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題:為折翼的天使築夢安家——探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
胡夢雪、羅爭光
曼妙的姿態、優美的手勢、引人入勝的音樂旋律、激情四射的拉丁舞步……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一間充滿活力的排練廳裡,18歲的劉俊霞伴著音樂翩翩起舞,讓人完全看不出她的世界是聽不見聲音的。
劉俊霞的旁邊,是她13歲的妹妹,同樣有聽力障礙的劉俊婕。兩副稚氣未脫的面龐,清澈明亮的眼睛,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期待。
處在無聲的世界中,聽障舞者面臨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要想舞蹈動作合拍,必須依靠手語老師的指揮、演員彼此的默契,而完美呈現的秘訣就是不斷地記憶、枯燥的練習。
「她們的媽媽是聾人,爸爸在福利工廠工作,家庭有一定困難。」手語老師介紹說,2013年招生面試通知錄取時,劉俊霞因放心不下老家同樣有聽力障礙的小妹而傷心落淚。考慮這種情況,妹妹劉俊婕也被破格錄取,姐妹倆就這樣從山東青州來到北京,扶持走過了充滿汗水與歡樂的5年。
「我和妹妹都被留了下來,家裡的情況也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有所好轉,這讓我們更加下定決心好好努力。」從農村走出來的劉俊霞一臉堅定。
成為優秀舞者,在繽紛的世界舞臺繼續綻放芳華,她們的夢想並不是奢望。
從1987年開始,許多像這對姐妹一樣幸運的殘疾人演員,已經走遍全國各地,甚至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巡演,收穫無數掌聲與讚譽。2007年6月,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出作品《我的夢》,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稱號,以表彰他們「在追求提高人類尊嚴、促進相互理解和實現和平的理想方面做出的貢獻」。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成長為國際一流表演藝術團體。綜合性表演藝術作品《我的夢》、舞蹈《千手觀音》等展現了殘疾演員的特殊藝術和別樣風採,也成為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而這間小小的排練廳,正是他們夢開始的地方。
從這裡出發,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不僅向國際社會講述中國故事,還聚焦公益、深入社區,成功開展「共享芬芳」中西部地區公益巡演和「我的夢·中國夢」全國百所高校公益行。2015年以來,「共享芬芳」公益巡演已在江西、山西、內蒙古等省份的38個縣市巡演38場,吸引20餘萬觀眾。
除了精湛的藝術表演、昂揚的精神面貌,藝術團裡盲人與聾啞演員的關照配合、團結互助也令人印象深刻。每次演出的舞臺定點、服裝管理、道具擺放等工作都由演員們協作並親自完成。
「有殘餘視力的孩子居然帶著全盲的孩子在後臺熨衣服,老師們看了都很受感動,也為他們感到自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副團長王晶說。
「我們希望孩子們不僅在舞臺上熠熠閃光,更能成為具備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表示,藝術團將努力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幫助他們擁抱和融入社會,像健全人一樣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價值。
據了解,在中國殘聯的領導和推動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自2013年起建立附屬學校,形成了從初中到大學本科的文化培養體系,盲人、聾人演員得以在北京聯合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高校接受本科教育。演員的梯隊結構體制和滾動更新機制,使殘疾人事業複合型人才培養成為可能。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殘疾人工作者,為更多和我們一樣的殘疾夥伴服務。」藝術團聽障演員祝悅滿懷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