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問我,愛情哲學的內涵是什麼?我的答覆,人最愛的是我。所謂「我愛你」,那是因為我要愛你才愛你。當我不想,或不需要愛你的時候便不愛你。因此,愛便是自我自私最極端的表達。其實,人所最愛的既不是你,當然更不是他人,最愛的還是我自己。
那麼,我是什麼?是身體嗎?答案:不是的。當你患重病的時候,醫生宣告必須去了你某一部分重要的肢體或器官,你才能再活下去。於是,差不多都會同意醫生的意見,寧願忍痛割捨從有生命以來,同甘共苦,患難相從的肢體或器官,只圖自我生命的再活下去。由此可見,即使是我的身體,到了重要的利害關頭,仍然不是我所最親愛的,哪裡還談什麼我真能愛你與他呢!
年輕人談戀愛,應該懂得戀愛的哲學。凡是最可愛的,就是愛得死去活來愛不到的。且看古今中外那些纏綿徘側的戀愛小說,描寫到感情深切處,可以為他殉情自殺,可以為他痛哭流涕。但是,真在一起了,算算他們你依我依的美滿時間,又能有多久?即便是《紅樓夢》,也不到幾年之間就完了,比較長一點的《浮生六記》,也難逃先甜後慘的結局。
所以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雖然有那永遠追求不到的事,卻同李商隱的名詩所說:「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豈非值得永遠閉上眼睛,在虛無飄渺的境界中,回味那似有若無之間,該多有餘味呢!不然,睜著一雙大眼睛,氣得死去活來,這兩句詩所說的人生情味,就沒啥味道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惆然」,名利如此,權勢也如此。即使家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也要留一點缺陷,才會有美感。例如文藝作品的愛情小說而言,情節中留一點缺陷,如前面所說的《紅樓夢》、《浮生六記》等,總是美的。又如一件古董,有了一絲裂痕,擺在那裡,絕對心痛得很。若是完好無缺的東西擺在那裡,那也只是看看而已,絕不心痛。可是人們總覺得心痛才有價值,意味才更深長,你說是嗎?
《老子他說》(東方出版社)
-------------
我常常跟年輕同學們講愛情哲學,我先說個笑話吧:我在大學裡頭有時候擔任講哲學的課程。有一次,在輔仁大學講課,一位女同學送上一個條子提一個問題,「老師,你不要講人生哲學,講愛情哲學吧」。我把這一個條子一看,就放在旁邊。我說,下課再講。後來下課,我又忘記了。第二堂上課,這位女同學很厲害,死活不行,又再提出來。
我說,「有位同學要我講愛情問題,到現在我不曉得什麼叫愛情。據我了解,愛情呀,就是人最高的自私境界。任何的愛情就是『我』愛你,因為有『我』,『我』不愛你就不愛你,所有都是為了『我』,不是為了愛。」
當年在大學裡,我跟年輕的人講,我說你們懂得愛嗎?我看沒有什麼愛。男女關係,不管你偷情也好,做愛也好,怎麼也好,我常常發現夫妻一輩子的人,生了兒女一大堆,可是他們沒有愛情。即使懂了愛,也沒有情。那麼所有人是幹什麼?只一個「欲」,男女的「欲」,什麼叫「欲」?一點荷爾蒙在作怪!內分泌的問題。等到內分泌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
我常常告訴年輕人,情、愛、欲是三個層次。一般人青年時都是欲,都是一點荷爾蒙,拿儒家的觀點,都是「氣之熾盛」,荷爾蒙的變化,內分泌的變化,完全是欲。所謂「我愛你」「不愛你」,那是聽肉體上荷爾蒙的指揮,這個完全屬於欲。「欲」是彼此的發洩,沒有什麼懂得愛。愛,就真不容易了。愛跟欲就不一樣了,那才是真愛。當然你們喜歡養小狗的,嗨喲,幾萬塊錢買一條小狗,抱著又親又吻,那個說不定還有一點點愛。那麼這個愛很自私的噢!格老子願意喜歡這條狗,我不喜歡還是把它燉去吃了,還是為我(眾笑),這個算是愛。情,這個就難了,那就很高了。情是已經離開了欲,離開了愛,才談情。
《南懷瑾講演錄》(東方出版社)
-------------
以前我到大學授課,同學們逼得我講戀愛哲學,我說我不懂,後來被逼著沒有辦法,我說:愛是自私的,因為我愛你才愛你,我不愛你就不愛你,你說這是不是自私?愛是絕對自私的,愛是佔有的,愛是痛苦的根源,愛是煩惱的根本。總而言之,愛是由我而來,我是由妄想而來。我們的生命最初是由妄想而來,妄想有個我,悟道就是把這個妄想的我瓦解掉。一般眾生因為有妄想,所以有我,因為有我,所以有你,有他,然後就我愛你,你愛我,愛來愛去。所以,佛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而有我,以及有我就有我愛,而我愛就是自私的佔有。你看!每個人生下來都在抓、抓,抓了一輩子,最後抓到殯儀館,終究抓不住了,「抓」換個佛學名詞就是「執著」。