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地球很特別,實際上僅銀河系中有60億個和地球相似的星球

2021-01-18 海外黃老邪

01地球是為人類專門設計的星球

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我們沒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它或許是無限的,也或許它確實像其他人相信的一樣有邊界,我們生活在一顆小小的行星上,這顆行星繞著一顆中年恆星運行,這顆恆星是巨大銀河系旋臂中2000多億顆恆星成員之一,銀河系則是目前宇宙可觀測範圍內數千億個類似星系之一,太陽與大多數恆星不同(一般的恆星比較小),太陽系的行星運行軌道比較圓,軌道間的距離也比大多數行星系統更大,總體來說以其他層面來看,我們居住的地方相當宜人,不太熱也不太冷,腐蝕性化學物質沒有很多,那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會有跟我們相同舒適的環境而孕育出跟我們一樣豐富的生態系呢?

02有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

加拿大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採集的數據進行計算,重新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過去發現的系外行星總數,將類地行星定義為地球質量的 0.75~1.5 倍,以0.99~1.7 天文單位(AU)的距離(即地球與太陽之距離)圍繞 G 型主序星運行,表明了銀河系約有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估計不同恆星周圍出現不同行星的機率,可以對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理論提供重要的信息,並有助於未來尋找行星的任務計劃。

03僅有7%是跟太陽一樣的恆星

英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傑米·馬修斯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的銀河系有多達4000億顆恆星,其中7%是跟太陽一樣的g型恆星(G-type star,即黃矮星),這意味著在銀河系中多達 4,000 億顆恆星的恆星當中,可能只有不到60億顆類地行星,不過通常與其他類型的行星相比,因為類地行星太小,所以很容易成為系外行星搜索任務漏掉的一部份,而且距恆星很遙遠,這意味著現有系外行星目錄上出現的行星僅僅只是被搜索恆星周圍行星的一小部分,且根據定義,類地行星的大小必須大約或是與地球相等、也要位於母恆星系統的可居住區域內,才能讓行星維持地表液態水,有了水之後就有孕育生命的潛力。

最後研究人員還研究了系外行星的半徑差距,即在100個地球日以內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不太可能達到地球半徑的1.5到2倍。他們發現,由半徑所代表的軌道周期範圍實際上比之前認為的要窄得多,這項研究發現有助於彌補我們對行星如何隨時間演化的概念。

