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應退出銀行間市場?業內人士:改革才是債券市場健康發展正解

2020-12-22 騰訊網

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 )訊,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周末關於「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的一席發言,激起了眾多市場人士的熱烈討論。

樓繼偉指出:「銀行間市場應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全部退出。」他同時建議,利率債,包括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可在兩個市場同時交易,結算要打通,既方便銀行間抵押融資,又促成兩個市場同債同價。

不過央行有關專家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指出,這種觀點並沒有充分考慮債券市場的特點和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史和環境。「我國的銀行購買和持有信用債是歷史形成的,具有較強的路徑依賴。「

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債融資,有利於充分發揮銀行資金優勢和在企業信用風險定價方面的專業優勢,使得優質企業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利率發債融資,並在機構投資者之間分散風險。同時,也有利於明晰銀行間市場作為機構投資者市場、交易所市場作為個人投資者市場的功能定位,提高央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調節流動性和利率的有效性。

一位債券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債市特別是信用債發展歷史,在審核周期、監管理念和市場化方面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無論是發改委企業債、交易所公司債還是銀行間的債融工具,企業會從不同角度選擇產品和市場。適度監管競爭其實提高了融資效率,未來兩個市場在產品標準監管標準等方面肯定還會進一步統一。

事實上,國內債券市場在發行、監管、交易等各個環節,一直處於市場分割的狀態。近年來,關於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問題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熱點。今年7月,央行和證監會決定同意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也被視為是推動債券市場走向統一的重要一步。

對此,樓繼偉也深有同感,他亦在演講中指出:「債券市場的問題還有很多,解決的基礎性條件是發行標準、交易流通、監管機制的統一。」

面對此狀況,業內人士認為,改革才是推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唯一選擇。

一位從事債券研究的人士對財聯社建議,推動債券市場的改革,一是要統一規則、放開前臺競爭和集中統一登記結算後臺;二是推動行業協會回歸自律型、服務型組織的定位;三是健全債券市場監管體系,推動執法監管與自律監管相結合,結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協調。

四是完善相關信息披露制度,整合發行人信用信息,建立公司信用體系,充分保護投資者利益;五是豐富投資者結構,尤其是壯大非銀行金融機構,分散系統性風險;六是正確引導債券市場走向直接融資,調整國民經濟與行業結構;七是加強互聯互通,打破市場的人為分割。

央行專家在接受採訪時提出的建議則更聚焦,「當前宜針對問題加強共識加快改革,實現促進市場發展的初衷,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穩定市場預期。」

他指出,解決債券市場問題的關鍵是強化信用機制建設和市場紀律約束。下一步,關鍵是要完善信用債市場的監管機制,提高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要求,加強債券違約風險防範和處置,健全對逃廢債行為的預防、預警、處置和問責制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強化對市場主體的紀律約束,同時完善投資者保護措施,為信用債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

