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出品的一部小成本科幻片,陣容還不錯歐文加阿曼達組合,兩人這幾年都有點鹹魚的味道,可惜這次好像翻身還是挺難。電影的創意不錯,未來世界人類生活在全天候的監控之下。電影的前半段非常出色,世界觀設定,懸念都不錯,後半段爛尾潦草收關,可惜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想法,最近看網飛製作的網大,好像都有這種通病,給7分還不錯。
電影真正的看頭其實就是在未來世界的兩大設定之上。首先各種人和物都有數位化標識,並且其他人可以用眼睛讀取。就好像每個人都打上了條碼,姓名,年齡,籍貫的基本信息,可以用眼睛直接識別。有種腦袋頂著身份證上街的感覺,警察看一眼就知道誰是誰,不用回戶籍所在地開證明了。
其次人的眼睛具有了類似監控攝像頭的功能,可以直接將看到了圖像直接傳送到政府架設的雲端伺服器上保存,執法機構可以隨時調閱查詢。
這個設定仔細想想是非常可怕的,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想到了,英國喬治·歐威爾的小說《1984》。要是天朝十三億活體攝像頭成天滿大街亂轉會是什麼場面,真沒法細想。細思極恐。警察有權利調取所有人的存儲檔案,這不就成了每次嘿咻的時候,都給警察錄下了現場直播的存檔,還都是主觀視角的乾貨。
歐文是這樣一名可以隨意提取普通市民存檔的警察,注意了是普通市民的,重要人物的是加密的,警察看也需要上級授權。歐文在上班的途中,遇到了一位沒有身份標識的女人,此種現象有可能是系統錯誤,也可能這個人是可以隱瞞自己身份的黑客匿名者。
之後發生了一系列匿名者入侵被害者視覺系統,殺人後刪除篡改被害人視覺存檔的連環殺人案。種種線索都表明案件和一位神秘的匿名者阿曼達有關。
為了深入調查,歐文修改了自己的身份資料,以臥底身份開始接觸匿名者,試圖找到相關證據。可是隨著他與阿曼達的親密接觸,他開始發覺事情並不想自己想的那樣簡單,阿曼達可怕的能力遠遠超出了他相像。
電影有濃厚的賽博朋克特徵,但是表現手法顯得笨拙而又愚蠢,賽博朋克一定要用大量的文字和三維表格才能呈現出來嗎?和上面截圖類似的畫面有幾處,已經足夠了,有必要隔幾分鐘就過一遍嗎?理解不了導演的想法,只能說導演表現手段匱乏力不從心。
前面說過這部人眼攝像頭的創意,我覺得挺有意思。在烏託邦的概念之下,對於公民信息的監管和控制,肯定是重要基本國策。電影從反烏託邦的角度出發,大大誇大了黑客的作用,可以任意刪改政府資料庫中其他人的記憶存檔,絕對不會再停留在牟利和殺人層面。有這種通天本事,瞬間打碎整個烏託邦體制,也是小事一樁。這裡我再次想到《1984》裡說的「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匿名者在這部裡完全有能力控制一切,烏託邦壓根不堪一擊,用不著反。與其把自己隱藏在龐大的數據碎片之中,還不如直接毀掉政府的資料庫。
這部雖然在情節和邏輯都顯得有些混亂,難以自圓其說,可是這部提出了一個和我們當下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我們的數字信息安全嗎?隨著國家大數據政策的推廣,我們買房子,買車,住院,上保險,買電話,籤字,按手印,拍照從字跡,指紋到人臉識別。每個人的個人信息,都不可能完全保密。
就我本身而言,我對於國家對這些信息的收集和監管,目前沒有牴觸情緒,當然像電影裡那樣接受不了。我個人覺得大數據目前是在提高社會的安全指數。我住的這個單元在十幾年前四樓以下的所有住戶。都被盜竊過,我對門最倒黴的兩年內被盜了兩次。在瀋陽警方開始天眼行動之後,近五年內我住的小區沒發生過一起入室盜竊案。
但是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我就在想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嗎?我的車險還有兩個多月才到期,從上周開始我每天都能接到保險業務員的電話,不是只有我去年上保險的一家,而是所有賣車險的保險公司,都在給我打電話,有些公司的名字我連聽都沒聽說過。保單上個人信息挺全的,現在我的個人信息,滿世界買保險都知道。至於還會賣多少次,賣給誰真的不敢想,這讓我很不舒服。
電影還算不錯,不妨一看。
資源分享,娛樂資訊,深度評論,關注微信公眾號:鯉魚電影手冊 lydysc2017
資源交流加小編微信:xsly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