相關焦點

  • 地球是唯一的嗎?僅銀河系就有約60億顆類地球行星
    據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家使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任務數據的最新估計,銀河系中每五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中可能有多達一個像地球一樣的行星。「我的計算將0.18的上限,類似地球的每G型恆星的行星,」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米歇爾國本,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說,「估計不同種類的行星在不同恆星周圍的共同程度,可以對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理論提供重要的限制,並有助於優化致力於尋找系外行星的未來任務。」
  • 地球並不特殊!直徑20萬光年的銀河系,有多少宜居星球?
    種種證據都表明,太陽系目前只有地球存在生命,也只有地球是宜居星球。 但地球並不特殊 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確認仙女座星系位於250萬光年後,人類才知道了除了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外,宇宙中還存在大量獨立於銀河系的星系。
  • 生物宜居星球,除了地球外,宇宙中還有其他星球嗎?
    當你凝視著地平線,你心裡暗暗告訴自己,明年,你將把全家帶到這個類地行星來,這樣他們可以享受的這特殊的顏色、熱和光。然後你意識到,明年只有37天了,在浩瀚的宇宙中,你會突然感到渺小。這可能是您未來的生活星球。我們剛剛描述的場景是對Gliese 581g(2010年發現的類似地球的潛在行星)的藝術詮釋,我們可以經過20.5光年的路程才能到達那裡。
  • NASA:銀河系中有3億顆宜居星球,生命很普遍
    上世紀的二十年代末,隨著哈勃利用變星發現了仙女座星系遠在250萬光年以外時,我們才知道宇宙中除了銀河系以外,還存在著大量的獨立星系;這是我們第一次認識到了宇宙的廣闊和龐大, 在這些星系中每一個至少包含著數千億顆恆星,而宇宙中至少包含著20000億個星系;這樣算下來宇宙中的恆星數目就算是保守估計也非常大
  • 外星人存在的概率有多大?地球是宇宙中唯一誕生文明的星球嗎?
    就拿太陽系來說,距離最近的恆星系都有4.2光年,用如今最快的飛行器前往比鄰星,至少也需要幾萬年。而如今公認的人類最早的文明可以追溯到西亞的蘇美爾文明,大概誕生在公元前3500年前後,也就是說人類文明也就區區5000年的時間,相比幾萬年都算是短的了。因此,我們無法排除一種可能性:外星人存在,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而已。在上個世紀60年代前後,有一個射電天文學家叫做德雷克。
  • 銀河系或充滿已毀滅的文明,類似悲劇或發生在地球
    雖然生命對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但是有一些生命能夠適應一些非常惡劣的環境,在地球極寒的兩極地帶以及不見天日的深海、洞穴內,都存在一些生物。如果地球生命起源是隨機出現的,而不是被「安排」的,意味著在一些外星球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生命起源。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畢竟宇宙這麼大。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
  • 太陽比地球大130萬倍,但是有個星球,比太陽還大45億倍
    太陽系中,太陽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它的質量佔據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他的太陽系星體都在主動或被動的圍繞著太陽旋轉。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更是比地球大130萬倍,地球在太陽面前非常的渺小。
  • 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
    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如果這是真的,這將大大超出我們的認知。但是這個數字,並不是我們看起來那麼簡單。銀河系擁有超過4000億顆恆星,即使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他們也將廣泛分布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彼此相距甚遠。
  • 地球在銀河系中,人類沒有飛出銀河系,科學家怎麼看到銀河系全貌的
    銀河系全貌 在這張照片中每一個像素都是一顆恆星。如果沒有特別標註,我們根本就看不到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在哪裡。目前科學家測得銀河系的直徑有10萬到18萬光年,估計銀河中包含了大約1200億顆恆星。地球深處浩瀚的銀河系其中,現在的人類根本就沒有能力飛出銀河系。那我們是怎麼拍下整個銀河系的呢? 既然人類無法飛出銀河系,那麼我們看到的銀河系全貌就不是拍下來的。這是科學家經通過對銀河系的觀測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並不是進化而來的,但是還有一個古文明研究專家寫了一本關於地球編年史的書,其中有一本叫做第12個天地,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腦洞大開,完全超乎你的想像,就跟看科幻片似的,精彩程度遠比正兒八經的科學有意思多了。而裡面很大一部分觀點為對太陽系的認知是11個天體。而他所說的第12個太陽系的天體就叫做尼比魯星球,書裡說尼比魯星球每3600年就會進入太陽系一次。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由於宇宙中存在萬有引力,各種天體都會圍繞其中心的母體旋轉,地球的母體是太陽,因此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常識。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如上所述,宇宙中任何物體都有一個中心,太陽系也不例外,作為地球的母星系,太陽系也圍繞其中心旋轉,這個中心是銀河系的中心,簡稱銀心,為什麼太陽圍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
  • 地球繞太陽轉一周就有了四季,那太陽繞著銀河系公轉地球會怎樣?
    根據天文科學家的計算,太陽以每秒230公裡左右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其公轉的周期大約為2.2億年。太陽從誕生至今,已經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了20圈了,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四季之分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引起的,那麼在太陽繞銀河系的中心公轉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呢?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或藏有外星生命
    據外媒報導,波蘭華沙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差不多的「流浪行星」正在銀河系飄蕩,該星球還有可能隱匿著外星生命。波蘭華沙大學在1992年開啟了一個天文學研究項目(光學重力透鏡實驗),其目標是以重力透鏡的方法,來尋找宇宙中的黑暗物質。經過近30年的發展,該項目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太空探測技術。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德兩國的科學研究人宣布了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適宜居住的星球,他們發現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要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銀河系中心轉,銀河系繞著什麼轉?
    由於太陽帶著地球一起在銀河系中穿行,所以地球在銀河系中的運動軌跡看起來是螺旋形的。每次繞太陽公轉一圈之後,地球並沒有回到原來的銀河系空間,太陽已經帶著地球在銀河系中前進了一段距離。 另外,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黃道面)與銀河系的銀道面不是共面的,兩者之間的夾角約為60°。太陽並非一直在銀道面中運動,而是會在銀道面上下方波浪式穿行,每3200萬年穿過一次銀道面。
  • 一顆摧毀於金星與地球之間的星球——卓爾金星
    人們只是預測到了「祝融星」和「X行星」。按照現代天文學的計算,假設真有一顆周期為260天的行星,它的軌道應該在金星和地球之間。但很遺憾,人類並沒有發現它,如果存在,也只能說以前存在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與太陽系之中。
  • 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內或存在數億顆宜居行星,地球並非唯一
    按照地球生命生存的經驗,天文學家尋找地外生命也是要求宜居環境,首先天體類型要是巖質的,氣態巨行星無法滿足生命出現的基本條件。其次最好要保證巖質行星的體積和質量適當,可以比地球稍大一些。最後就是大氣層、液態水等等。 宇宙中天體大體上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首先最普遍的是恆星,例如夜空中閃閃的星星,本質上都是恆星。
  • 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誰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眾所周知,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日夜不停地圍繞地球運動,幾乎大約27天就可以繞地球轉一圈。而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也在太陽的帶領下,跟著太陽做螺旋式前進的運動。對於太陽系中的各個行星而言,即使是算上所有的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太陽集中了整個太陽系99.8%的質量,以至於太陽和各行星的共同質心甚至在太陽內部,太陽對其的繞轉可以忽略不計,這時候我們說「地球繞著太陽轉」。地月之間也是一樣的道理。
  • 外星文明曾達到地球,卻沒打擾人類?科學家:地球上有真實例子
    但不幸的是,無論站在地球上的人有多焦慮,都沒有來自浩瀚宇宙的回應。他們在哪?為了解釋這種奇怪的情況,科學家們提出了各種假設和推論,有的甚至懷疑宇宙中只有人類。但是,這種懷疑可能很快就會被拋棄,因為最近幾年《天文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宇宙中不僅有外星文明,它們很可能殖民了整個銀河系,甚至在幾百萬年前就到達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