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水珊的貓王國,帶你一起學習養貓知識,分享精彩養貓生活!歡迎關注!
貓館長
觀復博物館是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於1996年在北京創辦的,這家博物館的展品或許不是最出名的,因為人們更熟悉的是博物館裡的貓們,馬先生稱它們為觀復貓。
起初,博物館並沒有養貓的計劃,因為機緣巧合,馬先生收養了許多流浪貓,於是它們悉數登場,最早來到博物館的花肥肥已經15歲了,是觀復博物館元老級的館長了。其他為我們熟知的貓咪還有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雲朵朵、黑包包等,這些貓咪與文物們友好相處,守護著博物館,也招攬了更多的人前來參觀文物,順便擼貓。
貓門童
視線轉移到鄰國俄羅斯,在莫斯科以南99公裡,有一座城市叫做謝爾普霍夫,當地的美術館歷史悠久,吸引著了許多熱愛藝術的人,同時也吸引了一隻流浪貓。
這隻流浪貓每天都徘徊在美術館門前,工作人員和參觀的客人見它可愛,都給它帶好吃的。於是它就賴在這裡不走了。
或許這是一隻擁有藝術細胞的流浪貓,它不吵也不鬧,每天吃飽喝足就守著美術館的名畫。
並且,為了表示自己不是白吃白喝,貓咪竟然幫著美術館招待起客人來,有些人只是路過,看見貓咪的指引,也忍不住走進美術館瞧瞧,令美術館人氣大增。
愚人節那天,美術館的工作人員突發奇想,替這隻義務勞動的流浪貓寫了一封求職信給館長,本來只是一個惡作劇,沒想到館長真的聘用了流浪貓,授予它門童的稱號,工資以貓糧支付,獎金是小魚乾,還給它取名叫做馬瑞,這下它可是名正言順的貓門童了。
因為人們都忍不住餵它好吃的,所以馬瑞很快就長胖了,但它依然盡職盡責地完成每天的工作,9點上班5點下班,午休吃飯午睡,和其他員工一樣的作息時間。
以前,貓咪因為性格的原因,被人們認為不適合承擔任何工作,所以有警犬,卻沒有警貓,但隨著人類和貓咪的深入相處,隨著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隨著人們對貓咪認知的改變,貓咪,這個無比可愛的生物,除了當人類的寵物,還在人們的生活中承擔了許多的工作,比如貓書童、貓侍應、貓門童、貓館長、工廠貓、消防貓等等,在各個領域,貓咪為了生存賦予自己一份獨特的使命感,在幫助人類的同時,也有尊嚴的度過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