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曾經有一段時間,網際網路論壇流行一句話:
「無圖無真相,差評!」
背後潛臺詞就是:有圖,才是有真相。
不過,在PS修圖技術以及各類修圖軟體流行之後,這句話就不怎麼有人說了。
說實話,別說照片了,視頻的修改、特效和剪接也開始慢慢多了起來,所以針對一些修改痕跡明顯的視頻,又有一句話叫:
「眾所周知,視頻是沒辦法PS的,所以是真的。」
當然,這是反諷了。
那麼,在沒有PS,甚至沒有電腦的時代,照片的可信度是不是很高的呢?確實是的。
但是,即便在那個時代,也未必都是「有圖有真相」。
1、戰爭類
有一句話叫:「兵不厭詐」。
戰爭時期,很多照片都帶有宣傳性質,為了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所以自然也會「動一點手腳」。
這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一批照片之一——《勝利旗幟插到帝國議會大廈》。
1945年4月16日打響的「柏林戰役」是一場殘酷的戰役,80萬納粹德軍垂死掙扎,在柏林死扛260萬士氣高昂的蘇聯紅軍,而這場戰役也讓蘇軍付出了超過30萬人傷亡的代價。
戰鬥打到4月底的時候已經白熱化,史達林當時下令:「5月1日之前必須要把蘇聯紅旗插到柏林帝國議會大廈的樓頂。」
4月30日,在漫天炮火中,蘇聯士兵米哈伊爾·米寧和其他4名戰友攜帶蘇聯紅旗,拼死突入帝國議會大廈,爬到樓頂,將蘇聯紅旗插到了議會大廈樓頂的雕像的王冠上並固定。
那確實是值得銘記的歷史一刻。
然而,這一歷史時刻因為戰事激烈,並沒有被蘇聯的隨軍記者拍下來。
於是,在5月2日,28歲的隨軍記者葉夫根尼·哈爾德(Yvengey Khaldei)又帶著兩位紅軍戰士來到了帝國議會大廈的頂樓,經過一些造型的處理之後,拍下了這張後來傳遍世界的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暗房技術,這張照片其實將紅旗做大了一些,背景上加上了一點黑色硝煙,以及,插旗的士兵左右手各帶著一塊手錶——是他掠來的,這個細節給抹掉了。
據說,當時史達林非常希望有這樣一張照片體現蘇聯紅軍的英勇,因為之前有一張美軍的照片傳遍了世界,就是這張同樣著名的《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Raising the Flag on Iwo Jima):
然而,這張照片其實也面臨一些爭議。
1945年2月19日爆發的「硫磺島戰役」是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慘烈戰役之一,11萬具有超優勢火力和後勤補給的美軍(登島攻擊的有6萬多人)圍攻困守硫磺島的2萬多日軍,結果美軍付出了3萬人傷亡的代價(近7000人戰死),日軍除了數百人被俘外,其餘悉數戰死。
2月19日是發起總攻的日子,在此之前,美軍已經進行了3天的炮火準備,原本以為已經炸平了島上日軍的一切抵禦力量,結果遭到了依託山體工事防禦的日軍拼死阻擊,第一個24小時就傷亡了2000美軍——原本以為是輕鬆的戰役立刻變為一場地獄般的血腥苦戰。1945年2月23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5師第28團哈羅德·希勒中尉率領一支44人的小分隊,一路血戰,在上午10點30分左右終於衝上了硫磺島的制高點―――折缽山(Suriba chi)山頂,他們隨即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
