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雷鋒·衡陽好人:「農民義工」何光明 認真做好每個角色

2020-12-23 騰訊網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趙福中報導 5月20日,在衡陽市蒸湘區雨母山鎮臨江村辦公室裡,記者見到了現義務擔任臨江村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遠程教育站點管理員的何光明。他著一件白格子T恤,配上一條乳白色的休閒褲,留著個小平頭,人很精神,也很健談。他因感念這片養育他的熱土,一直想著利用自己所學為自己的小山村做點什麼,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的義務助人。

▲臨江村過路塘水庫

村民心目中的「萬事通」

何光明是上個世紀80年代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畢業後分配在衡南縣一家建築公司。1994年,他辭職回到臨江村,因為他喜歡農村,並且一直有個夢想:想把家鄉建設好,讓村民過上好日子。第二年,正好省裡派了水稻栽培專家來村裡進行技術指導,於是他跟著學了不少水稻種植知識,並擔任過衡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水稻栽培試驗枝術員。不久,他成功用拋秧盤實現「水稻拋秧技術」,並在全鄉廣泛推廣。

何光明利用自己的所學所知,教導村民如何科學配方施肥枝術幫助村民提高水稻產量。平時,村民隨便拿一蔸病苗讓他查看,他基本能準確告訴你是發的什麼病,並詳細地告訴求問者該如何用藥用肥。在蔬菜推廣、水稻種植、魚塘養殖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和樂於助人的品德,何光明被臨江村村民譽為「臨江村科技能手第一人」。

▲種植戶使用「旱耕機」翻土

何光明不僅在生產發展上為民謀「富」,在生活中也是村民心目中的「萬事通」「貼心人」。修理家用電器,包格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電風扇等等,他自學成才,很有一手。只要你找他,他都會抽空盡全力給你整好,並無償提供電器零配件。前不久,村裡一位老奶奶家的燈泡總是一閃一閃的,讓何光明到她家幫忙解決,何光明當時認為要麼是線路老化問題,要麼是線路接反了。到老奶奶家後,他把接反的火線和零線換了過來,燈閃的問題迎刃而解。

村裡養魚戶叫他「師父」

「魚苗下齊冒?」「下了多少?」「水庫消了幾次毒?」在過路塘水庫,何光明仔細詢問華平安今年的魚苗情況。看到師父到來,華平安滿是感激地一一回答。

華平安是蒸湘區長湖鄉人,家庭困難,育有一雙兒女,2006年,他來雨母山鎮臨江村承包了水域面積達96畝的過路塘水庫,主養桂魚和「四大家魚」(草魚、雄魚、鯉魚、鰱魚)。何光明利用自己所學,為其「傾囊」提供養魚技術指導,防治魚病。華平安自此尊稱何光明為「師父」。

▲何光明(左)詢問華平安魚苗放養情況

「2008年冰災那年,魚突然發病,當時我有點懵了,人著急,錢也著急,那可是價值近40萬元的魚啊!」華平安告訴記者,當時,「師父」二話不說就趕了過來,告訴他買藥用藥,魚病不到一周就治好了。何光明在養殖方面有10多年的豐富經驗,只要村民有這方面困難,他都會義務排憂解難。

他是當之無愧的「好人」

臨江村距衡陽城區15公裡,村民以務農為生,沒有其他來源,收入較低。2008年冬,何光明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多年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經驗,詳細分析該村獨特的生態和土質優勢,發動村民種植大棚蔬菜。

▲何光明(右)與羅波探討野菜市場前景

一開始,村民沒有大棚蔬菜種植的經驗,在選種和種植技術方面不成熟,收成並不理想。為解決這些難題,何光明通過現代信息枝朮,積極搜集與農業生產、蔬菜種植等有關的書籍及相關信息,組織農戶集中學習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其他地區先進經驗。如村民甘文生等蔬菜種植大戶,剛開始從廣東購買上海青菜種種植,但由於夏季氣溫高,種子不適應,產量很低,試用江西種子也不行,何光明通過電腦查找資料,了解到福建產的上海青菜種能適應高溫,於是將這一信息迅速告訴甘文生等種植大戶,還對他們詳細解釋如何選種育種等知識,甘文生等種植大戶在改用福建菜種後,蔬菜長勢旺盛,產量明顯提高。這一經驗成功後便在全村普及。種植蔬菜的種種嘗試在何光明的帶動下得到更多認可,現在全村蔬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800多畝,村民逐漸走向脫貧致富。

「他是當之無愧的『好人,在這裡我找到了『家』的感覺。」衡陽市惠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波提到何光明則是讚嘆不已,羅波是瀏陽人,2014年來臨江村研發種植大棚蔬菜,當時有些群眾有些刁難,是何光明一一幫忙解決矛盾糾紛的,「如今,這裡的營商環境非常好。」

