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撕上明面的李成儒老師爭議蠻大的,昨天新聞又爆出:李誠儒退出《演員請就位》評委導演一任。
李老師毒舌是毒舌,但是敢說「我真是不需要他們的資源,我無所謂」,是真的牛!
把不為五鬥米折腰,直接從嘴裡說出來的,他是第一人!
羊使勁回憶了一下,自封「財大氣粗」的,李老師是娛樂圈第一人!
也一語道破娛樂圈那些不成文的隱形現實,為了搶資源、掙番位,明爭暗鬥、絲毫不顧及臉面的例子我們確實沒少看哈~
李老師的毒舌語錄今天就不說了哈,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這次退出,他又放狠話了,引起軒然大波。
很多人質疑,李誠儒是不是被「踢出去」的啊?
羊其實不這麼認為,評委之間有意見分歧很正常,評委們在場上針鋒相對的有的是,更何況《演員》的評委都是男士,思維行為理性,矛盾再大倒也不至於把對手搞走。
況且大家也看到了幾位導演的素養和文化底蘊,罵人不帶髒字,炮轟不帶情緒,這種手段應該大可不必。(這種手法太陰了)
退出最主要的原因是:看不慣、不允許、優秀的作品被亂搞,被玷汙。
這是一種對影視熱愛的情懷。
他要維護影視事業,這是他一生最熱愛的事業!
那些我們外行觀眾看著都尷尬的演技,更何況演了幾十年戲的老戲骨呢?
羊很贊同李老師的邏輯,對於演的不好的就需要大膽、耿直的說出來,如果大家都明知不好,卻什麼也不說,國內的演藝事業還要怎麼良性循環呢?
他同樣尊重演員的付出,同樣佩服像馬蘇、黃奕這些已經快到「演員黃金年齡臨界點」的演員還有勇氣上來舞臺,被別人指指點點。
在選秀節目正火的當下,李老師直言不諱,壓根沒有任何作品的男團女團,他們為什麼會有流量?
正是這些東西攪亂了演繹市場。
不需要作品就能紅,就能賺大錢,這樣下去以後應該不會再有演員這個職業了···
很多經過多年努力考上北影、中戲這些學習如何演戲的最高學府,四年卻抵不過這些三個月就成團的「流量組合」。
這是赤裸裸的超車吧?
採訪中李老師還提到了前段時間特別敏感的「演員限薪令」問題。
直言之前沒限薪令的時候,整個劇組的大多數費用都被小鮮肉拿走了。
現在的小鮮肉已經不能用「英俊」來形容了,太少了,更貼切的形容是「俊美」。
天生的外貌條件不能改變,但作為演員,或是去演一部戲,臺詞是最基本的,光靠一張臉就能說好臺詞、演好戲了?
私下沒經過專業訓練和大量練習是肯定不行的。而現狀正是沒人訓練、沒人下功夫,更多的則是配音、不說臺詞···
演的再好,聲音是別人配的,也只是完成了角色一半的創作。
有些人一輩子只吃那一部戲,N多年後還在拿當初那部戲說事兒,可他卻忘了,聲音是別人配的,這對一個稱職的演員來說是件很恥辱的事情。
雖然這不是他毒舌幾句就能逆轉的行業現狀的,但最起碼那些話引起了一些社會反響,這是李誠儒最欣慰的···
總之羊覺得,李誠儒之前怎麼跟其他導演嗆,多少都有點節目效果的成分在,畢竟有噱頭,才有看頭。
各有各的觀點和看中點沒錯,但是這時代,敢說真話的人,真的不多了···
商業化已是時下常態,但也需要給藝術面子!