當時的照片其實被隨軍記者拍了下來,是這樣的:
這面國旗升起後,立刻給山下還在浴血奮鬥的美軍以巨大的鼓舞。
在佔領山頭後,指揮部意識到這面旗幟意義非凡之,立刻下令從軍艦上再送來一面更大的旗幟,重新再插上去。
這個消息被隨軍的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知道了,他就尾隨「插旗小隊」來到了山頂。而那幾名美軍士兵就將原先的那面美國國旗拔了下來,插上了新的國旗,這一幕被羅森塔爾拍了下來,於是就有了這張著名的照片。
這張照片發表後引發了轟動效應,作為宣傳照,它使得後一輪的美國戰爭債券銷售額直接翻了一倍還多,激發起了很多美國人的愛國心和自豪感。
而這張照片引起爭議的點是:照片給人以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插旗的悲壯氛圍,但事實上這是在美軍完全控制了山頂之後,在沒有戰事的情況下插旗的。
當然,這張照片和前一張蘇聯照片一樣,包括和我之前寫過的《會師易北河》那張照片也一樣——所有發生的事件都是真實的,只是因為各種原因,照片沒有在第一時間拍下來。
中國其實也有一張照片,長期以來一直在網際網路的軍事論壇流傳(我自己原來也搞錯過):
這張照片被一些網友命名為《八一軍旗永向前》,照片說明往往是「插旗的這名戰士其實已經死了,但下意識地還是用身軀頂住了旗幟」。至於這名戰士,有過各種版本,比較通行的一個版本是這張照片拍攝於1984年我軍在老山戰鬥時,14軍40師118團5連副連長張大權烈士在犧牲前把軍旗插上了主峰。
張大權確有其人,且確實作戰英勇,之後壯烈犧牲,但他並不是這張照片的主角。
後來因為這張照片流傳得太廣,拍攝者自己站了出來:原27軍79師236團通信連電臺臺長趙利濱。他在1987年曾隨部參加老山輪戰。當時,中央電視臺和寧夏電影製片廠因為要拍攝紀實片《戰士萬歲》,所以在麻慄坡重現了戰鬥場景。趙利濱在旁邊拍攝了一組照片,其中就有這張後來廣為流傳的照片。
所以,這張照片其實是一張劇照。不過,國家方面也從沒有從官方渠道宣傳或確認過這張照片,所以也不算「造假」,而是誤傳。至於當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確實打得非常的慘烈和悲壯,體現戰爭殘酷和我軍英勇戰鬥的真實戰爭照片有很多,大家一搜就可以搜到。
順帶說下這張照片:
這也是一張號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照片,不少文章都冠以「老山戰役中最讓中國人熱淚盈眶的照片」,照片主角則給他冠之以「某『硬骨頭排』排長」的名號,說他當時雙目已盲,但依舊義無反顧地衝向敵人。
但這張照片稍微仔細看一下就知道只是一幅畫而已。
真實戰場中不少戰鬥英雄的英勇行為和戰爭的慘烈場面,遠勝照片中所反映的,如果故意要去「以訛傳訛」,我覺得其實並不是對英烈的一種尊重。
不過,也有照片確實是完全合成的。
這是格蘭特將軍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的颯爽英姿,當時是用來激勵北軍士氣的。
但這張照片其實是用三張照片合成的,其中背景·、馬、身體都不是格蘭特的,只有頭是他自己的。
關于格蘭特的故事,可以參看 :
【7.23】一個39歲還一事無成的人,是怎樣只花7年時間當上美國總統的?