來源:新華號 中國衡陽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身邊雷鋒 衡陽好人」楊陽:傳遞「生命火種」
    今天的系列報導【身邊雷鋒 衡陽好人】來聽聽他的故事。楊陽,今年40歲,是南嶽區經緯建築設計公司的副總、國家二級註冊結構師。對於這個平常內向、低調的他,平凡中浸透著堅毅和善良。無償獻血、當義工、扶貧濟困、捐款捐物……如今,這些善舉已成為他的一種生活習慣。2016年,他毅然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 [講述身邊的雷鋒]默默付出的東營好義工
    在愛心救助活動中,劉丙君給89歲的老人送去慰問金  「我推薦東營義工的會長劉丙君。」24日,一名東營義工向我們推薦了他心目當中的「雷鋒」。據了解,劉丙君和兩個朋友一起創辦了東營義工,由於常年默默做好事,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持。經過六年多的發展,2013年10月19日,東營義工協會正式完成註冊,成為東營市第一個非盈利性民間公益組織。目前,東營義工擁有網站註冊會員108000餘人,正式持證義工500多人。
  • 身邊雷鋒 衡陽好人:王美從「女神」到「女漢子」
    在第20個中國記者節來臨之際,今天起,系列報導【身邊雷鋒 衡陽好人】將聚焦我市新聞戰線部分優秀記者代表,聆聽他們的從業「初心」。今天來認識衡陽縣融媒體中心的「女漢子」王美。王美也因此先後獲得衡陽縣廣電「十佳明星」員工、對上對外宣傳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多次獲得衡陽廣播電視獎、衡陽新聞獎。王美:希望下一個十年,我能繼續堅守在這裡,弘揚主旋律,續寫新時代新聞事業的新篇章。
  • 湖南衡陽:學雷鋒志願服務戰「疫」實踐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圖片來源:紅網  活動現場,小喇叭正播放學習雷鋒好榜樣歌曲,豐富多彩的宣傳展板宣傳展示防疫知識,「衡陽群眾」志願者一邊發放宣傳單,一邊熱心向居民普及防疫方法,呼籲大家注意衛生,做好個人防範,一同努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臨江社區、荷花坪社區「衡陽群眾」志願者們提著垃圾袋,拿著鉗子,在湘江東岸風光帶上撿拾人們丟棄的紙屑等垃圾,不放過一個角落,用實際行動保護母親河。
  • 新一季「長沙好人·身邊雷鋒」名單出爐 有你認識的嗎?
    他堅守初心,二十年如一日傾力打造優質學校;他身殘志堅,堅守山頭11年將荒山變成「花果山」;她暖心助人,向遇到困難的顧客免費提供午餐……27日,2020年第二季度「長沙好人·身邊雷鋒」名單出爐,左鵬、黃仕其、曾育群等25人(組)長沙身邊好人榜上有名。
  • 衡陽好人的榜樣力量
    記者 胡建軍 通訊員 王曙琦 劉雅倫 陳衛華  抗擊疫情,共克時艱,我市的「中國好人」「湖南好人」「衡陽好人」率先垂範,積極主動走上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一線,捐款捐物,參與志願服務,凝心聚力為我市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力量。
  • 「中國好人」李東亮:愛讓生命之路延長
    光明日報記者丁豔光明日報通訊員李巖  「醫生,我還能活多久?」「我保你至少活5年!」這段對話,發生在20年前。當時李東亮剛做完腎臟移植手術,對自己的生命之路究竟還能走多遠,充滿未知。  如今,4個5年過去了,李東亮仍然步履堅定地前行在生命之路上。
  • 身邊雷鋒·衡陽好人:「疾控先鋒」劉智成為老百姓安全保駕護航
    衡陽新聞網訊 實習生袁安 記者王倩雯報導 「沒有產業合格證的產品,堅決不能入庫,一定要讓老百姓買到安全放心的食品。」這樣的工作每個星期都要進行一次,在外奔波一天,幾乎連坐下休息會的時間都沒有,才能完成這些工作。一整天下來,劉智成的腿已經麻木到不能動彈。「雖然已經到了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但防疫工作一刻都不能鬆懈,我要帶頭做好表率。」檢測工作完成後,記者跟隨劉智成回到辦公室。在他的辦公桌上,一摞摞有關疫情防控的資料見證了劉智成在抗疫一線奮戰的日日夜夜。
  • 「中國好人」李東亮:愛讓生命之路延長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光明日報記者 丁豔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巖「醫生,我還能活多久?」「我保你至少活5年!」這段對話,發生在20年前。當時李東亮剛做完腎臟移植手術,對自己的生命之路究竟還能走多遠,充滿未知。如今,4個5年過去了,李東亮仍然步履堅定地前行在生命之路上。
  • 「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助力復工復產
    衡陽日報3月7日訊(通訊員王曙琦 劉雅倫)3月5日,是學雷鋒志願服務日。
  • 鴻橋中學「學雷鋒精神 做鴻橋好人」系列活動——升旗
    日至3月31日開展「向雷鋒學習,做鴻橋好人」系列活動。58鴻毅班王心陽做了題為《向雷鋒學習做鴻橋好人》的演講。向雷鋒學習  做鴻橋好人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向雷鋒學習,做鴻橋好人》。
