媽祖多雨,真人多風」。又說為「大道公風,媽祖婆雨」或「真人颶多風,媽祖颶多雨」;「大道公合媽祖婆鬥法,風雨齊到」。這幾條諺語甚為古老,流傳於苗慄地區。
  • 媽祖信眾即可免費觀看影片?這部電影詮釋了什麼是媽祖大愛!
    而現在,就有這樣一部優秀故事影片,不僅忠實地展現了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關係和無上虔誠的媽祖信仰,更是講述了一段海神媽祖護佑下的人生傳奇。片中人物趣味橫生、情節跌宕起伏、更有專家級主創團隊為影片品質保駕護航。2018年9月,由福建著名作家王鴻的中篇小說《臺北來信》改編成的電影《媽祖回家》,在莆田江口鎮東大村開機拍攝。
  • 這部電影叫做《媽祖回家》
    媽祖巡安作為東方海洋文化的代表,自宋代以來,媽祖信仰就貫穿於華人航海乃至海外移民的始終。在千百年來時光中,媽祖文化逐漸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紐帶,在凝聚華人華僑力量中發揮著強大而積極的作用。而現在,就有這樣一部優秀故事影片,不僅忠實地展現了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關係和無上虔誠的媽祖信仰,更是講述了一段海神媽祖護佑下的人生傳奇。
  • 鄉音丨林啟賢:莆仙戲的鼓聲
    △莆仙戲演員在演出前化裝。圖丨新華社 初三返鄉,當天晚上我就到興化府城隍廟看戲,看久違了的莆仙戲。在莆仙戲的鼓聲裡,我又一次領略了濃濃的家鄉年味。在莆田市(含仙遊縣),不論是山區、平原,還是沿海、市區,只要有宮廟、堂觀,現在大都有戲臺,沒有的則屆時搭戲棚(戲臺),常年累月都不時有莆仙戲演出,年節猶多。我從小就是個戲迷,這與父母喜歡看莆仙戲有關。我曾經由母親抱著進劇場看戲,當時一票才五分錢。
  • 媽祖娘娘: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
    媽祖是在中國民間影響力相當大的一位女神,是中國第一女海神。媽祖除了是船旅漁業傳統的保護神,還有許多其它象徵和功能,是沿海廣大地區民眾和海外華人重要的精神紐帶。而且,媽祖隨著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早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安家落戶,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民間神明。今天,堃哥就聊聊這位出身平凡,28歲去世,卻千百年來庇佑海內外華人的海神——媽祖。
  • 深處內陸的重慶居然有一座祭拜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很多老重慶都不...
    人們在海上航行前,就要先去天后宮或媽袓廟祭拜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有的基至還會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海神媽祖與很多神不一樣,因為她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她原名林默,生於北宋建隆元年,相傳她小時就很勇敢聰明,8歲從師學習,能過目成誦;10歲時隨母親王氏誦經禮佛;13歲時得到一位老道指點,授以「玄微秘法」,能識諸般要典;15歲時能為人治病
  • 《媽祖回家》熱映!觀眾直呼「太接地氣」
    「影片中有很多令人淚目的細節,讓媽祖回家之旅更打動人。」「媽祖文化拉近了兩岸距離,有笑有淚,看得很感動。」  隨著媽祖文化題材電影《媽祖回家》在影院熱映,莆田掀起觀影熱潮。在昨天的一場觀影會後,《媽祖回家》編劇王鴻、莆仙戲名家王少媛等主創人員在現場和觀眾互動,暢談電影背後的故事。
  • 《當代電影》|《媽祖回家》:「兩岸題材」的深度詮釋與獨特書寫
    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沿海地區,媽祖一直被視作漁民出海最重要的庇護神,媽祖信仰也逐漸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紐帶。改革開放以來,在臺胞及海外僑胞尋根謁祖熱潮的助推下,媽祖文化迅速復興,媽祖信仰以閩臺兩地民眾為核心,不斷得到傳播與發揚光大。據統計,臺灣地區有媽祖宮廟三千多座,媽祖信眾一千六百多萬人,媽祖文化無疑是凝聚兩岸同胞的一種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