2、政治類
相對於戰爭,政治圈其實是「照片造假」的重災區。
一個主要表現,就是「玩消失」。
這張墨索裡尼的騎馬像威風凜凜,看上去很高大上。
但實際上原照是這樣的:
為了突出領袖形象,把旁邊的那個牽馬人給隱掉了。
下面這張攝於1937年的照片,希特勒和他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右二)談笑風生。
但照片發布後,戈培爾就「消失」了:
具體原因有幾種說法:或覺得戈培爾形象不佳(他因得過小兒麻痺而跛腳),或希望突出希特勒一個人的領袖形象。當然,作為宣傳部長,這個「消失」可能就是戈培爾自己下令弄的。
同樣想維護形象的還有邱吉爾。
正式發布的照片裡雪茄就沒有了:
1939年,加拿大總理威廉·萊昂·麥肯齊·金(左),和如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母親伊莉莎白王后(中),以及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右)拍了一張照片。
但發布的時候,喬治六世「消失」了。據說這是麥肯齊要求的。
左邊這張林肯的照片流傳很廣,但其實他的「身體」是當時另一位美國政治家的。
在下面這張照片裡,畫面正中的是列寧和他的副手託洛茨基。但史達林掌權後,託洛茨基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敵,所以他的形象也就「消失」了。
必須要承認的是,這種事情,中國當然也有。
比如蔣介石與孫中山這張著名的合影:
李敖拿出過原作:旁邊還有何應欽和王柏齡,但都「消失」了。至於抹去這二人的目的,不言自明。
毛澤東與彭真(時任北京市市長)去十三陵水庫義務勞動的照片,因為彭真後來被打倒,形象也從照片中消失了:
劉少奇與毛澤東在一起時的照片,在劉被打倒後,自然也從照片中消失了:
3、生活類
生活類的假照片就比較多了。
這裡挑一些前「PS時代」的照片,或一些比較有名的照片來說說吧。
這張20世紀初誕生的照片曾轟動一時,但其實是用兩張照片合成的,目的是為了宣傳當時洛克菲勒中心的高樓。
在諸多「假照片」中,涉及「超自然力」的非常多。
比如這張:
照片中的這位先生號稱是「靈媒」,當時是在一個黑暗的房間內,閃光燈亮起,留下了他這張「懸浮」的照片——但事實上他只是一躍而起被抓拍而已。
同理,臭名昭著的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也曾憑這張抓拍的照片,宣稱自己能「懸浮」,吸引了很多教眾。
下面這張照片,其實是用來欺騙柯南道爾的——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福爾摩斯」的作者。柯南道爾晚年對「靈媒」深信不疑,而這張照片號稱是一位女孩在森林裡遇見了仙女——事實上,只是剪紙片的擺拍而已,連暗房技術都沒用。
這類照片,製造者其實知道讀者內心就有這方面的認同和傾向,所以一旦照片出臺,很容易博得信任。
當然,有些並非為了騙人,可能只是為了惡搞,比如這張很有名:
「愛因斯坦」和「原子彈」之間似乎應該有天然的聯繫。但這是兩張合成的照片。事實上,愛因斯坦從頭到尾被排除在「曼哈頓工程」之外,不允許被接觸到美國原子彈製造和試驗的任何環節(因為懷疑他親蘇聯),而且愛因斯坦本人以及一批科學家對原子彈造成的破壞深感不安,也不可能表情如此輕鬆愉快。
關於愛因斯坦和這件事的關係,可看【8.2】讓愛因斯坦終生後悔的一封信
下面這張照片,號稱是2001年「911事件」中飛機撞向世貿大樓時一位男子在樓頂最後拍下的「遺照」,也曾轟動一時,但其實是PS的。
下面這張也曾流傳頗廣:當時的小布希總統去陪孩子一起讀書,然後書拿顛倒了。但其實小布希的智商還沒低到這個程度,是PS的。
不過,說起小布希的智商,一直是美國人嘲笑的一個梗,比如下面這張:
照片一看就是在嘲笑小布希的智商,對一個魔方一籌莫展。
這張照片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照片完全是真的,但照片裡的人是假的。
這是著名的「偷拍記者」艾利森·傑克森(Alison Jackson)的「作品」。這位攝影師專門找一些特別像名人的素人(有時候自己化妝上陣),模仿「偷拍」的畫面風格去拍一些所謂的「狗仔照片」。
有些「狗仔照片」一度還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瘋傳過,號稱「你們看看國外的狗仔隊有多牛」,但其實,統統都是擺拍,全都是找人扮演的。
為什麼要這麼做?艾利森自己認為傳遞了一層含義:這些照片滿足了大眾頭腦裡不少「陰謀論」或者「八卦狗血」情節的想像,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有圖有真相」的證明而已。
本文最後,就上一組吧。不寫圖片介紹了,大家如果看得懂,都應該明白照片裡的是誰,以及在隱喻什麼。
再次聲明——都是假的!
有些時候,人們只願意相信他們心裡願意相信的東西,所以有些「照騙」才會有了可趁之機。
所以還是那句話:有圖,未必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