25年戲齡的李誠儒
像李誠儒這樣敢說、對表演懷有熱忱的真不多了,老戲骨值得尊敬。
相比其他老戲骨而言,李誠儒的代表作品並沒太多,但25年的演戲經驗不是白演的。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李誠儒學過京劇,練過快板書,可謂基礎功紮實。
因為住的地方便利,從小就受到了藝術的薰陶,經常在北京人藝門口蹭票看戲。
當時拜師很有聲望的表演藝術家董老師,一學就是十年。後來入考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班就讀,和趙寶剛成為同學。
他是《過把癮》中的錢康。
是《編輯部的故事》裡的假何必。
是《我這一輩子》裡,精明世故的劉方子。
在經典警匪劇《重案六組》中含而不露、不溫不火顯崢嶸的大曾。
參與趙寶剛執導家庭情感劇《東邊日出西邊雨》並在劇中飾演吳永民。
讓鄧超和田海蓉因戲生情的《女人不哭》,李誠儒扮演舅舅。
年初時頻上熱搜,找小紅襖的《新世界》,李誠儒扮演丁老師。
當然,他為人熟知的表演是《大腕》裡那個經典的鏡頭。短短一分多鐘的鏡頭,強大的臺詞和表演功底幾乎搶去了片中所有大腕的風光。
2001年年,李誠儒被馮小剛一個電話叫過去客串,1分16秒,三百多個字,一氣呵成,在場的關之琳、英達、葛優都佩服。
羊翻了李誠儒老師這些年的作品,好像也不少,有8頁之多。
雖說大部分都不是男一號的角色,但並不妨礙大家記住了他。
他對演藝事業的熱忱是絲毫不摻假的,20多年前被誤診癌症時,躺在手術臺上還在計劃拍倆片子。
如果你問他最愛的是什麼?
是表演!
當年他沒演成西遊記裡的唐僧,卻做了導演助理。
那時候還叫場記,電視劇開始時還登了他一個人的名字。(一般場記都是有很多的)
所以他對《西遊記》的貢獻有多大呢?
自己沒演成唐僧,就介紹了遲重瑞來演,一舉成為四大名作。
哦,他還順便找來了白龍馬。
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其味,當時的人參果樹實景就是他搞的。
當時也因為說話過於耿直,他早一步離開了劇組,楊潔導演還曾多次請他回來繼續做場記,說他太重要了:有他在,自己就能減輕50%的工作,不止能包攬整個劇組的所有雜事雜物,還能在拍攝上幫很大忙。
可以看得出,李誠儒對演戲,及演戲周邊的任何事都抱著極高的熱忱。
不靠顏值、不靠資源,不是主角,卻讓大眾記住了這麼一位演員。
京城四李
李誠儒
用天之驕子形容李誠儒一點也不過分,說他「財大氣粗」更是有理有據!
雖說出生之地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他的成長經歷確實是很多人所羨慕的。
1954年出生於北京東城區,住在故宮和景山旁邊,距離故宮的神武門僅5分鐘、往東10分鐘到北京人藝的四合院裡,那是他們家祖傳的。
在皇城根下那麼寸土寸金的地兒,他們家共有11間房,大到可以在家裡放風箏,一不小心風箏就會掛到故宮角樓上。
如果那11間房折合成人民幣···行,您確實可以財大氣粗!
李誠儒畢業於北京景山學校,沒錯,就是故宮邊兒上那個景山。
中間搬家到豐臺四環過一次,後來又搬回沙灘北池子,合著整個青少年時期都圍著故宮轉了。
雖然李誠儒兄弟姐妹11個,但據說小時候只要自己想要,父親就會花兩塊大洋買個皇宮裡流出來的蛐蛐罐。
畢業後,分到北京景山服裝廠,1985年下海經商,1990年在西單創建了1000多平的「特別特」服裝店(中國首家開架自選服店)。
當時他的鞋廳是50多平,而整個百貨大樓的鞋廳也只不過150平,可以說是全國之最。
一天賣現金50——60萬。
經商12年,賣過煙,賣過帶魚,從浙江崑山倒騰過草編涼鞋,鼓搗過外匯,最後把服裝生意幹大了。
90年的李誠儒風光無限,憑一己之力成為北京四李之一。(北京四大富豪)
來看看他當時的行頭,出門開的是奔馳560,當時的最新款,7、8萬美金到手,按現在的匯率也得50萬了···
日常吃鮑魚,穿最貴的西裝,隨便給個消費就是100美金。
91年,李誠儒的外匯倉裡就有1300萬美金,約6千萬人民幣。
羊聽到這個年代和數字,表情和曹可凡一樣樣的。
看到這,說一句李誠儒老師財大氣粗不過分吧?
除了這些曾經的光輝,李誠儒也經歷過家道中落,一夜破產,但他整裝待發,最後毅然決然走上了自己最愛的那條路。
就想說,以他的經歷和資歷,毒舌一點也無可厚非吧?總比一些閱歷尚淺,連基本功都沒得的流量咖好的多吧···(沒有刻意捧李誠儒老師的意思)
不急不躁是修養,毒舌無畏是資歷,不管當下是多麼的商業化、流量化,希望大家對表演行業保持應有的尊重,不要搞亂它,觀眾想要的很簡單,只有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