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重建+無創定位 精準攻克惰性肺癌
重慶專家戴紀剛:診斷準確率達90% 定位準確率近100%
重慶新橋醫院胸外科主任戴紀剛,2018和2019 年連續兩年榮獲「中國好大夫」稱號。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公眾談「肺」色變,其CT影像所表現的磨玻璃影令人憂懼。加之肺癌是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惡性腫瘤,肺部疾病受更多關注。重慶新橋醫院專家戴紀剛接受採訪時指,許多肺部病變都可表現為磨玻璃影,並非新冠肺炎獨有特徵。提高肺磨玻璃結節的檢出率,精準區分良惡性肺磨玻璃結節並進行精準手術切除,對於提高肺癌治癒率至關重要。
他所率領的新橋醫院肺磨玻璃結節診療團隊,對區分良惡性磨玻璃結節的診斷準確率可達90%以上。並通過三維重建定位,肺段、亞段聯合楔形切除等方式「一網打盡」,可切除多個肺內的多發磨玻璃結節。
磨玻璃影 非新冠肺炎獨有
戴紀剛介紹,磨玻璃影是CT影像概念,其產生的病理基礎是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塌陷;肺泡腔含氣量減少,出現細胞、滲出液及組織碎片。許多肺部病變都可表現為磨玻璃影,比如:病毒性肺炎、過敏性肺炎等。
戴紀剛認為,肺癌是一種「氣」出來的病,主要與「大氣汙染」、「菸草氣汙染」、「廚房油煙氣汙染」、「房屋裝修氣汙染」、「生氣帶來的心理汙染」等「五氣」有關。他團隊長期關注的肺磨玻璃結節,為肺內早期癌變的肺泡上皮細胞,是一種惰性肺癌。他指,肺磨玻璃結節與新冠肺炎表現的磨玻璃影有明顯區別。新冠肺炎的磨玻璃表現是短期內隨病情發展動態變化,且有多發、分散的特點,患者隨疾病進展肺內往往表現為磨玻璃陰影、實變、結節等多種性質病變共存。
肺磨玻璃結節則不同,在隨訪過程中往往無明顯的形態、密度變化。肺磨玻璃結節多見於女性患者,有肺癌家族史、長期處於大氣汙染工作環境、長期失眠、免疫力低下是其發生的危險因素。
科研投入400萬 逐一化解3大難題
國家癌症中心去年完成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肺癌位居中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據知,新橋醫院胸外科在2008年已率先開展肺癌早期診斷和微創治療工作,在重慶市最早系統開展肺磨玻璃結節診斷和治療。肺磨玻璃結節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常規CT體檢是能早期發現的主要手段。
肺磨玻璃結節的外科治療是目前世界研究熱點。戴紀剛認為,現今肺磨玻璃結節的攻關難點主要為早期對良惡性肺磨玻璃結節難以做出精準診斷、肺磨玻璃結節難以精準定位,及肺多發磨玻璃結節難以做到完全切除。
為解決上述3大難題,新橋醫院肺磨玻璃結節診療團隊開展多項科研項目,總投入約400萬元(人民幣,下同)。第一,對於早期診斷,開展液體活檢聯合CT影像人工智慧診斷項目,初步研究發現對區分良惡性磨玻璃結節的診斷準確率可達90%以上。
其次,團隊利用術前三維重建結合術中解剖標誌,無創定位肺磨玻璃結節的方式,在臨床應用中定位準確率接近100%,偏差不超過2cm,有利於肺磨玻璃結節的精準切除。他透露,該研究已進入論文撰寫階段,冀為胸外科同行定位肺磨玻璃結節提供新思路。
第三,在切除方面,提出以楔形切除聯合肺段、亞段切除的個體化手術方案。在保留患者肺功能前提下,儘可能完全切除多髮結節,消除隱患降低風險。
「一網打盡」多肺磨玻璃結節
戴紀剛表示,「肺磨玻璃結節的手術治療成功率非常高,特別對於診治肺內多發的磨玻璃結節已形成團隊特色,通過三維重建定位,結合楔形切除聯合肺段、亞段切除的方式『一網打盡』,可切除多個肺內的磨玻璃結節,最多精準切除了單側肺22個磨玻璃結節,基本上都是早期的多原發肺腺癌」。
在肺磨玻璃結節手術治療後預後普遍較好。磨玻璃成分>75%的純磨玻璃結節(pGGN)和混合型磨玻璃結節(mGGN)5年內無復發生存率為95.5%。依據不同病情、手術方式和複雜程度,肺磨玻璃結節手術費用大約為4至8萬。
醫者仁心
網絡義診好評如潮 獲封「戴神」
戴紀剛在內地百度貼吧、微博等社交媒體非常活躍,於百度帖吧肺結節吧義診近2年,為患者答疑解惑,每年寫下超過80 萬字。談及此事,他道:「初衷是希望利用自己專業知識為病人排除困擾,幫助肺結節患者緩解焦慮情緒,正確認識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貽誤最佳治療時機,提高肺癌治癒率。」
他續道,「兩年來通過網絡答疑、義診收穫太多感動,見證太多患者康復,付出值得,定會繼續堅持下去」。很多網友發帖感謝他的幫助,加之他在網絡平臺上成功判斷過成千上萬的網友結節的良惡性,幾乎未有失手,網友佩服其醫術醫德,親切稱呼「戴神」。
以真情真心去獲得患者信任
從頻發的醫鬧糾紛,到近期新冠肺炎醫生堅守前線,醫生立於風口浪尖,被視作高風險職業。戴紀剛坦言,當一名醫生需要有愛和情懷,不能僅當做一份職業。其次是專業性,需不停歇學習和大量投入,提高水準。此外,不可或缺的是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以真情真心去獲得患者信任」,是融洽醫患關係最好的良藥。他主編的新書《肺癌真相—來自胸外科醫生的肺腑之言》近日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