  • 秉承雷鋒精神,展示義工風採 ——記青松義工團家長義工2018聯誼會暨親子活動
    義工代表二3班徐於欽爸爸在交流時講述了自己全程參與學校人工草坪的採樣、送檢、施工監督全過程:「為了孩子們的健康,學校認真負責,我們作為家長理應積極配合。」青松義工團的第一批義工代表五5班的朱垣宇媽媽暢談了自己在交通義工、活動義工方面的努力:「當我們接受了義工精神的洗禮之後,更應該以一顆更加包容和熱情的心態去對待社會。」
  • 身邊雷鋒·衡陽好人|南嶽區楊陽:用大愛為陌生人送去「生命火種」
    紅網時刻 記者 石珊 通訊員 曾小豔 衡陽 報導「社會需要愛心,需要一種溫暖和向上的力量。我身邊有很多愛心人士,我也只是幸運地遇到了這樣的機會而已。」11月30日,在湖南省人民醫院,楊陽經過5個小時共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253毫升,成為衡陽市第25例、南嶽區第4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身邊雷鋒·衡陽好人南嶽區楊陽:用大愛為陌生人送去「生命火種」
    紅網時刻 記者 石珊 通訊員 曾小豔 衡陽 報導「社會需要愛心,需要一種溫暖和向上的力量。我身邊有很多愛心人士,我也只是幸運地遇到了這樣的機會而已。」11月30日,在湖南省人民醫院,楊陽經過5個小時共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253毫升,成為衡陽市第25例、南嶽區第4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全家攜手學雷鋒——記雷鋒家庭編外雷鋒團鄧州義工二連連長宋國傑一家
    歡迎您加入鄧州義工「謝謝你們大熱天的來看我,還給我帶了這麼多的生活用品。」在此期間他認識了鄧州義工營營長孫甜,於2015年加入編外雷鋒團鄧州義工雷鋒營,並擔任二連連長。「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就應該像雷鋒一樣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宋國傑堅定地說。
  • 「湖南好人」1月榜單發布 靖州李昀樺入榜
    懷化新聞網訊 2月21日,記者從懷化市文明辦獲悉:「湖南好人」2020年1月榜單發布,懷化李昀樺光榮入選助人為樂類「湖南好人」。同時,湖南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被特別授予「湖南好人」群體榮譽稱號。 李昀樺,靖州義工聯盟的創建者,以自己的愛心編織著人生的公益路。靖州10歲的小秋明和奶奶相依為命,父親在兩年前因敗血症去世,母親以出門辦事為由離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在得知秋明的處境後,李昀樺立刻組織義工帶著米、油、棉被等生活物資來到小秋明的家中。
  • 光明網:2021「雷鋒餃子計劃」將為寧夏2500戶特殊群體送去新春祝福
    民政廳、退役軍人事務廳、殘聯、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工委等部門的指導下,寧夏義工志願服務聯合會聯合寧夏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騰訊新聞等媒體,在全區五市啟動實施「凝聚鄉村振興力量、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為主題的2021「快樂雷鋒工程——雷鋒餃子計劃」新春系列公益志願服務項目。
  • 盤點過去一年溫暖商丘的好人故事
    學習英雄才有英雄情懷「學習雷鋒好榜樣……」在中國,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旋律,幫扶商丘好人協會會長李東亮就是聽著這首歌曲長大的一代,學雷鋒做好事的價值追求已經深深鐫刻在他的生命中。正是在李學生精神的影響下,「商丘好人」蓬勃生發,學英雄、做好人已經成為共同的價值追求。2019年12月31日,寒風刺骨,氣溫降到零下7攝氏度。安徽省濉溪縣鐵佛鎮黃集村前的沱河邊,永城市高莊鎮小夥張志賢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勇救落水老人,在2020年新年到來之際,不幸光榮犧牲,年僅18歲。
  •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06場走進湖南望城 解讀雷鋒精神對公民...
    本場活動由長沙市委宣傳部、望城區委區政府、光明網承辦,光明網、光明日報客戶端、光明網新浪微博對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  近年來,望城區湧現出一個全國「學雷鋒模範消防大隊」「時代楷模」、一名「全國道德模範」、兩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一個全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和39名「中國好人」「湖南好人」。
  • 傳承雷鋒精神 唱好四季歌
    在準格爾經濟開發區,無論三伏酷暑還是數九嚴寒,都能看到志願者們為居民服務的身影,他們用行動踐行著雷鋒精神。 趙欣是準格爾義工協會沙圪堵分會的副會長,從自己一個人扶貧助困,到帶領一群人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