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滿的婚姻使人如天雙翼,不幸的結合給人套上枷鎖。——(美)比徹
昨天,阿嬌賴弘國被曝已於3月份離婚。新聞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有人哀嘆、有人熱嘲,也有人在問,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回看兩人的情路,很多端倪早就顯現,正如賴弘國在社交媒體的長文中所說:「回想2018時,LA的婚前派隊後妳突然變的冷淡,我問妳為什麼,妳跟我說妳後悔了,妳沒有很愛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婚姻。」
儘管阿嬌的內心已經給她自己發出了這樣的心理信號,她也收到並傳達給了未婚夫,但兩人最終還是忽略了這個信號,選擇繼續走入婚姻。
從此,他們給了心底的「婚姻奴隸」一片沃土,讓它猖狂的滋長,最後反噬了兩個人的感情。
而這個「婚姻奴隸」的可怕就在於它的隱蔽性,一不小心,我們所有人都會中招,不信你看!
賴弘國的長文,為我們勾勒了一段美好感情的各種畫面。
「記得第一次去成都看妳的演唱會,我開玩笑的問原來妳麼紅,妳還驕傲的跟我說:妳才知道妳老婆多火。」
眾所周知,賴弘國雖然多金,但與阿嬌的出名是沒法相提並論的。曾有傳言兩人剛在一起時,賴弘國為了表示寵愛而將信用卡給了阿嬌消費,阿嬌拿著去逛街,狂刷一番,賴弘國表示驚到了,最後無奈收回了信用卡。
阿嬌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她年少成名,對奢侈品等看得多,追求自然高,在消費上與賴弘國肯定觀念不一。但是賴弘國仍然選擇追求和寵愛,因為他迷戀阿嬌。
他說:「妳是一位如此優秀的演員、歌手、artist。 我不只深愛著妳,也是妳的終實粉絲。」
心理學上有個「喜好效應」,說的是人們能夠接受自己喜歡或與自己相似的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議,於是很多職場人、感情專家都拿來教唆大家在相處中要學會投其所好。
賴弘國大概也是出於這樣的心理,為了博得阿嬌的歡心,而做出了諸多投其所好的行為,營造了一個個浪漫的場景,這些行為也確實很有效果,他感動了阿嬌,最終抱得美人歸。
但正如很多心理學家所擔心的:「在此效應下,很多年輕人物質化或功利化的戀愛方式讓人憂慮。」
戀愛本是純潔的,可一旦抱有強烈的目的性,即使對方一時感動答應了,也終會出現問題。一句「她不愛我」,道盡了賴弘國此時的感受。
「多看效應」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成全過他,但卻在潛移默化中讓他便成了「情感的奴隸」,最終親自傷了他,可悲可嘆!