諸位年輕的同學們很喜歡讚嘆愛情,而覺得欲則是墮落的。天主教及基督教的聖經裡提到亞當與夏娃的故事,他們兩位本來極純潔而善良,由於受到蛇(魔鬼)的誘惑,吃了蘋果,因此有了煩惱,生育了人類。我們姑且不論這個說明人種來源的故事是對是錯,透過這個故事的描述,表達了「欲」是人類痛苦煩惱的根本。我們所生存的欲界乃是以欲為根本;到了色界,則偏重於愛;到了無色界,則升華為情。宇宙中的三界眾生,都在情、愛、欲的困擾中。古人有首詩說得極好:「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如果沒有情愛則不會到這個世界上來做人,只要有嗜好終究是生活的拖累。佛說:「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男女兩性的欲是從愛而來,我們的生命則由欲望而來,男性的精蟲與女性的卵子與我們的愛欲相結合,便有了我們。而我們都愛惜自己的生命,為什麼愛惜生命呢?還是以欲為根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世界的人都喜歡看漂亮的人,但是,天下最漂亮的人是誰?是自己,對不對?在鏡子裡看自己,越看越漂亮,怎麼看怎麼美,百看不厭。人最愛的是自己的生命,為什麼會如此愛惜生命?這就是欲的本身,「愛欲為因,愛命為果」,二者互為因果,而循環不已。眾生愛己命的欲最嚴重。所以,打坐修行要空掉自己的身體。希望能忘掉「我」,結果忘不掉,空不掉,「愛欲」之故。所以,以人類文化來說,愛惜自己的生命是必然的現象。若論及愛情的哲學,愛情的出發點如何?是不是自私的情慾與貪念呢?喜歡異性,以及愛惜自己的生命,這些都是貪的根本,也就是生命的根本,生生世世輪轉生死的原因。有了愛欲之心以後,更產生自私的佔有欲,然後,合於我心意的就是順境;達不到我的需求的就是違境。順境時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碰到違境就產生痛苦,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人生的痛苦乃是因欲而來的,與欲相違,或是欲望不滿足,便耿耿於懷,渾身不自在,所謂「有求皆苦,無欲則剛」,這世上有幾個人不為自己的貪求和物慾掉入名利的牢籠呢?「背愛心而生憎嫉」,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人和事,一違背了「我」的愛欲,憎恨和嫉妒便產生了,這種身心的煎熬誰沒嘗過?青年朋友談戀愛也是這樣,我看得順眼,合我意的,我就愛,愛不到就悲而恨。嫉是嫉妒,吃醋了,這是人天生的佔有欲,不只是女性容易嫉妒,男性也一樣。女性的嫉妒在愛情上表現得突顯些,男性在嫉妒的表現上範圍廣,你的學問比我好,你開得車比我大,你戴的手錶比我名貴,心理上都不舒服。正由於這些心理的作用,「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便促成種種不同的行為,所以自己便掉入地獄餓鬼道裡去,萬劫不復了。譬如男女問題,有位學生問我,男女之間,難道沒有純粹的友誼存在嗎?我說:幾乎沒有。但並不是完全沒有,不過很難有。因為男女之間就是我愛你,如果我愛你,你不愛我,你就會「莫益之,或擊之」了。很多女生要我講戀愛哲學,我說我不懂,因為戀愛哲學就是:我愛你時就愛你,我不愛你時就不愛你,完全以「我」為中心。每個人都是為「我」,為「自己」,不會真正去愛人;有時即使做到愛人,也是為了「我」的需要而愛。所以說:這個愛的邏輯都是以「我」為中心,由「我」而來。假使真做到了無「我」,那個愛不叫愛,就是仁,是慈悲。這種愛社會很少見,或者有兩個人能做到,一個人已經死了,一個還沒有出生。什麼是情愛欲?我說,這三個字不管怎麼分類都是混蛋,總而言之都是荷爾蒙在作怪。當荷爾蒙升華了,沒有慾念了,就成了愛,愛再化掉了,就成了情。情就是痴的根本,情加濃一點就是愛。情像葡萄酒,滿好喝但是很醉人。愛就不同了,像白蘭地。欲像高粱酒或伏特加。都是酒,醉人的,是各種痴。生命就是痴來的。所以我說,什麼叫戀愛啊?自私到極點就是戀愛的最高峰,因為戀愛的時候,我愛你才愛你,我不愛你就不愛你,所以一切都要聽我的,這個就是戀愛哲學,自私到極點就叫愛。對不對不知道啊,請你們諸位年輕同學給我評論一下。感恩您的慷慨讚賞(請識別下圖二維碼)。不論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勵!文章轉載可開白。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相關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整理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