相關焦點

  • 信用債應退出銀行間市場?張非魚:總結債券市場經驗教訓,勿以訛傳訛
    原標題:信用債應退出銀行間市場嗎?資深學者張非魚最新撰文:總結債券市場經驗教訓 防止以訛傳訛今天,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的演講刷屏。他直指當前資本市場存在的八個主要問題,當中,關於「信用債應該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的觀點引發爭議。
  • 信用債應該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專家學者隔空熱議!
    導讀:近期,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提出,信用債應該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這一觀點引發了各方學者與專家的一場論戰。  央行有關專家指出,這種觀點並沒有充分考慮債券市場的特點和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史和環境。  該專家認為,信用債市場本身就由於風險相對較高容易出現波動,如果要求信用債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將直接導致銀行對信用債的認購需求銳減甚至消失,使得信用債發行陷入停滯,利率出現大幅波動,甚至可能引發發債企業資金鍊條斷裂等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會直接打亂信用債市場的發展進程。
  • 樓繼偉:銀行間市場應回歸同業拆借市場本位 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
    會議以「雙循環新格局與資本市場新徵程」為主題,廣泛邀請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展開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見、展望前沿趨勢。在此盛會上,金融界全程現場直擊報導,為投資者帶來最及時的監管思考以及業界聲音。
  • 樓繼偉: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螞蟻騰訊京東等下架網際網路...
    樓繼偉: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螞蟻騰訊京東等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新冠病毒變異,倫敦封城;豐田掌門人:電動車被過度炒作... 今日頭條1.樓繼偉: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
  • 剛剛,樓繼偉重磅發聲: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防止數據金融...
    目前我國控制疫情和恢復經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非常時期的財政貨幣政策正在考慮有序退出。宏觀槓桿率應穩住,並逐步下降。一是,治理金融亂象雖取得重大成果,但遠未成功,「資金池」清理、資產淨值化、取消剛兌、高風險機構的排查清理、金融基礎設施紊亂等現象,還要繼續整治。
  • 樓繼偉刷屏全文:八方面建言金融監管、債券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等
    >債券市場改革已經落後,要問題和目標導向加快推進,不然會是下一個風險集中爆發點,其中,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埋下系統性風險隱患,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最近對某數據金融平臺約談和暫停上市
  • 信用債應全部退出...
    他直指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他認為信用債應全部退出。他表示,要加快促進解決債券市場的問題,不然會是下一個風險集中的爆發點。同時他指出,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此外,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等人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 永煤事件餘波未了,海通證券多名負責人領罰,信用債應全部退出?
    今年7月和9月,海通證券也曾因債券業務先後遭到中國證券業協會和中國證監會點名。此外,今年以來,海通證券參與主承銷商的債券違約次數共計24次,排名行業第一位,相關風險不容忽視。與此同時,永煤債事件帶來的連鎖反應也引發業界對信用債市場的關注和討論。12月20日,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發表勁爆言論,提出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
  • 下半年信用債逾期逾1200億元 銀行犯難違約債券處置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信用債資產出現不良主要依靠銀行內部化解;銀行表內投資的信用債佔比較小,且各家銀行已經進行了投資及風險化解等策略的調整,整體風險並不太大;重點要關注存量風險和風險偏好較高的理財投資風險。
  • 信用債應全部...
    他直指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他認為信用債應全部退出。他表示,要加快促進解決債券市場的問題,不然會是下一個風險集中的爆發點。同時他指出,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此外,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等人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 張非魚:總結債券市場經驗教訓 防止以訛傳訛
    文|張非魚 資深學者     近期,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提出,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債「滑天下之大稽」,信用債應該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反映出很多人對債券市場發展規律、國內債券市場發展歷史認識了解不夠。
  • 信用債全部退出?無知與謬誤可能將債券市場引向歷史的倒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無知與謬誤可能將債券市場引向歷史的倒退 「市場分割,發行和監管不統一……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解決的基礎條件是:發行標準、交易流通、監管機制的統一,按照證券法,市場應是交易所市場,監管機構應當是證監會,銀行間市場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12
  • 高堅:債券市場改革歷程、意義及展望
    從1981年起,中國債券市場經歷了艱辛探索、改革實踐、發展壯大、國際接軌等階段,發展成為今天世界上規模第二大的債券市場。這四十年來,債券市場經歷了風風雨雨,它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又促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國債市場化改革為債券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之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 無知與謬誤可能將債券市場引向歷史的倒退
    「市場分割,發行和監管不統一……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解決的基礎條件是:發行標準、交易流通、監管機制的統一,按照證券法,市場應是交易所市場,監管機構應當是證監會,銀行間市場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12月20日,一段關於銀行間債市的言論一出,立即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與討論。
  • 信用債...
    他直指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他認為信用債應全部退出。他表示,要加快促進解決債券市場的問題,不然會是下一個風險集中的爆發點。同時他指出,要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做出平衡,防止贏者通吃、大而不能倒,留下系統性風險隱患。此外,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等人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 殭屍國企成信用債違約「主角」,市場風險可控需警惕無序違約
    目前,信用債違約事件仍在發酵,市場普遍擔憂此輪國企債務的違約或將導致債券市場估值體系的失效。對此,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類債務違約還沒有影響到市場整體的流動性,信用風險的擴散仍在可控範圍內,大面積擴散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較小。
  • 中證協會議:建議嚴厲處罰「逃廢債」 減少債券市場間的套利空間
    本次會議突出強調了科技創新地位,提出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進一步明確了「以我為主」的發展思路,防止在重點行業及核心領域出現「卡脖子」問題。製造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國家安全和國家戰略的層面上,對暢通和發展國內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會議提出宏觀經濟政策要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要求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降低了市場對於政策過快退出的擔憂,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 債券市場會成風險集中爆發點嗎?吳曉求:發展債市這幾個問題需重點...
    該文對當下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仍有重大參考價值。 吳曉求表示,央行在建設中國債券市場方面做出了歷史性貢獻,特別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一年期票據以及讓信用債在銀行間市場進行交易,從當時歷史條件看,推動了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這個成績應該充分肯定並得到尊重。
  • 人民銀行:推動債券市場法制建設 提升債券市場法治化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發展改革委、司法部、銀保監會、證監會相關部門和交易商協會負責同志,以及有關法學專家、律師、市場機構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客觀分析了我國債券市場的法制狀況,圍繞債券市場的基本法適用、完善債券市場法律體系的路徑選擇以及債券市場運行中的債券糾紛案件審判、債券市場統一執法、破產程序過程中債券投資人保護和信息披露、防範債券發行人惡意逃廢債等債券市場法制建設重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