相信關注阿嬌的人,都記得她當時那場盛大的「婚前派對」。
2018年5月,阿嬌請了自己的好姐妹阿Sa、容祖兒擔任她伴娘團,陪她在美國辦了一場「婚禮」,當時有很多大咖紛紛送上了祝福,大家都以為那是阿嬌的婚禮。
伴娘團、伴郎團、婚紗等元素皆在,阿嬌當時也默認了大家的祝福,可卻在幾個月的採訪中忽然一口咬定那只是婚前派對,並不是真正的婚禮。
從昨天賴弘國的長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人在拉斯維加斯之後已經出現了問題,因為阿嬌發現她並不想嫁給他,大概出於這樣的考慮,才矢口否認。
兩人的婚姻本可以到這一步就散場,也便相安無事,可兩人偏偏在之後在香港又再次舉行了婚禮,給人一種一件事情沒幹完,就非要硬著頭皮幹完的感覺。
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效應在作祟。
上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蔡格尼克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被試者做22件簡單的工作,完成每項工作的時間相等。但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許做完,另一半在沒有做完時就受到阻止。實驗結束後,他立刻讓被試者回憶做了哪22件工作。
結果出乎意料,因為大家對未完成的工作記憶深刻,而已經完成的工作卻記不清了。
這就是著名的「蔡格尼克效應」,它認為人天生就有一種完成欲,一件事情如果完成不了,我們心裡就會萬分掛念。
在大部分情況下,這個效應推動著我們去完成自己的任務,但它也會有一些極端出現。比如它會導致過分強迫,不完成便死抓著不放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顧後果,為了完成為拼命完成。
阿嬌和賴弘國的感情出現端倪時,兩人經過協商和自我說服,還是選擇了將已經放出去的「結婚豪言」兌現,以為婚後會有感情的火花,這種心理其實恰恰是「蔡格尼克效應」的極端體現。
今年3月,阿嬌給老公打電話說:「對不起,以為婚後會慢慢愛上你,但真的沒辦法。」
「蔡格尼克效應」像是一個魔咒,一點點將他們便成了「婚姻的奴隸」,兩人最終支撐不住,宣布分手。
賴弘國在髮長文前曾對媒體說:「她不愛我」「為了綜藝等節目只好做假面夫妻」。
關於假面夫妻,日本當代作家渡邊淳一曾在《紫陽花日記》中有過形象的敘述。小說中,事業有成的私立醫院院長省吾和全職妻子志麻子白手起家,感情卻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變得蒼白。
丈夫出軌了醫院裡的下屬,給小三租了高級公寓,只為了找尋妻子身上沒有的情趣。
而志麻子憑藉敏銳的神經發現了這一切,卻沒有第一時間捅破,而採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兩人「假面夫妻」的日常。
她寫道:「到了在時間和金錢上都有富餘的今天,我們卻無法享受成功的喜悅,變成了假面夫妻,夫妻倆各自用自己的空閒來填補自己的時間。」
在孩子和外人面前,兩人給足了對方足夠的體面和尊嚴,無可奈何,卻又別無選擇。
她落寞地傾訴:「我們只能這樣,為了那一點點的面子齊心協力地扮演著模範夫妻。我不禁苦笑:這也是夫唱婦隨嗎?」
夫唱婦隨,原本是用來比喻夫妻的和諧共處,放在這裡卻具有諷刺的意味,而諷刺的內容就是為了所謂的面子而進行的表演。
從心理學上講,面子的核心其實是自尊問題。大量的研究表明,每個人都不願自己的錯誤或隱私在公眾面前「曝光」,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
而面子效應也就是說,人們為了自尊而犧牲「裡子」,成全「面子」。
阿嬌和賴弘國從戀愛、結婚到離婚,其實都是被狗仔發現,然後借之大做文章,兩人在輿論的面前為了顧全雙方顏面,於是一步步官宣自己的感情狀況,甚至為了不影響接拍的綜藝而選擇繼續婚姻,這就是典型的太在乎「外界風評」,也就是在乎面子的表現。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定範圍的「面子效應」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積極向上,但像阿嬌夫婦不顧界限,聽之任之,只能讓它成為「婚姻奴隸」的羽翼,最後只能被反噬。
美國心理學家霍妮在《婚姻心理學:婚姻是最好的修行》裡指出:「履行婚約遠遠不是維持現狀、死守不中意的伴侶痛苦地過一輩子那麼簡單。」
是的,感情需要經營,但別忘了自然法則的發生都需要一定的限制條件。
在感情中,我們要學會傾聽對方和自我內心的聲音,一旦收到某些信號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要麼去解決,要麼就此打住。
阿嬌和賴弘國曾經多次面臨這樣的境地,但卻一直被各種心理效應奴役,沒能及時踩剎車。
而這一次,阿嬌將分居協議寄出時,才是一次真正的叫停。
所以面對這個新聞,不論你是不是她的粉絲,我覺得都應該給她祝福,因為這一次,她決定隨心而動,她學會了叫停。
這一切都需要勇氣,這一次她很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