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純前往精神中心就診的新聞上了熱搜。媒體拍到助理在外等馬思純,隨後醫生送馬思純出來,二人離開了醫院。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前馬思純在綜藝節目裡說自己現在是靠藥物控制情緒,讓網友又心疼又責怪。
也許馬思純並不適合娛樂圈,跟她的好閨蜜周冬雨比起來,她的內心沒有那麼強大。從小被保護的很好,沒有遭受過那麼多壓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周冬雨和馬思純出演《七月與安生》,成為了好閨蜜,又一同斬獲金馬獎。當時可以說是讓人羨慕的友情,共同努力而取得這些成就,革命般的友誼。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之後周冬雨又出演《少年的你》,這部片被大眾廣泛關注,周冬雨的演技也再一次被認可。憑藉此片又獲得金像獎影后。可以說是一路向上走。
一直活躍在大眾眼中的周冬雨,和拍完《七月與安生》後再沒有動作和話題的馬思純。兩個閨蜜的軌道好像在漸行漸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她們還是好閨蜜,可是方向不同了。
馬思純的抑鬱症,她自己也有提過,網友更多的是心疼。這個女孩兒是肉眼可見的淳樸,但就是善良的人才最容易壓抑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馬思純是因為「網暴」嗎?
明星被質疑是很平常的事情,眾口難調,她們都明白這個道理。很少有人太關注謾罵的聲音。
馬思純的抑鬱更多像是還在角色裡,沒有走出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出演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第一爐香》,馬思純為這部戲付出了全部心力,入戲太深,以至於情緒難以脫離出來。本身就因為作息不規律導致的身體勞累,這些情況加深了精神問題。
演員把自己帶進角色,是對電影的負責,是對這個職業的敬畏。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尊重,可是也希望她們能及時從壓抑的角色裡抽離出來,回歸現實的普通與幸福。
這需要時間,作為觀眾能做的就是寬容和理解,給她時間。
馬思純後來出席每一次活動,標準的海綿寶寶笑容,讓觀眾直呼「太假」。也許她有時候真的笑不出來,是在努力地營業。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管怎麼樣,她就算事業上停滯不前,也希望能有一個好的身體和心態,不再依靠吃藥。看精神科醫生很正常,是好起來的方式。加油。
這個善良的女孩兒,值得美好的事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